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联合微课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9-06-19刘语嫣吴例菲戴迎春
刘语嫣 吴例菲 戴迎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血管内科,南宁市 530001,电子邮箱:239003929@qq.com)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PCI手术可以使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达到重建血运,快速有效缓解缺血症状的目的。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不等于冠心病已经得到根治,术后半年内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高达40%,即使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其术后再狭窄率仍有6.4%[4]。患者PCI术后长期坚持遵医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防止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键,因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5]。有报道将微信应用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6-7]。微课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简短视频为主要信息媒介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多项研究[8-12]表明微课在延续性护理、社区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将微信联合微课模式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 2017年 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行PCI术的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5~69(57.00±9.37)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41例,大专58例,大学及以上21例。纳入标准:冠心病PCI术后;具备手机等上网沟通交流的工具;身体条件允许参与、配合本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本人或家属不具备使用微信沟通能力、不掌握视频播放功能;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5~69(56.20±9.60)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19例,大专30例,大学及以上11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69(57.80±9.14)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22例,大专28例,大学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前均由责任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内容包括用药、饮食、活动、心理、定期复诊等,并发放PCI术健康教育处方及术后家庭自我监测记录表,向患者解释各项监测指标的意义及监测、记录方法,针对患者存在的个案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
1.2.2 微信联合微课模式: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出院后采用微信联合微课模式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和内容如下:(1)构建微信、微课健康教育团队。团队由1名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1名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2名护师组成。其中副主任医师负责在微信平台上解答患者提出的心血管相关问题以及自身疾病问题,主管护师负责微信、微课内容的拟定和督管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患者的随访等,护师负责微课的制作和推送至微信平台并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2)建立微信群。该微信群专用于与患者沟通、交流、推送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及微课。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微信群推送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疾病常识及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健康教育团队可以随时随地在群里与患者在线沟通、交流,患者也可以在群里以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反映自身的情况或提出问题,专管医师在线答疑。在微信群里,健康教育团队成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共同学习,互动交流,分享心得或感触,寻求医院及社会的支持。(3)微课的设计、制作和推送。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主要是利用人的10 min内的注意力集中点来授课[13]。我们设计的视频内容包括冠心病及PCI术的常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PCI术后康复要求,时间为9 min。微课可重复观看,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并且图、文、声并茂,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通过反复观看、学习,加深记忆,可提高患者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微课、微信团队专管护士每周六向微信群推送微课视频,并督促患者观看,并于当天晚7~9时收集并回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患者提出的问题由专管护士于每周电话随访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答。护士每周定期进行电话随访1次,主要是评估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常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行为、能力,针对患者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和不良行为习惯再进行宣教。本研究的微课设计脚本见表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将自我监测项目记录表带回医院或拍照发送到微信群,由专管护士将监测结果记录在患者健康档案内。
表1 微课的脚本设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遵医依从性:分别于患者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回院门诊复查时发放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该调查问卷表是根据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14]修订而成,内容包括患者服药、合理饮食、健康行为、运动治疗、定期复查等5个方面,由20个问题组成。采用3级评分法进行评分:经常(3分),偶尔(2分),从不(1分),得分越高,表示遵医依从性越好。该问卷内容总的效度指数为0.912,各部分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3~0.89。(2)出院后6个月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① 血压达标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5]建议,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② 血糖达标率: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6.5%[16]。③ 血脂达标率: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水平,正常参考值:总胆固醇2.8~5.2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HDL 0.91~1.56 mmol/L;LDL<3.10 mmol/L[17]。血脂达标率为血脂各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3)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遵医依从性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前遵医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遵医依从性得分高于出院前及对照组 (P<0.05),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遵医依从性得分低于出院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依从性得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比较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PCI治疗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快速有效缓解缺血症状,挽救濒死心肌,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冠心病危险因素仍然存在,病变继续发展。因此,PCI术只是冠心病患者漫长康复过程的开始[18]。但多数患者认为,行PCI术后疾病已经痊愈,疏忽了用药、饮食、休息、运动、复诊等健康生活习惯,常常在疾病发作甚至病情危重时才到医院就诊,遵医行为较差。基于此,延续健康教育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虽然出院前护理人员已经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了常规的健康教育,但由于患者处于术后恢复期,生理、心理的改变以及宣教时间的有限性,使患者难以完全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影响宣教效果。因此,行PCI术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运用便捷、有效、新颖的健康教育模式继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微信群的建立为医护、患者提供了持续性的沟通交流平台。我们采用微信联合微课模式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团队成员通过微信、微课模式向患者传递健康知识,并解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充分了解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坚持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复查。本文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遵医依从性得分高于出院前及对照组 (P<0.05),而对照组患者遵医依从性得分低于出院前(P<0.05)。提示对PCI术后患者给予微信联合微课模式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遵医行为。本文结果还显示,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微信联合微课教育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微信联合微课健康教育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更灵活、更形象、更生动,患者易于接受。但是,目前微课在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比较少,护士编辑、制作微课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9]。并且,对于没有智能电子设备及网络系统或不能熟练使用微信、微课功能的患者,该模式应用受限。因此,该模式不能完全替代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微信、微课在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康复,仍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