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2019-03-18俞雨轩

卷宗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特点

摘 要:浙江省石质文物数量相对较少,体量较小,就石质文物保护而言,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保护工程在工程量和化学保护技术方面,均不能跟国内其他地区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相比,但其创造性地采用拓石假山的物理保护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具有历史悠久、是书法佳作、内容丰富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摩崖石刻的管理与保护。

关键词: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特点;文化价值

1 绪论

所谓的摩崖石刻,主要指文字或者图像刻于山崖石壁上面,也是很多名山秀水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处于董村的摩崖石刻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意义。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地处于浙江省新昌县原董村乡(现属沙溪乡)下董村北约200米距离的龟溪水畔悬崖上。楷书,具有标志性的水晶矿摩崖题记就在董村入口之处的过道中,材质为石质花岗岩,上面刻有文字面积为54.54平方米。岁月流逝,水晶矿摩崖题记有几处已经出现了裂痕,有些文字模糊不清,无法分辨。细致分析,一共有123个字,现能读者凡115字。其中题刻记事内容4行,行10字,计40字。款字8行,行3字14字不等,计75字。

根据新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说法,(公元1298年)元大德三年,哈剌德在这里正式收集了11,374千克的水晶矿。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记录了当时的搜索过程和生产结果。坡道上的水晶铭文丰富而健美,它的字体变化但是仍然很严肃。这与当时的王氏风格截然不同,这种字体在这一书法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强调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中对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它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2 摩崖石刻概述

摩崖石刻的命名,前人已有论及。据冯云鹏的《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著名考古学家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中则解释为“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徐自强、吴梦麟《古代石刻通论》则认为:“所谓摩崖,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天然之石,为刻石的一种。”因此,摩崖石刻就是在天然的山崖石面上直接镌刻的文字、图画或造像,也包括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需要石头来记录和报告工作,并在他们所在的位置在石头上刻字。在汉后的南,北朝代以后,人们经常在石墙上雕刻雕像和诗歌。石头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铭文形式,这种形式仍在不断发展。摩崖石刻本身具有惊人的功能。在生产方面,因为摩崖石刻可以避免采石的痛苦,可以在现场找到,简单易行,而且和丰富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可以增强山川的魅力。在内容方面,当数千个词可以刻在石头上,它们丰富多彩,一切都包括在内,或诗歌,颂扬美德,或记录事件。在保存方面,大多数摩崖石刻都存在于美丽的山川中。它们不易被破坏,可以长时间保存。它们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不像纸张,布料和其他物质容易被破坏,因此它们受到一些文人的欢迎。在价值方面,这些政治名人或文化名人的书法艺术美观,有趣,具有历史价值,艺术和科学价值,为美丽的风景增添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综上所述,摩崖石刻具有的文物意义,在历史长河中具有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呈现各种各样,呈现书法高妙,呈现史料非常宝贵,内涵丰富,寓意广泛,呈现的功能多样化,是我国时刻史记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3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特点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刻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崖壁上的几行字:“中书左丞自元日至人日,亲率左右于石厂(音汉)山获水晶一藏,计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四斤,皆珍异奇绝者。”大德二年十一月奉旨寻采水晶,自宁海之樟林至新昌之石厂,发泄地藏,贡登天朝,下阐坤珍,上昭乾德,实□□□□有道之所为。大德三年正月□日金吾卫行浙东宣慰使哈刺?。”

本文研究的水晶矿摩崖题刻是新昌董村的古董级文物,此文摘记录了在1298年元朝官员来到新昌采到大量的水晶矿石的事情,也是目前在董村采到矿石最多的事迹,当时记载采的矿石为11374斤水晶石。由于笔墨浑厚富含蕴意,并且结题变化呈现无规则,可是不失严谨,此笔法与当时比较著名的以赵子昂为代表的具有王氏书风形成强烈的对比,则在书法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1989年新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被浙江省评定为省级第三批次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新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和新昌“江南第一大佛”,有些共同特征,都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但是这两者在往后的境遇竟然是径向奔走之意。此处的新昌“江南第一大佛”的文物为新昌村引来更多的游客与声誉的同时,此时的新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却遭遇不同寻常的待遇。新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字迹经过岁月的洗涤逐步模糊,一般人已经无法从字迹的内涵了解到其曾经的辉煌。则,每当有人到崖下经过的时候,水晶矿摩崖题刻所呈现出来若隐若现的字迹的时候,就会让一些人好奇700多年前历史巨变,如下图1所示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

4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文化价值

4.1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历史价值

在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中,书丹者哈刺?,元代蒙古族鲁哈氏。《元史》、《新元史》有传。至元十二年(1275年)哈刺?从垂相阿术与宋兵战焦山,胜之。翌年春,为行省檄充沿海招讨副使。二十四年(1287年),入朝,授浙東宜慰使。二十六年(1289年),拜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左垂,行浙东道宜慰使。大德五(1301年),封摧资德大夫,云南行省右垂。十一年(1307年),因疾卒于汝州(今河南临汝)。皇庆元年(1312年),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巩国公。谥武惠。子哈刺不花,袭沿海万户府达鲁花赤。哈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还朝,越二年(1289年),拜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浙东道宣慰使。大德三年(1299年),奉成宗之旨于浙东寻采水晶。哈喇解传所记官衔与题刻内容相合。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史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给我们以丰富的了解与元代有关的历史重要人物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理清有关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帮助。“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古人往往将自己重要的事迹和少见的行踪铭于金石,望其传世。这些碑刻,是古人生平的重要见证和永久纪念,同时也是后人研究古人的宝贵资料。

4.2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书法价值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记录的文字都是楷体。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雕刻的工艺,水晶矿摩崖题刻都不适合草书书写,只有楷书书写的文字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由于隶书的演变和长期发展,楷书缓慢产生。一般来说,楷书是矩形的,相比隶书,结体更加紧密,并且用笔非常丰富和流畅。楷书比较大气和端庄,可以与山地景观所创造的氛围相媲美。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石材是自然形成的,与碑石的光滑度形成鲜明对比。摩崖书相比碑刻是一种更强的雕刻类型。石材表面的不规则性使尽可能多的开放线条保障字体的清晰和正确,从而产生摩崖题刻某些线条图案具有自身特征,整个书法很少内敛精警,线条却更趋向于向外发展。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雕刻的字体形成圆润,体面,美丽的图像,字体动静结合。其外形端庄,沉稳,浑厚,线条艺术而丰满,灵活和向外部扩展。书写时用笔非常注意律动和节奏,并整体中包含清晰的运动感。字体有一种不寻常的壮丽,缓慢的笔触,并感觉有吸引力。摩崖石刻注重一气呵成,并且和四周景色形成整体。

由于题刻大胆的书写,结体可以改变,并不严谨,神秘而灵动,精神飞翔。这与张子昂的王氏风格截然不同,所以这一点在书法历史上非常重要。它遵循山川和河流般的文字,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与人的思想联合起来,创造了生命的整体性质。摩崖题刻使得书法艺术从优雅房间或者大厅向大自然发展,摩崖题刻使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相融合。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出现体现了董村人的传承汉文化和保护汉文化的精神,为董村增添了新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5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保护策略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具有重要的书法和历史价值。然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受到熔岩侵蚀,雷击,风雨,等自然破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进行保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保护:

5.1 加强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保护

首先,针对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进行道路建设和环境清洁。 其次,保存完好的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可以用电子软件进行扫描和存档。对于已经破坏的岩石,使用红色描摹的保护方法并进行化学密封,以避免岩石侵蚀和人为破坏。避免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周围发生生物病害、岩石风化、岩体破裂,漏水,植物破坏等。

5.2 制定相关保护机制

保护单位设立了监督部门,对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保护制定了激励和处罚措施。鼓励有关部门就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保护进行研究和辩论,找出保护方法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并让中小学开设适当的课程,使儿童能够成为保护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好帮手。 对破坏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的公众,施加不同程度的惩罚。 同时,加强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周围的环境保护,不要在周围建造房屋或砍伐树木。

5.3 鼓励公众学习摩崖石刻

在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周围定期进行保护文物的宣传活动,如石刻的介绍,临摹石刻,时刻的游览活动等,以便市民参与。只有当市民了解石刻的多元文化意义时,才能自发地保护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

6 结束语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有好的时代连续性,以及悠久历史。为了学习和了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学习和了解浙江乃至中国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提供了材料。 因此,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是中国浙江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董村水晶矿摩崖题刻包含着悠久的书法和历史价值。 这些作品赋予人们雕刻、书法、文化、历史等知识,具有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永军,曹辉.宋景定柳进叔摩崖题刻考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7):76-77.

[2]唐美芳,覃玉东.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7):109-111.

[3]华青道尔杰.吐蕃高僧益西央考辨[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01):21-27.

[4]陈熙.得汉城摩崖题刻叙事及其审美价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79-85.

[5]施红燕.司马光家人卦摩崖题刻[J].黑龙江史志,2015(11):75+128.

[6]常晓玲.红石峡摩崖题刻考释[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06):101-106.

[7]王毓蔺.明北京三殿营建采石的重要史料——記河南浚县天启六年皇极殿采石摩崖题刻[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01):83-91+159.

[8]蒋晓春,邵磊,王兴堂,黄秋鸯,伍洪建.四川营山县太蓬山摩崖题刻调查简报[J].华夏考古,2012(04):3-15+153-157.

[9]陈道义.古代摩崖题刻书法的装饰功能与中国山水文化[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4):91-95.

[10]葛川,张韵.新昌县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保护工程报告,文物出版社.2010.12.1

作者简介

俞雨轩(2000-),女,汉,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11)班。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特点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