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独唱与合唱的对比研究

2019-03-18胡玲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唱对比研究声乐教学

胡玲

[摘要]独唱与合唱是声乐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如何很好地将个人风格展现在独唱中,将自身的声音融合到和音之中,构成一个整体,既需要理论学习,也需要不断实践。本文依据独唱与合唱的特点和发展,对比其训练方式与二者的联系、异同,以期更好地演绎好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独唱;合唱;对比研究

在声乐教学中,对比、分析独唱与合唱的异同,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独唱的方式引导合唱,或者借助合唱的理念理解引导独唱,能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效果,进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一、独唱与合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

1.单音音乐时期的状态

欧洲音乐发展历程中,单音音乐是在古罗马希腊阶段出现的,延续到13世纪结束。独唱与合唱的形式在古希腊时期便已经出现,由于这个时期的音乐表现较为单一,合唱的概念实际就为齐唱,并无声部之分。这个时期,音乐与诗歌的形式被捆绑起来,不可独立存在,是诗人的同时也是歌者,双方的表现亦是半朗诵形式的音乐特征。在这之后,单音音乐又经历了最为黑暗的中世纪时期,音乐的表现与思想被覆盖上浓厚的宗教气息,合唱的宗教色彩得以壮大。之后,欧洲在长时间的压迫之下出现了具有民间性与共性的“流浪艺人”与“游吟诗人”等群体,独唱艺术在不同民族与国家中的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开始出现崭新的面貌。

纵观整个单音音乐时期,独唱与合唱的表现形式在早期音乐发展时都展现出了其各自的魅力及特点,但总体由于音乐旋律的简单,相比于场面宏大的合唱表演,独唱的形式显得过于单薄,加上宗教与社会传统理念的束缚,在早期社会合唱代表着单音音乐时期的主流表现形式。

2.复调音乐时期的状态

复调音乐的出现与发展是声乐创作中的重要时期,其从出现到盛行经历了几世纪的时间,大大丰富了声乐表现与音乐体裁。“奥尔加农”是最早被称为复调音乐的方式,其上方声部运用的是格里高利圣咏,下方声部属于狄斯康特,虽然合声比较简易不会多于四度音程,但恰是由此启动了复调音乐多声部转变进程,尤其对于合唱艺术来说是突破性的发展。

随着复调音乐手法的多样化,欧洲音乐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在此期间,作曲家除作曲之外,还担任唱诗班的教学与演唱工作,由于作曲家的唱谱能力与视唱水平较高,也能够演唱较为复杂的乐曲,自文艺复兴后期将器乐加入进演唱后,复杂的复调作品使得合唱水平愈来愈高,合唱水准达到了顶峰,相比于独唱,合唱仍占据主导地位。

3.美声与歌剧唱法时期

随着歌剧的产生,声乐艺术的展现形式迈入了全新时期,主调音乐引起关注,独唱在歌剧表演中被给予全新的价值。在复调音乐时期,由于多声部的发展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声乐演唱以合唱占据主要内容。尽管合唱整体艺术水平较高,但针对合唱队员的独立演唱素质与自身演唱水平而言,歌唱的准确性并不严格。而歌剧中因为咏叹调的使用,必须运用独唱的形式展现歌词内隐含的情感差异,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歌唱水准,美声唱法恰是在此环境下形成。

从独唱与合唱的发展变化来看,不同时期中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与偏向性,由独唱到合唱,再到独唱,直到在歌剧艺术出现之后,在经历不断的融合演变中得到两者的接洽点,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展现形式 。

二、声乐教学中独唱与合唱的训练方法对比

1.独唱与合唱中的气息训练

独唱的气息训练需要结合歌曲乐句的长短与高低来进行,随时根据情感调节自身音量的大小与节奏缓急,从而使歌曲流畅自然。独唱的吸气要运用呼吸器官与腰腹部配合,保证气息深入饱满,为接下来的演唱蓄足力量。在演唱的过程中,需注意保持自身吸气的状态,腰腹向外扩张,使自身充满气息与能量。

合唱中的气息训练也是最根本的训练,要保证每名合唱队员的气息控制拥有共性,并科学认知合唱团的呼吸理念。合唱和独唱有差别,它更关注共性理念,合唱的对象必须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成员保持一致的呼吸方式,也就是合唱的过程中运用特殊的气息训练形式。合唱团作为一個整体,需进行好吸气与呼气的统一协调,才能够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2.独唱与合唱中的共鸣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胸腔共鸣与口腔共鸣是演唱者经常使用的共鸣技巧。从理论上来说,头腔共鸣多用于高音,胸腔共鸣则用于中低音,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根据不同歌曲的曲调与情绪将共鸣腔体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共鸣统一。

独唱在表演乐曲时更加注重演唱者对于歌曲的理解,演唱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感触来处理声音的共鸣运用。而合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则稍有不同,由于合唱演员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在合唱的过程中需与合唱队的整体声音为一个单位,任何队员的共鸣腔体运用不当都会对整体造成破坏。加上合唱中每个人的音色、音质等不同,合唱人员在选拔中,要追寻技术水平与声音条件基本持平,同时也必须注重平时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追求合唱腔体共鸣的良好效果。

3.独唱与合唱中的起音训练

不管是独唱或合唱,起音训练都是十分关键的,从小的乐句起音到大的整首音乐的起音都始终落实在演唱环节中。特别是在合唱过程中,起音是鉴赏合唱团整体与团队素质的重要体现。在独唱声乐教学中,从发声原理的角度分析,弱起音需要更高的演唱者的气息,必须做好充分的气息准备,调整好气息的传输。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让气息先起,适当释放气息给予试探,然后在保证起音质量时再进行放声,而这种尺度与技巧的把握需要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去练习和提高。

从合唱声乐教学的角度来说,合唱中起音的训练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合唱团专业性的体现。与独唱不同的是,合唱的起音主要以“软起”与“硬起”而分别,对于起音的要求也由于合唱的集体性要求整齐划一。在进行合唱声乐锻炼的过程中,应当从短音训练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运用断唱的形式,之后逐步提升速度,加大力度,向长音转变。另外,合唱还能够针对和弦的断唱进行练习,注意和声的爆发力以及听觉效果的统一。

三、独唱与合唱之间现实问题冲突的思考

1.表演形式与表达方式的冲突

独唱或合唱都是声乐表演的形式,二者表现形式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在表演技巧、发声状态及音响效果追求等方面的差异。在声乐发展的历史中,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共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但也存在着冲突,其中独唱主要以个人为中心,舞台表现追求个性,看重个体风格和技巧对整部作品给予对应的表现;合唱则更注重团队在整个舞台上的表达,讲究共性二字,这就要求对每个合唱成员进行约束,要绝对服从指挥。

2.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冲突

独唱与合唱之间的冲突在长时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制约、共同成长的,掌握当下其两者的矛盾依然存在。声乐演唱的主要目标包括唱好每部作品精髓,唱出名气,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种想法表现在实际中,就是很多人追崇个性化的独唱,认为独唱比合唱更具有优越性。而事实上,没有哪种艺术形式优于另一种艺术形式

四、合唱对于独唱的借鉴意义

1.曲目积累方面

如今合唱作品的范围与题材越来越广,涉及到不同民族地域与不同语言文化,这些合唱曲目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积累曲目量与经验,同时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由于演唱作品的不断积累,合唱曲目也能够提高演唱者的风格、表现能力及专业素养,帮助演唱者在独唱时把握个人风格,提高演唱曲目整體的完整性,更好地演绎独唱作品。

2.克服舞台紧张情绪

声乐表演艺术由于舞台效果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以面对面的方式去展现声乐作品,干涩僵硬的表演会影响听众对演唱的感受,舞台上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观众,在紧张的状态下如何调整自身发音与情绪共鸣等是表演中的重要问题,而参加合唱团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合唱能够帮助演唱者调整自身发声及共鸣等问题,能通过相互学习与听取别人演唱反馈来提高自身演唱水平,是克服舞台紧张的有效方法。

通过比较独唱和合唱两种声乐表现形式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以及在训练中的异同点,我们发现,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独唱与合唱都是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将二者的优势发挥好,才能适应各种作品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红漫.高校声乐教学训练中“艺术字”概念的解读与应用[J].戏剧之家,2017,(21).

[2]杨春阳.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建议[J].黄河之声,2017,(17).

[3]魏君.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作用[J].黄河之声,2017,(1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合唱对比研究声乐教学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