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路径
2019-03-18郑飞龙
郑飞龙
摘要结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各校区、各学段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探寻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路径。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鲜活的课程资源,积极探寻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尊重农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其途径包括基于区域文化和资源开发生活类校本课程,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德育类校本课程,基于学校传统活动开发特色类校本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开发技能类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生活类校本课程;德育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2-0020-03
校本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体现农村课程特色与内容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城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在人力资源和课程机制上相对不充足、不成熟,但农村的课程资源却更有生活性、独特性和丰富性。因此,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鲜活的课程资源,积极探寻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尊重农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笔者结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各校区、各学段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希望归纳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几种主要开发路径,以期为农村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路径一:基于区域文化和资源开发生活类校本课程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并且与师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农村学校可以通过筛选散落在农村社会中的课程资源,汇编成校本课程,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由此“增进教师与学生对农村生活世界的了解,激发广大师生的乡土情怀”。[1]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开发步骤:区域文化和资源的调查与梳理→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确定适合学生的、有教育价值的题材作为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以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的“走进白塔湖湿地”校本课程为例。白塔湖是店口的母亲湖,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店口人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为了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中心学校科研处组织全镇四所小学的骨干教师调查访问、搜寻素材,于2013年8月编写出版了《走进白塔湖湿地》校本教材,供全镇各小学使用。这一课程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安排6个课时。白塔湖的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白塔湖湿地公园的景观、物产等,还包括白塔湖周边民众的生活状态、社会变迁、民俗风物等。为此,我们设计了“乡村白塔湖”“白塔湖‘精灵”“鱼米之乡”“农庄美食”四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引导孩子们探究自然、体验生活、解读乡情、探知民俗、了解社会,让孩子们在自然景观的观察、主题问题的研究、地方民俗风物的寻访和实践中获得内心的成长,全方位提升人格品质,同时让新店口人了解店口今昔变化,让店口的孩子更爱家乡。
店口文裔完小的“开心农场”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该校远离镇中心,是我镇唯一一所完小,学校师资相对薄弱,全校仅有17名教职工;学生来自全国各地,354名学生中外地学生占了99.7%,文化基础和家庭背景差异很大。学校充分利用两种独特的资源—农村学校广阔的农业实践基地和多元人群汇聚而成的多元种植文化,开发了“开心农场”校本课程。首先,学校将校内空地开辟成学农实践基地,分块承包给不同年级,然后招募学生家长中的“农活一把手”为校外农技指导员,接下来由课程组根据植物生长进程推进实践主题:土地开垦(大棚安装)→选种买种→学习播种→浇水护理→收获作物→成果展示分享→成果赠送养老院→经验总结分享。孩子们在“开心农场”的活动中学会了尝试、合作和分享,收獲了自信、快乐和生活情趣。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梳理出可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二是要将课程资源与地方生活有机融合,开发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主题。
路径二: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德育类校本课程
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正在从改善硬件条件,走向提升办学理念、追求办学品位的发展阶段。如何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有效地落实在师生行动中?课程是有效载体,也是最佳途径。因此,许多学校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了属于自己学校的独特的德育类校本课程。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办学理念和精神的讨论与梳理→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将办学理念细化成可以操作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弘毅小学校名中的“弘毅”出自《论语》,指的是宽厚、坚忍的品质和态度。学校以“士当弘毅,志存高远”为办学精神,以“弘·毅”为校训,寓意读书人要有远大的目光、开阔的胸怀、坚忍的意志、宏伟的志向;以“心怀梦想,弘志养毅,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心怀梦想、弘志养毅的弘毅美少年”。基于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开发了“弘毅课程”,形成了包括弘毅自主课程、梦想课程和实践课的弘毅课程群,助力学生塑造“坚毅”品格,形成远大志向。课程实施三年多以来,弘毅品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弘毅学子,弘毅小学也成为镇内外老百姓向往的名校。2016年1月,“弘毅课程”被评为绍兴市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评比一等奖。
店口一中的“责任教育”、店口二中的“五金人生”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店口一中基于“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理念开发了“责任—伴我成长”德育实践类课程,以责任清单为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并且以此为核心课程,设计开发了基于责任清单的七年级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七年级学困生英语单词背诵能力提升等四项子课程和项目,形成责任课程群,此课程后来也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作为浙江省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店口镇被誉为中国“五金之乡”,并且形成了“创强争先、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五金精神和以“爱家爱乡、守望相助、诚信敬业、平等包容”为内涵的乡贤文化精神,店口二中据此开发了“五金人生”校本课程,建立了“五金文化博物馆”,开设了系列德育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善良、自信、理性、高贵”品质的五金少年。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将办学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二是德育类课程要避免纯粹的课堂教学,走出校门的主题实践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德育途径。
路径三:基于学校传统开发特色类校本课程
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有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生活基础,是弥漫在校园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过于活动化,设计和实施过于低结构,导致活动很热闹,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将学校传统活动转化成校本课程进行实施有其积极意义。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学校传统活动梳理整合→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将传统活动有序分解成有逻辑关联的小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围棋是店口一小的传统特色活动,学校从1989年起就一直开展少儿围棋的教学工作,是浙江省围棋特色学校,是诸暨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唯一挂牌指定的少儿业余围棋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再加上店口是诸暨的“围棋之乡”,围棋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明清至民国时代就有多名民间高手,据不完全统计,当下有三千多名围棋爱好者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有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活动氛围。此外,与之配套的店口一幼是诸暨市围棋特色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快乐围棋”教学;加之众多的家长围棋爱好者,在幼小衔接上有着天然的文化承接和认同。基于此,学校凝练围棋文化的核心内涵,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的育人理念和“走好每一步”的办学精神,以“围棋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不仅开设了由专职围棋教师任教的围棋基础课程,而且开设了侧重整合的围棋文化课程,其中包括“围棋与数学”“围棋诗词知多少”“舞动围棋”“围棋书签”等强调思维拓展的主题活动。“围棋文化”课程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课程的架构与实践”也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店口二小的“快乐乒乓”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该校是诸暨市乒乓球特色学校,已有20多年的“乒乓球文化”教学历史,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球小天地大,身强德更高”的育人理念,开发了“快乐乒乓”校本课程。该课程强调技术与情意的协同发展,活动强身健体与文化实践融合开展,其中每年6月的“乒乓文化月”则以“我与乒乓国手过招”“乒乓争霸赛”“乒乓艺术操展示”“乒乓球艺术品创意设计”等生动活泼的课程主题活动推进。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提炼出学校传统活动中的育人要素;二是学校传统活动的开展要避免竞技化、小众化,要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
路径四:基于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开发技能类校本课程
严格地讲,我们开发校本课程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的,或者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开发什么。但囿于农村学校师资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完全以满足学生需求来开发校本课程并不现实,所以,我们许多农村学校也开发了以教师特长为内容的课程,让学生去选择,这也是当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条现实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说,前三类校本课程具有基础性、整体性、统一性,是全体学生所共有的,在学生的某一发展阶段是必修的;而这一类课程则是基于学生需求的拓展性课程,对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很有价值。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调查征集→学校根据实际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学校将相关主题组合成课程群→教师认领课程并制定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学生选择课程→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弘毅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校长有闯劲,教师有干劲,建校六年来,学校相继获得了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小班化实验学校、绍兴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里那些年轻富有激情、学有所长各具特色的新生代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一大批有趣好玩又有教育价值的拓展性课程不断呈现。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将相关活动主题进行组合,形成了包括科学与智能类课程、人文与艺术类课程、健康与生活类课程、特长培育类课程的课程群。其中包括魔幻七巧、牛顿小乐、动漫秀、百灵鸟合唱团、中国好舞蹈、将帅斗、绘中慧、跆拳少年、我形我塑、计算机编程、舞文弄墨等。对于这一类具有选择性的拓展性课程,学校首先是整体规划、亮出课程单,然后由教师自主报名、设计课程,接着由学生根据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再下来是课程教研组深入挖掘资源、充实课程,最后是学校明确实施要求、评定课程、管理课程。
与此类似,店口一小有一个很强的科学教師团队,五名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开学前申报了“小学七彩生活大探秘”“科技梦·智玩3D”“创意梦·智玩七巧板”“STEM未来工程师”“问题与思维”五门拓展性课程。学校教导处因势利导,将这几门相对独立的拓展性课程组建成科学素养更全面、更有创造发展性的“‘趣科学”课程群。这门动手实践性强又好玩有趣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对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特长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据此设置合适的课程菜单;二是课程的选择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介绍的四条开发路径是以农村学校为背景的,但也可以为城区学校所参考。特别要指出的是,不管采用哪一条路径去开发,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必须重视实践与体验,尊重学生的生成,同时要有整合的意识,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实施,以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丽燕.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诉求[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