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纪录片与创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8翟晶敏
翟晶敏
摘 要: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強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智能教育的举措。科学纪录片应用于物理教学,体现了信息化教学与物理学科的结合,打破了传统课程资源单一的局限。新鲜有趣的创新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本文将科学纪录片与创新实验相结合并应用到物理课堂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纪录片;创新实验;机械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65-4
1 科学纪录片与创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活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物理现象,而且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事例。因课堂时间有限,课本内容仅展示重点的几个生活案例,不足以将生活中的大量物理现象体现出来。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提出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智能教育的举措。
科学纪录片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信息化教学与物理学科的融合,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生动有趣的素材,打破了传统课程资源单一的局限。科学纪录片中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真实情景,是由专业的设计团队,应用高超的摄影技术以及精良的后期制作,最终呈现出来的唯美画面。科学纪录片中有丰富的生活现象,具有语言通俗易懂、画面唯美、内容具有科学性等特点。可以解决课堂资源少的问题,同时纪录片中呈现的先进技术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但是很多传统实验缺少新意,太过老旧,没有跟时代接轨。反观现在的学生,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接受的信息庞大且全面,传统老旧的实验已经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了。因此,实验也需要创新。新鲜有趣的创新实验将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科学纪录片与创新实验结合应用到物理课堂中,是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学科相融合的体现,也响应了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号召。单纯的实验课和单纯的科学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多元化的发展与多样化手段的利用才是未来课堂发展的趋势。下面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的“机械效率”为例,展现纪录片与创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2 教学过程
首先,课程标准对机械效率的要求是:
(1)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2)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
结合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量以创新实验为主;机械的发展历史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科学纪录片的展现为主。
2.1 创新实验在“机械效率”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实验资源如图1所示。
学生:纸杯、沙子、弹簧测力计、木直尺、小钩码、大钩码、铁架台、两个轻质滑轮、细绳(两端系扣长度75 cm~100 cm)、彩色贴条。
教师:铁架台、演示滑轮2个、细绳、弹簧测力计、演示木直尺、彩色贴条、挖掘机模型、钩码。
教学片段一:情境导入
“大材小用”——体会效率
师:(教师课前用一大桶装满沙子,沙子上面放上一个乒乓球,把桶放在教室门口)现在门口有一个桶,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搬进来放在讲台上。
师:谢谢这位同学,但老师想用的是这个乒乓球,这桶沙子没用了,请你再帮忙把这桶沙搬出去。
学生为这位帮忙的同学白费大量功夫而抱不平。
师:老师办的这件事情效率高不高?
生:不高!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讲究效率的事情,比如工人要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学习也要讲究学习效率,一天10小时的在校时间,8小时的学习时间,2小时的玩耍时间,那么学习效率怎么计算呢?
生:80%。
师:既然学习上有效率,那么机械在使用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效率呢?
生:是。
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实物玩具模型挖掘机)
生:挖掘机。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章第六节——机械效率。(板书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搬沙活动,引起学生为搬沙的同学打抱不平,学生经历亲身体验,体会到在生活中,工作、学习都是有效率的。同时实物展现挖掘机模型,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2.2 科学纪录片在“机械效率”教学中的应用
播放科学纪录片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中的片段。视频中呈现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拥有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7个集装箱泊位, 26台条吊,120台自动堆箱轨道吊,130台无人自动驾驶导引车(AGV)。
据统计,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贸易额都在中国产生,持续增长的吞吐量要求中国的港口再提速。全球港口一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就是由上海洋山港贡献的,这相当于美国全部港口吞吐量的总和。而且整个码头和堆场内空无一人,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驾驶AGV小车把集装箱运到堆场,车辙始终如一,地面上6万多根磁钉引导,实现精密的准确定位。这里的生产控制一共只需要9个人,监控室内的码头操作员通过电脑即可完成控制,实现码头无人化。洋山四期作业效率会达到40箱每小时,提高码头的作业效率,减少了70%的人工。
设计意图:央视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片段播放,一方面展现了我国洋山深水港实现全自动化,码头“空无一人”的景象,效率之高震惊世界,切合本节的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多媒体纪录片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增加了信息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机械发展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该片段的观看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学片断二: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建立
师:小明家装修房子,需要把沙子运到三楼。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把沙子搬到三楼呢?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沙子,桌子上还有一些仪器,同学们可以用这些实物模拟一下这个过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并动手做一做,将沙子举高10 cm,可以有几种方案呢?
学生组内合作,积极尝试将沙子举高10 cm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如图3)。
1组:我们用纸杯装着沙,提着纸杯将它们直接举高。(同时展示利用纸杯举高沙子的过程)
2组:我们用的是定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同时展示利用定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的过程)
3组:我们用的是动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展示利用动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的过程)
4组:我们用的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将纸杯和沙子举高。(同时展示利用滑轮组将纸杯和沙子举高的过程)
师:大家都做得很好,都成功地利用工具把沙子举高了。那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做法。(直接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举高)
师:这个过程我们的目的是把什么举高?
生:沙子。
师:老师对沙子做功了吗?
生:做功了。
师:这个过程需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沙子的重力做功。
(板书: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考考你们,结合你将沙子举高的方式,请分析有用功和额外功。
1组:我们用的是纸杯装着沙子,将纸杯和沙子一起举高。这个过程中的有用功是克服沙子的重力所做的功,额外功是克服纸杯的重力做功。
2组:我们用的是定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这个过程中的有用功是克服沙子的重力做功,额外功包括了克服纸杯的重力做功、克服绳子的重力做功、克服定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做功。
3组:我们用的是动滑轮,将纸杯和沙子举高。这个过程中的有用功是克服沙子的重力做功,额外功包括了克服纸杯的重力做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克服绳子的重力做功、克服动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做功。
4组:我们用的是滑轮组,将纸杯和沙子举高。在这个过程中,有用功是克服沙子的重力做功,额外功包括了克服纸杯的重力做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克服绳子的重力做功、克服滑轮组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做功。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片,圖片展示了从井中打水的情况,请问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有用功是对谁做的功?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
生:拉力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桶做的功为额外功。
师:若水桶掉进水中, 打捞桶的过程中难免会沾有一部分水,请问有用功是对谁做的功?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
生:对水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设计意图:教材的处理方式是观看课本图片中搬沙的几种方式,选择一种方式并分析。改进后的创新实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搬沙的过程,并提供几种工具,学生自主选择搬沙的方式。通过切身体验,真切地感受到利用工具搬沙的过程,体会出效率的不同,深刻地领会到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定义。同时,结合小组搬沙的方式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分析实物的方式加深概念的理解,分析问题也更全面。
教学片段三:测量机械效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机械效率怎样计算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怎样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测量工具?怎样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学生一一回答。
小活动,大家来找茬。
教师演示:斜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提问:这样操作行吗?
生:不行,应该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教师演示:向上猛然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
提问:这样操作行吗?
生:不行,应该缓慢匀速地拉动弹簧测力计。
教师提问:物体上升的过程,距离好测量吗?
生:不好测量。
教师演示创新实验:将滑轮组安装在竖直的木尺旁边,拉动前后,分别标记开始上升时钩码的起点A与终点B,同时标记绳子自由端的起点A′与终点B′。读出对应h与s的值。利用彩色纸条标记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如图4所示)。学生展开分组实验,结合创新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1:强调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通过教师的错误示范,让学生指出错误,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2:应用创新实验。原实验的不足在于物体上升高度和绳子移动距离的测量现象不直观,学生需要记录四个数据,然后相减得出移动的距离,计算过程复杂且两个距离不直观。改进后的创新实验,用两种颜色的彩条,分别标记物体和绳子的起点与终点,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距离的变化可以通过相同颜色彩条间的距离来观看,使得现象更加直观。同时计算更加方便,只需要将同种颜色纸条对应的数据相减即可,省去了记录四个数据的过程,简化了学生的数据记录过程。
3 结束语
通过将科学纪录片与创新实验深度融合于课堂教学,通过科学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播放,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效率领先世界从而引入本节课题的学习,而且深刻地体会到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高效,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纪录片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与图片展示和教师的文字描述相比,更具有画面感、立体感、生动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2.0的应用。卞金金等认为智慧课堂下的学习环境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实用性的特点,可以将教学资源融入学习环境中并记录学习过程[3]。
创新实验的开展,不仅符合物理学科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学特点,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创新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开阔思路,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现在提倡的项目式学习。
参考文献:
[1]任友群.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8(6):27-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4]陈国文,欧剑雄.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智慧课堂创建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3):7-9.
(栏目编辑 张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