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主义启蒙及女性的身份诉求
2014-04-29王萌
摘 要:西方女性主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崭新视角,中国女性主义由此出发对于中国历史文本中男权意识的揭示发人深省。美国作家赛珍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中国女性形象。由于赛珍珠兼受中西文明熏陶的独特视角,这些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她对中西文化交融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赛珍珠;中国女性;传统型;理想型;文化融
作者简介:王萌,陕西三原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01
当西方先进的女性思想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女性意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压制和愚昧的思想意识对自身的禁锢和束缚。西方国家在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自由和民主,同时也让国人知道了来自西方的女性主义。中国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并且号召国人接受先进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不断地斗争。
美国作家赛珍珠虽然长期生活在中国,但她又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所以,她能感受到两种社会形态的矛盾与冲突,但同时又希望能够作为一个桥梁调和中西文化,使之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赛珍珠作品里的女性形象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诉求。
在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中,她深入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作品中的代表人物吴太太是一位有着新思想敢于追求新知识并出身名门的妇女。她聪明能干,温柔贤惠而且饱读诗书,但是,她对于自己的无爱婚姻却非常的遗憾和不满,在履行完女性的生子任务后,她在自己40岁生日时,主动为丈夫挑选妾室,开始为自己的后半生进行计划和打算,她更注重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由于有着良好的家庭出身,接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所以吴太太对西方文化不但不排斥还能主动地去适应和接受。这种做法,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格格不入,大相径庭。这在当时社会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行为。尽管这样,吴太太追求个人幸福的态度以及她对待家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西方的女性思想对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中西女性主义思想有了第一次的碰撞。
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是有着个人抱负,有理想和接受过知识熏陶的进步青年女性,她们向往并追求新生活,这种新生活必须是和旧制度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新生活是必须是平等和民主的,女性也期望能像男性一样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些事情。不应该只仅仅局限于家庭,她们的眼光也已经开始拓宽,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爱情和婚姻,而是要求把家庭生活,婚姻与爱情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力求能够达到和谐的氛围。她们的思想既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意识流的冲击。所以在赛珍珠的创作中,女性形象都是有着中西意识的融合或者总是设计先进知识女性与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男性形象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讲,赛珍珠提出的女性主义中西结合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女性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中国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实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了顶峰,因为自从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对西方的女性意识的学习纯粹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很显然,这种拿来主义只是机械的借鉴,脱离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是不正确的。女性主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是艰巨的,需要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合适的道路去传承。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众媒体一味的宣扬性别理论。这些理论有的强调女人要美丽,有的强调女人要温柔,有的主张女人回归家庭,有的声称重新“发现”了女人最重要的特征是母性。更有些人甚至利用了马克思的异性理论来解释中国的两性理论,确实,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倡导女性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性一样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种思潮挑战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挑战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文革时期,这样的思想更是盛行。它不仅表现为女人要和男性一样,淡化女性特征,干男性能够干的事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并且缩小了两性之间的差异。
适合中国情况的女性主义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还要以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在中国特殊的土壤下,不能一味地用拿来主义。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人的个体都是千差万别的,男性与女性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性别特点。淡化和掩藏其性别特征违背了自然的发展。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法,具有其局限性,是我们要反对的,我们并不是要把男尊女卑机械的变为女尊男卑,也不是仅仅追求男女平等,而是要让男女两性观点达到协调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发扬完善传统的“阴阳互补”理论。彻底推翻西方的两性对立理论,建造一个多元的,两性和谐发展互补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女性主义开辟一个新天地。
參考文献:
[1]姚君伟:《男权大厦里的怨恨者与反抗者——论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妇女群像》,载南京《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第3期,第106页.
[2]郭英剑编,《赛珍珠评论集》漓江出版社1999年4月.
[3]张了清:《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与跨文化比较》[张子清,王守仁,刘海平译《群芳亭》(序一)]漓江出版社,1998年12月.
[4]王丽英:《中国妇性文学和妇女解放》,载《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