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养 体系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19-03-19鲍晓宁河北传媒学院
文/鲍晓宁,河北传媒学院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机遇,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国家提出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1 河北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培养乡村旅游实用人才,以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2017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全域旅游人才保障。健全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重点统筹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研究规划、旅游专业技术、导游服务和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人才。2018 年出台《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 年)》指出: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通过开展导游业务培训、酒店员工礼仪培训、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实现全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提升。
2 河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2.1 不同层次乡村旅游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偏差
在调研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中,高级管理层人员占6.7%,中级管理层人员占15.4%,基层工作人员占77.9%,因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基层员工需求量很大。河北省乡村旅游高层管理人才较为稀缺,中层管理人才需求大但供给少,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是最大的。河北省乡村旅游人才供需情况见表1。
表1 乡村旅游人才需求表
2.2 基层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
河北省乡村旅游基层员工主要集中在31 岁-60 岁,达到从业人员总数的67.7%,整体年龄偏大。其中交通不便的地区、“农家乐”等中的员工年龄更趋于老龄化,并且以女性为主。河北省乡村旅游基层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人员占比达85.4%,文化程度较低。加上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导致乡村旅游服务人员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2.3 基层从业人员待遇较低、流动率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乡村旅游中一线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800 元左右,较其他行业没有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基层员工流动率比较高,规模较小的乡村旅游点的员工流动率在30%左右,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2.4 招聘渠道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
河北省乡村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主要招聘渠道是朋友推荐、村民介绍,员工主要为在家待业农民,管理人员多是靠朋友推荐,很少通过院校招聘、网站招聘和媒体广告来招聘人才。培训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服务水平的必要方式,经调查发现,近三个月培训多次的员工占2%,培训两次占5%,一次占 46%,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从业者高达47%,且培训效果不佳。
3 河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3.1 对接院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教育
乡镇政府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当积极与各高校合作,培养适合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可以在乡村旅游点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并帮助大学生适应乡村生活,培养真正愿意加入乡村旅游队伍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的源头。各级政府可适当推动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开设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民俗文化等课程。
3.2 以项目为平台,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企业家来投资,使乡村旅游从传统的农家乐向多业态、全要素的乡村旅游形式转变。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地方龙头旅游品牌,以项目为平台吸引高层次旅游人才加入河北省乡村旅游队伍。
3.3 强化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完善人才评优机制
积极申报建设乡村旅游培训基地,聘请乡村旅游相关专家和本地 “土专家”共同组建适应不同乡村旅游培训需求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人才评优评奖制度,落实我省“千名旅游英才计划”,对优秀的乡村旅游人才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落实优秀旅游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实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