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9-03-18宋雅楠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联想感受音乐欣赏

宋雅楠

[摘要]“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达尔克洛兹的这段话,足以说明音乐欣赏课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音乐欣赏课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联想;音乐体验;感受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将第三大部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将教学领域中的“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由于文化认知和生活经验较缺乏,中小生在音乐聆听中获得的多为感性体验,难以进入理性鉴别与分析的层次,故将其定位为“感受与欣赏”是自然而合理的。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仍然采用枯燥的讲授方法,还有些教师存在倦怠心理,课前没有好好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创作背景,上课的时候简单介绍几句作者和乐曲风格,就让学生老老实实坐在那里欣赏,这样的音乐欣赏课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我曾经就听过这样一节欣赏课,教师拿着教参,照着上面的乐曲简介,一字不差地读了一遍,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欣赏,欣赏一遍又一遍,期间会提各种问题,学生完全无法感受到该乐曲要表达的内容。这样的音乐课,因为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被动欣赏乐曲,导致他们不喜欢上欣赏课。尤其是新教材的很多欣赏曲都是管弦乐曲,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去延伸表现情感和内涵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对深奥难懂的欣赏曲也难以提起兴趣。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和与之不匹配的教学效果,令很多音乐教师苦恼,所以在讲公开课时,一些教师往往更愿意选择唱歌教学,而不敢尝试欣赏教学。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欣赏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赖于教师科学而又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怎样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1.故事情节贯穿乐曲

很多欣赏乐曲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教师可以以这个故事为主线,逐个环节进行递进引导,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听乐曲和思考问题。如很多同学都知道《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这个故事,欣赏的时候就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兔子是什么心情?”“乌龟是怎么想的?”“这个乐器是代表哪个动物?为什么?”“最后是谁胜利了?”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比赛的场面,有了想象,就不再是单一地听乐曲了,而是把乐曲想表达的内容立体化,有了具体形象,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些问题,

2.声势动作表现乐曲

声势动作表现乐曲在音乐课堂中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变化的动作和节奏与音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与乐曲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增强了音乐欣赏课堂的趣味性。如《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A乐段主题一出现时反复两次,第一次力度较轻,可以用一拍一下的拍手表现乐曲,十六分音符处双手从上到下抖手腕,反复第一主题时动作,但是加强拍手力度;主题二出现时,继续拍手,附点音符出现时拍手间距拉长,速度慢下来的乐句用手慢慢依次落到两腿和两肩上,共四下,突如其来的强拍时双手举起,手心向外,类似投降的动作,幽默又诙谐,学生兴致非常高。教师还可以开发其它更有趣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乐曲,使乐曲的段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打击乐器锦上添花

很多欣赏曲都离不开打击乐的伴奏,有了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可以从打击乐不同的节奏中感受到乐曲情绪的变化。如《拉德斯基进行曲》属于再现三部曲式,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分辨几个部分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铃鼓为第一乐段伴奏,一拍一下;第二乐段用三角铁伴奏,两拍一下;第三乐段同第一乐段,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不同的打击乐声中很容易分辨出乐段之间的区别。再如《打字机》一课的音乐节奏快,音效很有特点,将打字机的工作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學生熟练掌握乐曲节奏后,一部分学生模仿打字员打字,一部分学生用蛙鸣筒模仿抽纸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铁模仿按铃的声音,三部分学生一起配合完成打字机的工作场景,学生都非常兴奋和开心,对乐曲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4.手画线条区别声音

有一些乐曲很有节奏感,可以让学生根据旋律的变化画旋律线,用图形表现音乐更为直观。如欣赏《那不勒斯舞曲》,乐曲开始时,柔和的小号声上下起伏,可以用大波浪表现;当小号的节奏逐渐密集时,可以用锯齿状小浪线表示;当弦乐和大鼓都加入进来齐奏时,用强有力的竖线条表现。这样,学生跟着乐曲节奏和力度的变化加入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最后的几个强音结束全曲时,学生也仿佛跟着乐队演奏了一遍乐曲一样,有很强的参与感。

5.创编歌词丰富想象

有些乐曲有鲜明的主题,但是单纯地欣赏主题音乐,很多学生还不能把主题音乐和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可以给主题音乐创编几句歌词让学生演唱,既能增加学生对主题音乐的印象,也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引子与狮王进行曲》的主题部分表现了威风凛凛的丛林之王形象,教师可以给这部分乐曲编创几句歌词让学生演唱:“我是狮子大王,威风凛凛多神气,我是狮子大王,从不欺负小兄弟。”随着音乐边唱边模仿狮王威风的样子,随后接上狮王的吼叫,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方法,比单纯地欣赏、提问和想象要好得多。

6.影视片段结合欣赏

教材里的很多欣赏曲目都与影视作品有关联,如果把影视作品里的视频片段和乐曲相结合,这样的欣赏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时,播放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他的经典电影《大獨裁者》中为客人理发的情节,卓别林娴熟的动作令人叹服,犹为神妙的是,他配合着收音机里播放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从准备工作开始到最后伸手收钱,每一个动作都与音乐那么合拍,又如此自然。夸张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上下飞舞的剃刀又让人为理发椅上那位老兄的脑袋捏了一把汗,学生看得哈哈大笑,同时也被乐曲的欢快节奏深深吸引。

7.舞蹈律动活跃气氛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力度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音乐欣赏课上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浅化课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阿细跳月》是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表现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赶到广场集会,紧接着,乐曲不断重复变化了的固定主题,主题以新鲜而别致的5/4节拍特点,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换的舞蹈场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节奏,同时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教师可采用舞蹈律动的方式讲解这首乐曲,向左迈左脚、右脚、左脚,各一拍,第四拍和第五拍右脚蹬两下,反方向同样。这样的教学,学生既把乐曲的段落区分清楚,又感受到了彝族的乐曲特点,与以往的分段欣赏、提问等教学方式相比,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的高低,为此,我们会继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音乐学习氛围,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雪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J].学生之友,2010,(15).

[2]潘美姬.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5,(1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联想感受音乐欣赏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