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劳动经济学发展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2019-03-18毛国领

商情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救助

毛国领

【摘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挽救失足青少年不能仅凭司法机关的一已之力,这需要学校、家庭、相关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那些“边缘少年”、“问题少年”回归正常轨道、健康成长。异地打工潮造成很多“流浪儿童”缺少亲情关爱的隔代监护的“孤独儿童”。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希望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携手共创,对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救助和感化,对已犯罪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接纳,对全社会所有的未成年人构建一个纯净、和谐、优良的社會环境,呵护我们的花朵健康茁壮成长,共同沐浴改革发展的和煦阳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劳动经济  家庭预防  学校预防  社会预防  社会救助  社会关爱

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劳动力市场仍旧处于就断演化的过程,全国出现大量的民工潮,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造成很多家庭“空巢”化,很多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监护的境地。其次,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我们当前无法预知的劳动经济问题。

一、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社会预防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宏观社会预防和微观社会预防两个层面。未成年人犯罪的宏观社会预防,是指从宏观社会制度构建的角度,建立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整体社会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政策、文化道德,等等。

(一)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宏观社会预防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微观社会预防上,家庭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学校、社区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重要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对教育部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学者一般从开展法律教育、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排除学生不良交往等方面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还有学者从办好工读学校的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1、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中的基本单位,更是未成年人赖以生存的土壤,父母应该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成年人父母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科学家教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使他们能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的侵染。另外,家长还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多和老师沟通、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及思想动态,有利于家校双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学生的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预防

学校是未成年人的第二家庭,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做人的行为规范的场所。但是,由于学校的教育方面的不足,致使学校成为诱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社会原因,社会道德滑坡以及预防力度不够。首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倾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传统道德理念一再被冲击,给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带来不利的引导。其次,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和自身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另外,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大众传媒等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有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环境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负面消极影响。

二、解决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几点建议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既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单存的帮教、规劝起不到彻底根治的效果,对这一时期犯罪的预防应当是齐抓共管,动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完善立法、建立专业机构,全社会分工协作,严把可诱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各道关口。

一是采取联合机制。动员全社会,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国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应予以矫正,在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治过程中,家庭、学校、社区应当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给予这类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怀,明白他们的过错并不完全由自己促成,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是家庭责任。家庭是社会中的基本单位,更是未成年人赖以生存的土壤,父母应该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成年人父母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科学家教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使他们能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的侵染。

三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后的社会教化及帮助。相关部门在做好帮助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注意社会救助、社会关爱,鼓励机制的建立。事实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种预防措施构成相互配合的链条,很难说哪项措施比另一项重要。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往往是因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仅仅重视某些方面的做法不利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因为在家庭中遭遇挫折的未成年人有可能在学校中得到关爱,从而避免走向犯罪;另一种可能则是,虽然学校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但家庭教育的失败最终还是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发展造成民工潮,只有各地均衡发展经济,才会把本地人留住,使每一个家庭分享到经济改革成果,家庭幸福和谐。

参考文献:

[1]赵天涯,胡承武.“留守型”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06).

[2]刘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社会资本理论之维[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05).

[3]管幸.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分析及社会预防[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06).

猜你喜欢

社会救助
老龄化背景下保定市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性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社会救助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社工介入浅析
宪法视域下的社会救助立法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