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03-17彭佩纯覃鸿鑫欧和生覃裕旺
彭佩纯,覃鸿鑫,欧和生,覃裕旺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壮瑶医学是我国传统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壮瑶医学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需要的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更需要聚焦临床问题,提高科研能力才能促进其发展。为了促进壮瑶医学的发展,提升壮瑶医学的服务能力,引领壮瑶医学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东盟国家地区甚至世界,科研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促进广西壮瑶医学国际化,探索合适的壮瑶医学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 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壮瑶医学是我国壮族和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色的民族医学,是广西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中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壮瑶医药仍是广西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壮瑶医学机遇与挑战并存[1]。东盟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医药或传统医药十分信任并且注重其保健功能,“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并且已基本建成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信息交流平台。因此,广西壮瑶医学的发展迎来了大好形势。但是壮瑶医学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技术研究及创新能力较弱,加之壮瑶医学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基础弱等问题制约着壮瑶医学的发展,限制了其服务能力,也制约了其走向国际。因此,壮瑶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是科研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壮瑶医学科研人才的质量决定着壮瑶医学的服务水平,提高壮瑶医学人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促进壮瑶医学临床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搭建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平台,专注科研人才培养,才能使壮瑶医学出科研成果,才能丰富壮瑶医学理论体系,才能优化壮瑶医学诊疗方案、诊疗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服务能力,促使壮瑶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东盟国家、地区。但是在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甚至是整个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健全,科研人才培养不足 医学类的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科研是促进医学临床服务不断发展的奠基石,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可为医学科研人才培养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在研究生的培养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制约着人才的培养及医学的发展。①2014年我国开始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同时,中医学(民族医学)也开始实施该培养模式。但该模式的实行可能导致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科研工作,而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必将再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正真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相较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而且就业机会和方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导致报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人数减少,壮瑶医科研人才培养亦出现了不足。②录取研究生时只注重考察基础知识,而缺乏对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③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对科研能力培养缺乏重视。④高等中医院校培养的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自主创新思维以及对当前科研领域最新研究动向缺乏敏锐的嗅觉[3]。⑤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壮瑶医学导师缺乏研究生阶段对科研的系统培训,虽然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研究能力不足,在对研究生科研指导工作方面实力略显欠缺。
1.2 队伍不稳定,科研积极性不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从事壮瑶医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也是临床工作者,肩负着推广壮瑶医诊疗技术的任务,但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有些医生还需要承担教学任务,这部分科研的顶梁柱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无法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科研结果得不到保障。此外,科研投入时间和精力大,而回报缓慢,因此部分骨干力量更愿意专注临床而非科研,更多的人员只是由于职称晋升需要而“被迫”从事科研工作,这使得科研质量亦得不到保障。再者,许多从事壮瑶医学的单位针对科研人员进修的项目或机会较少,导致科研技术人员缺乏提升的机会,亦使得壮瑶医学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不高。上述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壮瑶医学技术的提高与升华,是壮瑶医学走向东盟走向国际的阻碍之一。
1.3 青年科研人才并无科研优势 在壮瑶医科研人员中比较注重论资排辈,而青年科研人员经验尚浅、资历不足,因此较少有机会直接接触科研项目,特别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存在科研经费不足、收入水平有限等问题。而且青年科研人员大多接触壮瑶医时间不长,存在壮瑶医科研基础薄弱、认知结构单一、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
1.4 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处于劣势 相较于中医或西医而言,目前民族医学(壮瑶医学)仍处于劣势,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将民族医药发展政策附带在中医药发展政策之中,民族医学得不到个性发展,而壮瑶医学理论体系也尚在完善之中。另外,在西医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已成为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加之人才培养模式西化,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得不到个性化的体现。
2 提高壮瑶医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壮瑶医学相较于西医学和中医学,其理论基础薄弱,临床人才较少,招收研究生的年限较短,因此需要探索一套合适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2.1 在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2.1.1 针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壮瑶医硕士研究生,必须聚焦临床问题,提高研究能力 该类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临床技能培养之外,还应根据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论文要求,并且结合临床轮转,选择学位论文方向。在学位论文的选择方面应选择能体现壮瑶医学特点并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方向,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如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等临床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并反馈于临床以提高壮瑶医临床服务能力。
2.1.2 针对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提高生源质量和学术研究能力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及质量下降,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中医(民族医)学校须转变思路,拓宽生源报考的学科背景范围,同时改革考试科目。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壮瑶医临床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具备对临床医学前沿领域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除了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之外,亦需要其能够独立选取课题方向,进行课题设计并撰写论文,最终能够利用已取得的成果解决临床问题。
2.1.3 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学术气氛 研究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研究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学校便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如针对壮瑶医搭建特色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活动。另外,可以多创造机会,提供校内课题资助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创新,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学生建立科研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2.1.4 遴选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导师 导师作为学生科研方向的领路人,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除了必备良好的师德,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在聘用研究生导师时应有相应的遴选和考核条件,提高导师质量的同时控制导师招生数量。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更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学术学位研究生,只有在正确的培养和指导下才能训练研究思路和培养科研能力,才能为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临床医师科研能力培养
2.2.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鼓励临床医师积极申报课题 科研管理制度,特别是科研奖励办法,可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如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通过形式审查的可获得申报奖励,获得立项者可根据项目等级获得相应奖励;如发表文章,可根据杂志的级别(SCI、E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等)给予奖励,特别是高影响因子的SCI,除了奖金外可另外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另外,成果转化奖、著作奖等与绩效挂钩。此外,对科研成果及内容进行表彰同时亦跟晋升挂钩。通过这些奖励激发临床医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而笔者认为,为鼓励壮瑶医学发展,相关医院在政策与奖励方面可适当倾斜。
2.2.2 规范科研培训,壮大科研队伍 医院科技科(科教科)可根据医院科研薄弱环节,以临床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医学伦理、医学成果转化等为培训内容,邀请民族医专家对全院职工开展系统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提升临床医师科研意识、科研素质和水平,引导临床医务人员将临床内容与科研内容相结合,促进科研服务临床。另外,科研工作还要具体落实到临床科室,各科室设立科研秘书,协助科室主任制定科研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等工作,负责科室课题申报及实施方面的工作。医院应加大科研投入,设立科研创新基金或者院级课题,对国家级或省部级评价较好,但未达到资助标准的项目,通过邀请专家评审后选取优秀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开展预实验。
2.2.3 搭建科研技术平台,设立科研经费 借鉴其它医院的经验,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组建科研队伍并设立科研启动基金鼓励临床医师或医院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以重点学科和科研优势学科作为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的平台,在学科建设中拟定科研主攻方向,对临床科研人才进行培养和储备。亦可以重点专科为平台,在专科建设中培养临床科研人才。
2.3 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壮瑶医学科研人员培养
2.3.1 建立科研导师制,加强团队合作 壮瑶医学科研人员的特殊性在于接受专业壮瑶医学培养的临床学生本身不多,毕业后就业分散,大部分仍从事临床工作,而到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较少。因此该类单位大部分人员可能并未真正接触过壮瑶医学教育,那么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建立壮瑶医学科研导师制,加强团队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导师并非学生时代的导师,壮瑶医学科研导师应该更加注重壮瑶医学科研思维的引导,帮助青年科研人员转向壮瑶医学科研方向和进入原有团队,加强团队引领作用,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在壮瑶医药研究领域快速成长。同时,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不意味着要与临床工作脱节,导师应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多接触壮瑶医临床,指导其从临床中发现科研问题,尽快投入到壮瑶医科研工作中,解决临床需求,实现科研服务于临床。
2.3.2 完善项目资助体系,促进科研人员发展 科研人才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青年科研人员,其在相关研究领域资历浅、知名度较低,在课题申请中缺乏竞争力。但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又需要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充足的科研经费是培养壮瑶医青年科研人才的保障。首先,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科研经历的青年科技人才,设立不同类别的项目基金,满足其科研需求,帮助其尽快投入科研工作。其次,在国家级或其它类别的重大重点项目中,尽可能让青年科研人才参与申报、研究等过程,让他们有展现能力的机会。
2.3.3 改变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热情 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年科研人才发挥专业才能,提升工作热情和创新思维。首先,优化评价,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从不同方面进行考核,保证公平公正,才能保持科研人才对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想要培养优秀的壮瑶医科研人才,就必须为其提供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如给通过考核,评价优秀的人员更多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或者更多参与重大重点项目研究的机会。再次,提升青年科研人才的经济收入,保障其经济基础可让科研人员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促进自身发展。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始终是我国发展、保持世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同理,只有科研实力增强,才能使得我国传统医学,包括民族医学真正走出国门,提高服务能力,并保持竞争力。因此,科研人才培养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而壮瑶医学由于其医学科学的特殊性现竞争力较弱,但是广西所处的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位置,为发展壮瑶医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培养壮瑶医学科研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合适的培养模式,为壮瑶医学走得更高、走得更远奠定基础。各大医学院校和医院都在进行科研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借鉴,为壮瑶医学的发展,为全国及东盟国家人民的健康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