APP下载

心悸证素研究

2019-03-20王慧敏杨涛骆文斌

中医药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性证素病位

王慧敏,杨涛,骆文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诱发,且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1]。心悸是当前心血管领域重要的问题之一,然因其具有阵发性发作的特点,病因复杂多端,致使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遭受多重困难。中医药治疗心悸病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多数患者可获较好疗效。然目前中医学界对心悸辨证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辨证分型,不利于重复使用与推广,且易误入“以病套证”的思维模式。吴承玉构建的“藏象辨证理论体系”打破这一局限,认为证的诊断核心是病位和病性,病位结合病性可以涵盖临床上错综复杂的证。遵循“以象测藏、从症辨证”的原则,在规范临床信息的基础上,从中提取病位和病性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相对规范的证。经统计常见哪些证,则能比较近似的反映心悸病的证型特点。本文对112例心悸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尝试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心悸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期对临床辨治有所裨益。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6年—2017年158例心悸病患者。剔除不符合标准者,合计112例。其中男性患者48名,女性患者64名,平均年龄50.77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心悸病确诊患者;(2)所有的病例资料信息均能为辨证提供依据。

排除标准:(1)不符合心悸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重大疾病者;(3)临床信息资料不全者。

1.3 证素诊断标准

参考“藏象辨证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2-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诊断学》[5]教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6]、《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7]等相关资料拟定心悸证素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调查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患者年龄定义为分组变量,其它变量指标定义为二值变量,建立SPSS21.0数据库,将全部数据录入,并逐项计算其频次。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归纳心悸患者证素组合规律。对心悸的常见症状体征、证素分布规律采用频数统计法,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心悸症状体征分布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将其症状体征出现频率10%以上的统计如表1。

表1 112例心悸患者症状体征分布情况

2.2 心悸病位病性分布情况

病位分布依次是心、肝、脾、肾、肺、胃和胆。病性分布依次是气虚、阴虚、血瘀、血虚、痰浊、阳虚、气滞、湿阻、火热、水饮、热毒和寒凝,如表2。

2.3 心悸病位聚类

病位聚类结果显示:Z2肝、Z3脾、Z4肾聚为一类;Z5肺、Z6胃、Z7胆聚为一类;Z1心聚为一类。如图1。

2.4 心悸病性聚类

病性聚类结果显示:Z8气虚、Z9阴虚、Z10血瘀聚为一类;Z11血虚、Z12痰浊、Z13阳虚、Z14气滞聚为一类;Z15湿浊、Z16火热、Z17水饮、Z18热毒、Z19寒凝聚为一类。如图2。

表2 112例心悸患者证素分布情况

图1 心悸病位聚类图

图2 心悸病性聚类图

图3 心悸病位结合病性聚类图

2.5 病位结合病性聚类

上述病位结合病性共计19项,聚类结果显示:Z1心聚为一类;Z8气虚、Z9阴虚、Z10血瘀聚为一类;Z2肝、Z3脾、Z4肾、Z11血虚、Z12痰浊、Z13阳虚、Z14气滞聚为一类;Z5肺、Z6胃、Z7胆、Z15湿浊、Z16火热、Z17水饮、Z18热毒、Z19寒凝聚为一类。如图3。

3 讨论

3.1 证素分布规律

心悸的发病多由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所致。本研究中,40%以上的患者有心悸、胸闷、夜寐欠安、舌红、苔薄白、脉细的表现,反映出心悸患者多为气阴两虚之体。气虚者最多,可能与心悸患者多年过半百,体质虚弱有关。阴虚者亦较多,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气虚,运化失权,鼓动无力,兼阴液亏虚,心失所养,心动失常;气虚推动无力,三焦不利,水湿内停,聚湿生痰,血运迟缓,滞而为瘀,痰瘀互结,阻于心脉,则发为心悸。其它病性主要分布在血瘀、血虚、痰浊等。112例心悸患者病位皆有心,其他主要病位为肝、脾、肾(分别占25.89%,25.89%,20.54%)。

3.2 证素组合规律

从心悸聚类图可知:气虚、阴虚与血瘀,肝、脾、肾、血虚、痰浊、阳虚和气滞,肺、胃、胆、湿浊、火热、水饮、热毒与寒凝的组合,或者上述组合较多见,心单独为一类。说明心悸的病变本位在心,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尤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气虚、阴虚、血瘀、血虚、痰浊。其组合多虚实夹杂,故临床辨治当以证素组合为要。

猜你喜欢

病性证素病位
证素辨证理论体系与方法学研究述评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基于证素辨证探析围绝经期肥胖症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特征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病性分布特点研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