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仁汤治验撷菁

2019-03-17窦锡彬唐汉庆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仁汤淡竹叶中焦

窦锡彬,唐汉庆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三仁汤首载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3条[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三仁汤主之。”本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清半夏、飞滑石、白通草、淡竹叶等8味药物组成,宗宣开肺气、辛化中焦、淡渗化湿之法,是分消上下、三焦同治的经典方。三仁汤可分消走泄,宣畅三焦气机,燥湿除浊,清利湿热,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代表方。临床中我们应用三仁汤不仅限于原方湿温证范畴,凡湿热蕴阻、湿邪为盛、气机不畅的诸科疾病,都可选用本方,只要方证相合,灵活化裁,临床即可取得良效。

1 痤 疮

患者,女,21岁,2018年12月3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1年余。患者诉1年多前脸部出现痤疮,大小不等伴有脓包,到医院做性激素六项检查未见异常,经中西药内服外用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体胖脸油,痤疮大小不等伴有脓包,色暗不鲜,以额头和下颌为重,纳眠可,大便粘腻小便黄,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诊断:粉刺,证为湿热蕴结,以湿为重。治以清热利湿、消痤化瘀为法,方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0,薏苡仁30 g,白蔻仁10 g,厚朴10 g,法半夏 15 g,滑石粉 15 g(包煎),白通草 10 g,淡竹叶10 g,蒲公英20 g,川芎15 g,赤芍15 g,丹参15 g。5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分服,同时嘱患者忌食冷饮辛辣,多食新鲜果蔬,规律作息,坚持适当运动。2018年12月9日二诊,患者痤疮已有减少,脓包有缩小,面部油脂仍较多,治疗已获效,但需加强利湿化浊之功,在原方基础上加泽泻15 g、萆薢15 g、黄柏10 g、苦参10 g、皂角刺3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8年12月15日三诊,患者痤疮明显减少,已无脓胞,油脂也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守方继续服用,至2019年1月15日患者告知已痊愈。

按:本案患者体胖面油,问其平时饮食情况,喜食冷饮,贪食寒凉,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痰湿不化,内蕴于中,故患者素体痰湿,可见体胖面油。湿邪蕴久化热,湿热互结,困阻中焦,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人体代谢废物排泄不循常道,上则表现为痤疮脓包,下则为大便不畅及小便不利。故治疗以三仁汤分利湿热,因势利导,使邪从三焦而出。本案初诊以三仁汤加蒲公英、川芎、赤芍、丹参,从而加强清热排脓、化瘀消痤的功效,服后即获得效果;二诊守方加泽泻、萆薢、黄柏、苦参、皂角刺,以加强利湿化浊、清热排脓的功效,也更利于湿热从大小便排出。诸药合用,湿去热除瘀化,痤疮消除而愈。

2 便 秘

患者,女,31岁,2018年6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便秘10余年。患者诉10余年前开始便秘,排便时为羊屎状,难以排出,进食辛辣尤甚,时为前段硬后段粘腻,有排便不尽感,3~4日一行,无腹痛、无黏液血便等,后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发现肛门3点处有内痔,余未发现异常,经反复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未能痊愈。刻下:神情凝重,眉宇不舒,形体偏胖,面暗黄,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小便黄而短少,舌质淡,苔厚腻,脉滑细。腹部触诊:腹肌紧张,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诊断:便秘,证为湿热蕴结、湿重于热。治以清热化湿、行气导滞为法,方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0 g,薏苡仁30 g,白蔻仁10 g,厚朴10 g,法半夏15 g,滑石粉30 g(包煎),柴胡10 g,枳实15 g,火麻仁20 g,白芍30 g,大黄10(后下)。5剂,每日1剂,水煎,每日3次饭后温服,同时嘱患者忌食冷饮辛辣,每日晨起养成如厕习惯,坚持适当运动。2018年7月1日二诊,患者便秘症状明显缓解,大便1~2日一行,无大便硬及粘腻情况,睡眠改善,神情开朗许多,厚腻舌苔较前明显好转,本方已取效,遂调整上方,去大黄,白芍改为15 g,加白术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其后嘱患者长期门诊随访,便秘未有再发。

按:本案患者便秘10余年经久不愈,造成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郁则脾虚,脾虚湿难化,湿气内蕴于中,中焦脾胃气机不畅,久而湿裹热结,湿热熏蒸肠道,而致燥屎内结,又因湿重于热而见大便粘腻不畅,故治疗以三仁汤清利湿热、通利三焦,合四逆散和麻子仁丸疏肝理脾、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本案初诊以三仁汤去白通草、淡竹叶,以减轻通利小便之攻,从而避免“利小便以实大便”之虞。合柴胡、枳实、白芍,取四逆散之疏肝理脾,缓解患者抑郁之情志,同时白芍用量30 g,重用白芍通便效果明显。再加火麻仁、大黄即合方麻子仁丸,以达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效。二诊便秘已通则去大黄,以通为用,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再减少白芍用量,缓其通便之力,取其柔肝缓急之效,再加白术健脾燥湿,以图缓治,调理中焦之本,巩固疗效。

3 水 肿

患者,男,74岁,2018年4月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浮肿1月余。患者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无头面部水肿,无下肢疼痛,在百色市当地医院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B超示:胆结石并胆囊炎、前列腺增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近2天来自觉水肿加重,下肢紧绷,午后下肢肿甚,遂来寻中医诊治。刻下:精神尚可,形胖,肤色暗,双下肢水肿,按之没指,皮肤较紧绷,身体困重,胸闷偶有胸痛,口苦,纳呆,眠可,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中医诊断:水肿,证为水湿困阻、三焦不畅,治以宣畅三焦、渗水利湿为法,方拟三仁汤加味。处方:杏仁10 g,白蔻仁10 g,薏苡仁10 g,厚朴15 g,清半夏15 g,滑石粉15 g(包煎),白通草10 g,淡竹叶10 g,茯苓20 g,泽泻15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温服。2018年4月10日二诊,患者服药5剂后,双下肢水肿大减,大小便通利,白厚舌苔明显较少,但仍偶有胸闷胸痛,口苦纳少。上方疗效明显,守方加瓜蒌皮15 g、薤白 10 g、柴胡 10 g、龙胆草10 g、生牡蛎2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8年4月19日三诊,患者水肿诸症皆除,已痊愈。

按:本案患者经现代医学检查未能明确水肿病因,以中医辨证论治10剂诸症皆除,获效的关键在于抓住了湿浊困阻三焦的病机。湿闭上焦而见胸闷痞痛,身体困重;湿阻中焦而见纳呆、大便不爽;湿犯下焦而见小便不利,下肢水肿。故以三仁汤宣上畅中利下,疏利渗湿,使湿邪从三焦分消走泄,湿化而肿自消。本案初诊以三仁汤加茯苓、泽泻,以加强淡渗利水之力,从而快速解除患者下肢水肿紧绷的症状;二诊中患者仍偶有胸闷、胸痛、口苦、纳少等症状,随症加瓜蒌皮、薤白,取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意,以达祛痰宽胸、通阳散结之效;又加柴胡、龙胆草、生牡蛎,是本人治疗湿热口苦的角药,用以清热燥湿、疏肝和胃。诸药合用,主症兼症皆除,疗效颇佳。

4 讨 论

吴鞠通曰“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体现了三仁汤宣气化湿的治疗大法。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主药,这三味药均可走肺,起到宣通肺气的作用。而杏仁润降肺气的同时走大肠,润肠通便,通调相表里的两脏腑,偏于开宣上焦;白蔻仁辛芳香燥,在理肺气的同时还走脾,有燥湿健脾之效,偏于芳化中焦;薏苡仁在清利肺气的同时走膀胱,能渗湿利水,偏于渗利下焦[2]。同时湿热内结、湿盛于热是本方的主证,故需化湿为主佐以清热,化湿的根本在于中焦脾胃,方中以白蔻仁、厚朴、半夏辛开苦降,温运中州脾阳,行气化湿,湿化则热自解。又以淡竹叶、滑石、白通草淡渗利下,使湿邪从小便而出,湿祛则热自散[3]。整方应用,达到宣上畅中渗下,行气化湿,清热利下,导邪外出,通畅三焦的功能。

上述3个病案,疾病不一,一个为偏于上焦的痤疮,一个为偏于中焦的便秘,一个为偏于下焦的水肿,选用了同一主方,首诊即效,其有如下特点:一是这三个患者都有痰湿体质的偏向,都见形体偏胖,舌苔厚腻脉滑,与三仁汤的主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的主证相应,方证相应随即起效。正如胡希恕教授所云:“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方证相应,治病则效如桴鼓。”二是抓准了病机,以三仁汤宣利上焦、温化中焦、渗利下焦,使湿热从多个渠道分消,从而达到异病同治,对证即效的良好效果。三是抓住主证后,还要兼顾其兼证,因人因病制宜,随症化裁,调整药量,灵活应用,更可锦上添花。总之,三仁汤的应用基于湿热内蕴、湿邪为盛的病因病机,不仅可用于外感湿温病的治疗,还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证为湿热内蕴、湿邪为盛的各种疾病的治疗[4-5],值得我们进一步应用与探究。

猜你喜欢

三仁汤淡竹叶中焦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识别真假淡竹叶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分析研究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