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基层岗位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中药学教学改革
——以中医定向专业为例

2019-03-17韦乃球覃骊兰柳俊辉郝二伟胡小勤覃文慧薛中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师资格中药学执业

韦乃球,覃骊兰,柳俊辉,郝二伟,胡小勤,覃文慧,李 琦,孙 健,薛中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我校从2011年起招收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本科专业(下称“中医定向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须到生源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5年以上。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属于行业准入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实施考试,其通过情况一直是中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客观地反映了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培养质量,是检验各中医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

中药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的品种来源、采集、加工炮制、鉴定、制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一门一级学科,狭义的中药学是指以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性能、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一门二级学科。

但是,目前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向基层医疗岗位输送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拟制定一套具有农村特色和符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中药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本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综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基层中医临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1 中药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的部分教学目标与基层岗位需求不符 根据中医定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向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中医临床人才,其临床医疗任务主要是农村常见病的防治,而目前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的常规性能、功效与主治,未重视针对农村常见病的临床用药技能培养。可见,原来中药学的部分教学目标已不适应当前基层医疗岗位的实际需求,若教学中不对相关课程内容加以调整,则会导致临床工作中出现“学的用不上,用的没有教”的尴尬境遇。

1.2 课程教学内容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能完全对接 中药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现行教材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不完全一致,且针对本专业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导致难以凸显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根据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教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是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2]。

1.3 课程教学模式稍显单一 因为我校自2011年起才招收中医定向专业学生,目前尚未有完全适合本专业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和体系,教学方法稍显陈旧、单一,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由此可见,进一步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使学生扎实掌握中药学技能是目前中药学教学的一大难题。

1.4 缺乏综合考评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检验中药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力促进教与学[3]。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本课程尚缺乏相对完整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很难保证客观有效地衡量学生的临床辨证和用药能力。

2 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中医学各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本专业主要向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中医临床人才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①建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中药的性能与配伍、用药禁忌以及130多味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临床应用、配伍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熟悉中药的炮制、剂量与用法以及90多味中药功效、临床应用、配伍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功效、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以及约100多味中药的分类归属及其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②建立能力目标。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能力,尤其是针对基层农村常见病或慢性病培养临床用药技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有效运用中药的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③建立态度目标。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注重融入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培养学生的中医药专业思想以及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

2.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2.2.1 合理增删教学内容 中药学“十三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与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相比较,在总论、具体药物考核等内容均有不同,参照考纲,合理增删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教学大纲总论部分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均未出现在考纲中,故应将这些内容作为了解内容,教师只做简要介绍;而考纲中增加了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中药的功效,在课堂中应补充讲解,以免遗漏考点。

其次,教学大纲中要求考核345味中药(含掌握133味,熟悉98味,了解114味),考纲中要求考核322味中药,所删减的葱白、商陆、臭梧桐、徐长卿、雷公藤、海桐皮、蚕沙、胡椒、苎麻根、南瓜子、鹤草芽、刘寄奴、马钱子、皂荚、禹白附、马兜铃、黄药子、饴糖、禹余粮、覆盆子、罂粟壳、瓜蒂、常山、胆矾、大蒜、土荆皮、轻粉、铅丹等28味药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同时,考纲又增加了青风藤、松子仁、降香、冬瓜皮、楮实子5味药,须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适当讲授。

另外,考纲中考核药物的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中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因此,在单味药的讲解中,抓住功效,上推性能,下联应用,引导学生将“性能-功效-应用”有机结合加以学习和记忆。

2.2.2 重视针对农村常见病治疗的用药讲授 本专业毕业生临床医疗工作任务主要是农村常见病的防治,故应重视讲授农村常见病治疗用药,如农民经常在田间劳动,患皮炎或皮肤瘙痒概率比较大,适时讲授地肤子、侧柏叶等煎水外洗治疗本病的方法;农村山区或田野毒蛇较多,可以着重介绍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辅助治疗毒蛇咬伤的用法用量;老百姓日常从事体力劳动易受伤,建议着重介绍治外伤出血的三七、白及等,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中顺利开展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中医定向专业结构特点和基层医疗岗位要求,开展教学思想转变大讨论,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体现医疗教育满足社会服务和市场需求。

2.3.1 构建清晰教学思路 中药学知识很零散,教师在教学中若未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将很难准确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因此,授课教师及助教应对众多中药学知识编制完整的教学框架,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在教师讲解中获取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功用相似中药的混淆问题,将同一章节药物以表格形式呈现,清晰明了,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3.2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故中药学课程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其基本过程: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诱发思维、讨论总结、解决问题;同时,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提示、引导、对比、举例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学中适当引用中药的名称来历和生活常识等诱导学生想象力,从而掌握便捷、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式。众所周知,很多中药的名称包含了功用信息,比如骨碎补可活血疗伤,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即古人形容骨碎补“骨头碎了也能补回来”;决明子有“决断明目之效”,故可清肝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中药有些是药食两用的,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常识,便于理解其功效,比如梅子吃后口中津液滋生,很容易记住乌梅生津止渴的功效;有时煮老牛肉的时候加几粒山楂,肉容易炖烂,很容易记住山楂擅长消化油腻肉食积滞。

2.3.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学好中药学的前提和保障。首先,我们将中药饮片识别纳入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人体的感觉器官,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特点。因此,学生可以形象感受中药饮片实物,不仅改变中药学课堂的枯燥局面,而且学生因发现很多中药就来自日常常见的植物,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其次,善于应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适时引入中药的典故、对联、歌诀等,不仅让学生觉得中药的功效易懂好记,而且利于教师探索中药学课堂的趣味教学形式。另外,依托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学课程教学空间,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兴趣。

2.4 完善教学评价 以考纲为指导,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体系。教学评价是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科学的评价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中药学的教学评价必须以考核形式为主体,依据教学大纲、考纲和基层医疗岗位能力标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譬如,为让学生熟悉考试方式及考核重点,期末考试题中的部分选择题参考中医执业医师的题型及考核范围命题,使学生逐渐适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但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中药学部分所涉及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而高等院校中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宽泛,故主观试题仍保留简答题、论述题和病例分析用药等题型。另外,积极探讨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本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考核(5%)、实践成绩(10%)、病例分析用药(5%)、期中考核(20%)、期末考试(60%)等环节,保证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课堂考核、实践考核、病例分析、期中与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建立和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

3 结语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必需通过的考试,是检验各中医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中医院校必须以毕业生达到该职业准入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坚持以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使中药学教学尽量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全接轨。同时,中医定向专业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的卫生人才,中药学教学要重视实用技能培养。总之,优化课程教学大纲,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调整综合考评模式,不断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基层中医临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医师资格中药学执业
从医师资格考试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成效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成立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农业部对执业兽医师资格考核发出补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