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策略分析

2019-03-16黄建聪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高职院校

黄建聪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心理、思维、行为、情绪等多方面不合常规、异于他人的学生。他们往往因性格原因和认知偏差而产生交际障碍、学习困难、自卑孤僻、甚至更严重的违法犯罪。对待“问题学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强化规矩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同时,对他们施以“触动教育”。班主任与辅导员也应主动與家长、企业、社会等各方联动,共同努力,转化“问题学生”的认知偏差,使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思想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81-01

高校里有这么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业、心理、行为、情绪上存在偏差和不足,表现为或极其自卑、学业不佳;或极度自信,不服管理;或情绪失控,做事偏激;或行为乖张,傲视校纪;或特立独行,紧闭心扉。这些“另类”的“问题学生”让家长无奈、老师头疼、自己也觉得迷茫和痛苦,将来走向社会也许会因三观的非主流而不易被社会接纳,如果得不到转变,这些学生轻则产生不良情绪,重则引发抑郁或校园伤害事件,班主任必须引起重视。

1.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值得关注

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散漫型。不喜欢被约束,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缺乏学习目标,对职业规划迷茫,对任何学习相关的活动不感兴趣,不参加任何培训或活动来改变自己,他们把获取毕业证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平时经常旷课,到课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课堂点名。上课睡觉、课后游戏,无聊时谈个恋爱来消遣时光。学习成绩差,经常面临补考,甚至拿不到毕业证书。

(2)性格缺陷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交往应谦虚退让才能赢得朋友。他们渴望友谊,不明白同学为什么都不理她,为什么大家都不帮她说话。为此他们感到苦恼、焦虑,学习也不能进入状态,心理压抑,却不想改变自己。有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他人对自己不够好。这类学生一般心胸狭窄,焦虑多疑,情绪失控时会出言不逊,容易动手伤人或自杀。

(3)自卑孤僻型。他们性格孤僻,内向压抑,一定程度上有社交恐惧。他们对专业不感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且不适应大学比较宽松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氛围,不能融人班级和寝室,学习成绩不佳。

2.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自身的原因看,“问题学生”大多心智不成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老师的说服教育心存抵触,他们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问题学生”中,有的是因为高考失利,从而对自己失望,对学校失望,对专业无兴趣,丧失了学习目标和对未来的规划;也有的是因为习惯了中学高压的学习环境,对于高校看似宽松的学习氛围一时不能适应,缺乏自我管理和周密学习计划的安排,于是,逃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请人代听课等现象层出不穷。

家庭教育的角度看,问题学生大多比较叛逆,让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离家比较远,眼不见心不烦,除了按时供给生活费,其他的事情也鞭长莫及,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品德表现、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问题不再关心,他们只在意孩子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孩子想逃学时,有的家长为讨好孩子,甚至帮着孩子对老师撒谎,动辄帮孩子请假回家。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校习惯用各种规章制度去约束限制学生的行为,比如学生违纪处理的规定、学分管理的规定、学籍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缺乏学生成长过程的呵护与提醒,仅仅依靠制度管理,一旦学生违反纪律达到处罚条件就给予处罚,不但起不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反而让“问题学生”产生更加负面的情绪,在“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离教育的宗旨也就越来越远,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就成为不合格的公民,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也不可能很高。

3.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改变不是一天能完成的,要遵守几个原则。

首先,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问题学生”年龄和心智还不成熟、表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不合常理,作为教育者,不要简单地给他们贴标签,把他们归人“坏学生”的行列,教师不要给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觉得这个学生不可救药,不要在其他任课老师和同学面前评价学生的问题,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套用学生手册给开除了事。对待“问题学生”,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交流感情、转化思想的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塑造合格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就好比接受打磨的工艺品,只有教师耐心细致、精工细作才能打磨出合格的灵魂产品。

第二,规矩意识。教育应以人为本,但是也需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规矩意识。大一刚进校,班主任应该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让学生时刻心中装着规矩。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对话,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并耐心解释。尤其是新生刚入学,是规矩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勤”字当头,勤查自习,勤访宿舍,勤于谈心,勤与任课老师联系。关心班里学生动向,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动向,对“问题学生”生活上多关心,学业上多指点,个人目标上多督促,让“问题学生”尽早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努力学习。

第三,触动教育。比起传统说服教育,触动教育更为真切有效,能积极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并产生思想行为的变化。虽然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心理上存在不足与偏差,但与社会不良青年相比,他们还是有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教师如果能对“问题学生”进行触动教育,可以使他们不知不觉接受教育,改变不良习气,强化理想信念,给老师以惊喜。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品德操守对“问题学生”进行触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用真诚的帮助暖化学生,用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第四,各方联动。“问题学生”的转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联动。第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动。第三,校企联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抗压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认清自我的能力,明确大学规划和学习方向。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高职院校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