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及反馈水平的思考

2019-03-18张剑峰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张剑峰

[摘要]中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式教学对中学生三观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和反馈是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做到精简、精炼,兼顾不同的认知层次,提出指向高层次思维水平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开展批判、创意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对策;方法

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基础教学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相宜相长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师生互动形式,是小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中学阶段(本文主要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已经对之前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转变,从生理上已经具备了通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好奇心较强,具有较好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内心的被认同感也在增加,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这一心理和生理特征,按照符合个体成长规律的方式探究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 笔者以执教的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本学期初中生《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以周为单位,随即旁听了本校20节(每周5节,总计4周)《思想政治》课程,并以非参与式课堂观察的方式记录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而从教师提问的问题数量、频次和类型、候答时间、反馈方式等方面作了研究,试图为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堂提问中发生的隐性状况提供观察空间,同时也希望藉此为初中政治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教学的本来面目,反思及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依据。

一、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

1.提问的数量较多

一些教师似乎是把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节课活动是否丰富的标准,甚至有些提问已经是“口头禅”。从此次调查发现,每堂课教师平均间隔几分钟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同时,绝大多数的问题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由于教师的问题频次过高,导致学生机械地忙于组织问题的答案,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是盲目的,热闹而无实效。不仅使整个教学的节奏性过于散乱,同时也会降低思想品德教学的庄重性,难以在学生内心形成良性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与培养,致使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初中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教学流于形式。

2.提问的类型不均衡

根据调查显示,简单性提问的次数明显高于复杂性提问。多数教师的提问偏重于“记忆型提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还有的提问属于“重复性提问”,只是重复学生的回答进行提问,强调或怀疑学生的回答。而“元认知型提问”和“评价型提问”等较高层次的提问则出现得较少。这样的提问方式一方面容易使得课堂的氛围陷入呆滞,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陷入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填鸭式教学”的桎梏。

3.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在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提问中,教师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答案模式(提问学生或者讲出答案),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被打击。同时,因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或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学生过于紧张,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降低了实际教学效率。

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改进的策略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面使用一些设计技巧,保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精炼的,并且要保证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问题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疑问,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质疑能力、思考意识等。

1.合理控制课堂提问的频率

提问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反过来也是一样,无效多次的课堂提问,不但不能强化师生交流,反而浪费课堂有效时间,容易形成学生随意回答和随意思考的局面,这种教法不利于将教学难点消化掉,因此,要合理控制课堂提问的频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在概念、知识、案例等方面的学习和思考下,树立和引导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适当地降低提问的频次,进而增加有效提问的比例,通过少量高效的提问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具体的举措为: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并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设计原则要少而精,质量高,效率高;另一方面,关注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深层次性,其中所蕴含的思维量是否合理,问题应该有一定思维高度,那种繁琐与直白的问题最好不要使用。当课堂提问达到高质量以及高参与度的状态后,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抛出的问题难度越大,学生回答时,其认知程度就会越高。反过来,当教师抛出的问题相对简单时,学生回答时的认知程度也不会很高。认知学研究者将认知水平分成不同层次,包括“未知区”“最近发展区”“已知区”,人类认知水平于这些层次中循环往复,并且在各个层次间转化和上升。因此,有效课堂提问不能仅限于在“未知区”和“已知区”的水平,而是将这三个层次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问题情景设置到“增长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生活方式。

3.合理控制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

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常见问题就是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比较短,这样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的2秒,学生开始回答,思考时间很短,学生精神还很紧张,一般回答出的答案是有错误或者有差距的。而教师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纠正学生的回答,出现重复提问的情况,反反复复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最终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控制好时间。首先,应该根据问题类型不同,合理安排学生思考时间,如记忆类问题,就应该适当缩减思考时间。但是那种层次高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时间。其次,以教学环节为基础,设置问题思考时间。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是旧知识,学生等待时间可设置较短。讲解新课过程中,教师针对新知识提问,这时等待时间可以延长。而在课堂总结环节,问题以梳理本节课知识点为主,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

4.综合应用反馈的应答方式

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表扬方式往往比批判方式有着更好的效果。所以,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更多鼓励和赞赏的提问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学生给出一个完美答案时,教师必须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如果学生答案并不很理想,教师要对其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予肯定,而后再指出其中不足的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具体原因。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不能不说原因,直接批评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慢慢地迈出回答问题的第一步。

初中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怎样通过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三观,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政治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课堂提问,保证问题精炼和简练,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提出更多创意性问题和高层次问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颜丽华. 改进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OL]. 中国培训, 2017,06.

[2]谷成锐.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培养途径[J]. 时代教育,2017,(04).

[3] 赵素美. 浅谈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创新[J]. 中国教师,2016,(S2).

[4] 周万年. 教师对构建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的影响[J]. 新课程(中),2015,(07).

[5] 刘金岗. 如何构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苑教育,2015,(13).

[6] 刘丽香. 提高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课堂行为浅见[J]. 文理导航(上旬),2015,(01).

[7] 苏仕丽. 教有示范,学有标杆——论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定位[J]. 考试周刊,2015,(87).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