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型及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2019-03-18

广西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型创新型研究生

刘 倩 杨 炎

(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luoboqian@hotmail.com)

【提要】 创新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医学研究生是医疗行业的储备人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医学的发展。本文对比传统型和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的医学研究生提供借鉴。

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医疗行业的需求[1-2]。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各高校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尽相同[3-4],所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也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型和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为未来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

1 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简介及优势

目前,中国医学类高校仍普遍采用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投入和教育硬件设施可受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中国各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差异较大,人才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在我国,仅少数高校集聚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绝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培养仍由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承当。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将学习课程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年,授课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课程[5]。

传统型的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生,以满足社会的医疗需求。这种模式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医生,不断地为医疗卫生体系输送人才。

2 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2.1 缺乏创新性 在传统型培养模式下,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科研学习方面缺乏创新性,对导师过分依赖,在研究选题方面存在诸多缺失,通常没有进行自主选题即直接参与实验,未能深入思考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因此不能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医学研究生会一直按照导师的思路进行实验,没有自主思考,往往只是单纯地重复既有的实验步骤,仅仅在研究意义方面加以简单地延伸,而不能设计创新性的实验,无法论证既往实验无法证明的论点,难以揭示科学的内在规律。此类培养模式导致研究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仅为单纯地重复实验,耗费精力和资源,难以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在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6],几乎采用统一的模块,存在局限性、滞后性、教学方法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和培养。(1)课程体系涉及面狭窄,不能引导研究生思维发散。医学研究生的研究领域较本科生更为广泛,但课程体系过于局限,难以形成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导致医学研究生思维受限,缺乏创新。(2)课程内容滞后。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但传统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未能根据国内外的前沿信息进行更新,影响医学研究生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认知,直接影响创造力。(3)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模式的课程更偏向理论学习,以基础理论课为主,专业课程和实践偏少,不利于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受限。(4)灌输式教学方法。在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进行自主思考,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极大地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高。(5)忽略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传统教育往往忽略医学人文教育。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不少医务人员在处理临床问题时缺乏多元化、人性化,仅从医学技术的角度做出决策,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与患者的交流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2.3 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不佳 在传统培养模式下,医学研究生主要将精力用于课题实验上,同学间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很少,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而学术的交流与探讨,不仅有利于实验的完成,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简介及优势

3.1 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及课程特点 由于传统型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医学类高校开始采取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培养医学研究生。这种模式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型培养模式的不足。不同高校在传统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型培养模式[7],各有特色,但有其共同点,即课程设置更灵活多样,涉及领域更广,更加重视实际动手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不同学科学术平台的交流合作,利用更丰富的资源联合培养医学人才。

3.2 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3.2.1 多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8-9]:科学前沿的新发现、新理论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型培养模式提供了多平台、多学科的合作交流机会,有利于各平台间的优势互补,克服单一学科知识面狭窄、思维局限的弊端。多个学科的融合使研究生在课题选题上的选择范围更大,有助于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课题。而多平台的合作,更好地丰富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资源,使得研究生施展的空间更大,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2.2 重视学术交流,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时,闭门造车容易误入歧途,而学术交流有助于避免落入误区,同时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培养模式更重视学术交流,医学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专题讲座、国际访谈、学术会议,从而扩展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3.2.3 个性化培养,鼓励创新:创新型培养模式倡导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导师交流沟通后选择研究课题;而导师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接触科研的时间等实际情况,个性化制定更为合理的培养方案。因此,该模型可通过激发科研兴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信心,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3.2.4 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传统型医学培养模式偏重医学技能的教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更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核心人文教育、专业融合教育、实践教育,让研究生更好地从全人类、全社会和全球角度出发看待健康问题。

4 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创新型培养模式仍只在少数医学类高校试行,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推广。创新型培养模式的确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更强的医学研究生,但培养的人数有限,需要优秀的师资和教育硬件等给予支撑。与传统型培养模式相比较,对培养的条件要求更高。

5 结 语

作为医疗行业的储备力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的发展。传统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偏重教授传统知识,以及忽略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导致培养出的研究生难以满足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需求。相比传统模式,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具前景。深化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传统型创新型研究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