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亨特氏综合征1例

2019-03-19张智龙

广西中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支沟颊车经气

武 红,张智龙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口癖”范畴。又称为“口眼歪斜”。临床表现主要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患侧颊部、额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无法完成皱眉、鼓腮、闭眼、吹哨等动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年龄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本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容颜都会造成影响。亨特氏综合征又称膝状神经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伴听力和平衡障碍。现将针药结合诊治亨特氏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诊治

患者,男,52岁,主诉:右侧口眼歪斜伴头痛2个月余。于2018年10月23日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自诉2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头痛,呈牵扯样疼痛,右耳廓疱疹,右耳后疼痛,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曾于外院诊为“面神经麻痹”,予维生素B1、甲钴胺片、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口服,未见改善;随后诊断为“亨特氏综合征”,予喷昔洛韦、甲钴胺片等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略有改善,患者因担心西药副作用自行停药而求诊中医。刻诊:神清,精神可,视物模糊,右侧口眼歪斜伴头痛,口角流涎,耳后疱疹已结痂,耳后疼痛,耳鸣,右耳听力下降,食后脘腹胀闷,夜寐欠安,小便可,大便溏;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右眼闭合无力,右侧抬眉不能,口角向左偏,伸舌居中,鼻唇沟右侧变浅,右侧露齿、鼓腮、吹哨差,口舌居中,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提灵活,咽反射正常,双侧肌力ⅴ级,肌张力、肌容量可。头颅MRI提示:右侧乳突异常信号;额窦、右侧筛窦炎。西医诊断:亨特氏综合征。中医诊断:面瘫(脾虚邪盛证)。治疗原则:祛风通络,健脾化湿,活血止痛;施以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药以牵正散为主方,处方:制白附子6 g,炒僵蚕15 g,全蝎6 g,党参 15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15 g,蜈蚣2条,当归20 g,延胡索30 g。7付,水煎温服,早晚饭后分服。针灸取穴:双侧风池、合谷、支沟、足三里、阴陵泉、血海、阳陵泉,右侧丝竹空、颊车、地仓、下关、阳白;患者取仰卧位,选穴常规消毒,取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mm×50 mm)针刺,进针深浅以得气为度。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5~1寸;合谷、支沟、下关直刺0.5~1寸;丝竹空平刺0.3~0.5寸;颊车、地仓、阳白平刺0.5~0.8寸;足三里直刺1~2寸;血海、阳陵泉直刺1~1.5寸;针刺以得气为度,均留针40 min,其间行针1~2次。二诊(2018年10月29日):耳后疼痛消失,诸症明显好转,停服中药,继续针灸治疗。三诊(2018年11月3日):诸症好转,双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眼睑闭合正常,说话时口角不歪斜,面肌运动基本恢复,临床基本痊愈,嘱患者防寒保暖。

按:患者受凉后出现上述诸证,此乃寒邪侵袭经脉所致;来诊时查患者体胖,食后脘腹胀闷,大便溏,苔白腻,乃脾虚湿蕴之象,加之患者面瘫属后遗症期,邪气稽留络脉日久。故此患者乃风寒袭经,经脉痰湿瘀阻日甚,且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无力驱邪外出而致本病,故正虚为本,风寒湿邪阻滞经脉为标。此时只靠疏散外邪,疏通经络,恐未达其本,唯兼以鼓动络脉之经气为要,使经气调畅,以行气血,通经络,濡养筋脉,故在治疗上要审证求因。

本例方药以牵正散为主方,方中白附子其性燥烈,入阳明经引药势上行,善散头面之风。而僵蚕善祛风寒,《本草思辨录》[2]谓:“蚕者食桑之虫,桑能去风,蚕性故近之,且感风而僵,更于感风之病为宜,味辛气温而性燥,故治湿胜之风痰,而不治燥热之风痰。”全蝎色青,五色应肝,治厥阴诸风掉眩之病。三药和用,风寒之邪得散,瘀滞之脉得通,口眼歪斜得正。又以四君子汤为臣,投以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其理则遵《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之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方中以党参、茯苓、炙甘草健脾益胃和中,甘以“补之缓之”;以白术甘苦燥湿利水,利水泻湿以健脾,苦以“泻之燥之”,四药相伍,阴阳共补,中焦得运。佐以蜈蚣增强祛风通络之效;《类证治裁·中风论治》[3]云:“口眼喎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此患者患病日久,经络空虚,血不养筋,故佐以当归养血活血。更佐以延胡索,其性走而不守,善活血止痛。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邪通络、健脾利湿、活血止痛之功。针灸处方中风池、合谷、阳白、颊车、地仓、下关为主穴,风池疏散风邪、调和气血;合谷激发经气、祛风散寒,为循经远部取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颊车、地仓、下关调节阳明经经气,促进气血运行;阳白、丝竹空疏调局部气血,为循经近部取穴;支沟为少阳三焦经之腧穴,刺之可调理三焦气机;阳陵泉为少阳胆经之合穴,为脉气所入之处,配支沟刺之可和解少阳,活血通关开窍以改善耳鸣;足三里为阳明胃经之合穴,刺之可补气调气以增强祛邪之力;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经气所入之合水穴,是治疗脾虚湿盛诸疾之常用穴,与足三里相配可健脾祛湿;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血聚之海,有祛瘀生新、引血归脾之效。而长留针,亦取“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之意(《灵枢·终始》)。诸穴合用,远近配合,共奏扶正祛邪、健脾利湿、活血通络之功。

2 小 结

面瘫一病,切不可独辨寒热辅以通络之品。若久服温经散寒或清热解毒之品,亦会损伤正气,疗效不显。故临证亦需考虑患病病程,如本患者病情日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以脾气虚弱,标为外邪中络,故当以健脾益气治本。针灸临证施用,亦须辨证也。

猜你喜欢

支沟颊车经气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人体经脉养生律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常按5穴护牙齿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常按7穴不掉牙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