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对高校“校园贷”风险防控的思考
2019-03-19□张钰
□张 钰
“校园贷”,即在校学生向各类贷款平台借钱或透支消费的行为。当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传统金融业插上了“互联网+”翅膀,当2009年信用卡被勒令退出大学校园后,一些网络贷款平台、电商公司相继将眼光瞄准了校园这一巨大消费市场。2013年,国内首家互联网校园贷诞生,2014年,校园贷陆续出现在各大校园,并呈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各路资金纷纷涌入,抢占市场,鱼龙混杂之下,校园贷进入“野蛮生长”时期。在不良商家虚假宣传诱导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金融知识匮乏、自身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极易落入“高利贷”、“套路贷”、“连环贷”等陷阱。近年来屡见报端的大学生“裸条贷”、“无力偿还高利贷自杀”等新闻,以及2019年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平台,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校园贷的认知下限。校园贷的巨大风险隐患,对学校管理造成较大冲击,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伤害,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当前“校园贷”现状
2016年以来,教育部、银监会、人社部等部委多次发布通知禁令,防范校园贷风险和加强校园贷管理,但从笔者了解情况看,强监管之下的校园贷并未销声匿迹,部分校园贷平台打着政策“擦边球”,推出美容贷、培训贷、回租贷、虚假消费贷、数字货币贷等变种,实际上仍将大学生作为重要获利目标群体。
相比线上平台,线下借贷平台更为隐蔽、猖獗。它们以本地小额贷款公司为主,没有APP、没有网站,有的直接以微信公众号或QQ群为平台,大量中介人员充斥其间,千方百计拉拢诱导目标人群借贷。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审核条件极为宽松,贷款利率极高,暴力催收现象突出。它们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通过网上搜索就能找到,相关部门很难注意到其存在,大多处于监管盲区。
种种校园贷乱象,造成了极为沉重的后果。通过搜索发现,大批血淋淋的案例仍发生在有关部门禁令下发之后,如2017年11月28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四男生随某从郑州某公寓26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018年3月,张家口一在校大学生因“校园贷催贷”,在当地一家宾馆自杀身亡;2018年深圳警方破获特大“套路贷”诈骗团伙,300多名大学生被骗,涉案1,000多万元。笔者身边也曾有多名学生身陷“连环贷”、“套路贷”,无力偿还后不堪催债人员骚扰,被迫休学、退学。
二、“校园贷”现状成因分析
(一)资本疯狂逐利。马克思说:“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校园贷给不良商家平台带来的巨额利润,引发资本狂欢,一些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数年便赴美上市,市值一夜之间飙升至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其背后是无数学生、家庭贡献的“血馒头”甚至“人肉馒头”,其赴美上市被业内称为“带血的盛宴”。一些小的借贷公司更是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监管,各种手段、宣传、变种,让人防不胜防。
(二)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认知匮乏。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他们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普遍对新事物接受快、网络依赖性强、追求时尚潮流、热衷超前消费。相比高中封闭式管理,大学监管环境更为宽松,接触网络和社会上各类人群频繁,受其影响,极易滋生虚荣、攀比、高消费、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兼之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欠缺,金融知识匮乏,当家长提供的生活费无法满足其高额、超前消费需求时,往往将目光转向网络分期付款或现金借贷。出现问题后,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或向同学倾诉,而非向学校、家长寻求帮助。2017年,湘潭市政法部门曾对驻潭高校校园贷情况进行调查,某职院1个系3,000名学生,涉足网络贷款的就有180人,多名学生因还不起贷款被暴力追债。
(三)教育防范滞后,维权难度大。高校理财、金融、法律等方面课程开设普及不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新时代学生群体特点缺乏研究,对互联网金融、P2P等新生事物了解不深,对做好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准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不足,个别高校辅导员对校园贷具体是什么、有哪些套路陷阱、存在什么风险隐患等感到茫然,更不用说提前防范和处置应对。学生出现校园贷问题后,或“打碎牙齿和血吞”,或选择报警,但公安机关往往以民间借贷纠纷为由不予立案,只能诉诸法庭,不但维权成本高,有的还被商家精心编织的证据链条置于不利境地。
三、“校园贷”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将加强正面教育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作为防范校园贷风险的主途径。如将防范校园贷作为新生开学的第一课,邀请公安机关进行案例、政策等方面宣讲;定期召开“理性消费、远离网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开展讲身边事例、算网贷利息等活动,共同探讨如何防范抵制网络贷款;在校园教室、食堂、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揭露网贷危害的宣传海报;开设和普及金融理财、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课程,将远离网贷思想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入理解网贷的危险,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二)构建立体防范网络。一是构建以班干部、学生党员、寝室长等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当学生有超出能力范围的高消费、与社会人员接触频繁、在同学中拉人头贷款等异常行为时,及时向学校和辅导员反馈;二是增强家校互动,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互通情况,了解学生的消费行为,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三是学校建立校园贷及心理咨询热线,在校园网上建立校园贷交流专区,当学生不愿意将自身困境向教师和家长反映时,可以以匿名的形式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倾诉,寻求帮助,避免走上绝境。
(三)净化线上线下环境。针对校园贷主要宣传方式,第一,加大检查排查力度,防止宣传非法校园贷的人员及宣传资料进入校园,发现相关人员和宣传品及时处理;第二,采取技术手段,对学校宽带、无线网络上的虚假宣传进行屏蔽,发现相关网站及时举报至公安、网信等部门处理;第三,要发挥“信息员”作用,加强对学生微信群、QQ群的监管,防止社会不良人员混入其中。
四、结语
拒绝校园贷,学生自身是内因,是关键,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学生特点、时代形势发展,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培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在各方共同努力配合下,校园贷这一课题终将达到防范化解的“最优解”,不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