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分析与解读

2019-03-16崔丽萍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崔丽萍

摘要:本文主要以学分制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为论点,先阐述了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比如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要求、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后重点通过不断增强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等,以此来确保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顺利构建,为高职院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76-01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强大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保证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其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在构建教学管理模式过程中,学分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学分制来说,属于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制度之一,基于学分制视角,积极构建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业完整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合理判断和分析,同时确保学生顺利毕业,保证较高的毕业率,赋予高职院校全新的生命力。

1.高职院校学分制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要求

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比较短,自身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要将自身在软硬件资源中存在不足弥补好,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并助推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借助学分制的实施,对于实现资源共享性目标具有极大的帮助,学分制课程设置是比较灵活的,考核制度也具有多样性特点,基于此,可以确保高职院校选择最为适宜的办学模式,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凸显出来。

1.2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分制实施以后,极大地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处于被动性地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选择教师时,会优先选择理论与实践紧密整合的教师,引导教师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积极性,确保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将知识的技能体系更好地进行完善。同时,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建设,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2.学分制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2.1不断增强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现阶段,国家和社会更加明确了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基于学分制视角,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争取与人才素质培养需求相符合。基于学分制视角,高职院校的人才发展具有多样性特点,而學分制作为管理和考核制度,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要具备灵活性,促进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从学分制实施情况出发,对学校资源进行积极整合,加强选课制和学分认定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强化重点专业建设。此外,还要加强教学管理计划的构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此外,在高职院校管理中,要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以此来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文科性专业来说,要对理论性应用予以高度重视,而对于功课性专业来说,要提高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在学分设置方面,要争取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符合,并且结合学分制制度的实施标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的修业年限至少为2年,最高为5年,要想更好地落实学分制,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首先,如果学生已经将学分修满,可以允许提前毕业,而且对于学习上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可以将学习年限扩展开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暂停学业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复学这一要求。其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以此来对自身专业进行调整,在完成专业课程,并修满学分以后,同样可以顺利毕业。

2.3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1)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处于较为薄弱化的环节,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等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影响着双师型教师的构建。而且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学分制的实施,大大凸显出师资力量缺失这一问题,对高职院校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学分制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高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将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教师培养的途径拓展开来,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深造,并保证对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较强的热情和兴趣。

(2)要想与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要求相符合,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建设实训基地。结合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分析,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市场规律,将学校实习和实训基地的条件改善至最佳”J。而对于企业来说,要提供先进的设备技术,并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地,促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此外,要想确保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稳步提升,还要注重校外顶岗实习,保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力比例的高度一致和协调。

2.4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系统满足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将信息化建设与学分制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管理,有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基于学分制视角,学生流动性越来越明显,所以教学管理内容普遍增多,教学管理的难度性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调整学籍、选课系统以及课时等,实现集中化管理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分制背景的影响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学分制管理,可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各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序化、规范化,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从而发挥出学分制管理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分制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