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2019-03-16卢洪志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卢洪志

摘要:本文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在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54-01

学困生在农村小学是普遍存在的,在培养优秀生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是农村小学教师眼下较为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主要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学习数学较为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足,数学知识无法在脑中形成体系,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导致数学成绩偏低。可以看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非智力因素,重点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依靠教师在教学中实现。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定忽略了学生的兴趣,这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现今的学生大多都不知道学习数学的意义,认为学习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毫无帮助,甚至连数学的来源也不甚清楚。但事实上,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不应该单纯的依靠讲解,而是需要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来辅助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课前提问等方式引入教学,这些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可能性”时,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消耗知识,选择设立游戏导入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玩石头、剪刀、布,在老师喊出石头、剪刀、布的口令后,学生和老师同时出手势,如果老师出的是石头,让学生举手表示谁赢了?谁输了?谁又和老师打平的?然后提问学生:是否想赢老师?为什么想赢?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赢呢?最后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平的话,由此展开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

2.引导问题发现。挖掘学困生学习潜力

学困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大部分学困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依赖于教师的督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加以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困生提出疑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疑问,深入探究学困生的问题所在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引导学困生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如果遇到一道题有多种解决方式,尽可能让学困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不限制他们的思维和想象,使学困生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挖掘和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对例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例题原来是:“妈妈从商店买了一块布,给小红做衣服用去这块布的1/6,给弟弟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2/5。最后这块布一共还剩下几分之几?”在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还是利用相同的情境,但是例题要更复杂一些,呈现问题:“妈妈从商店买了一块布,给小红做衣服用去这块布的1/6,给弟弟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2/5,而爸爸做裤子用掉的布是弟弟的2/3。最后这块布还剩下多少?”从简单到较复杂,难度逐渐增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3.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事实上,先进生和学困生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学习能力上,更多的是习惯上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学困生是很少主动学习的,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也不主动去完成,不提前准备上课需要用到的教材和文具,上课时开小差,影响其他同学,而这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么才能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呢?针对五年级数学教学举例,五年级上册要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计算,学生的笔算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跟上教学进度,而大部分学困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弱,想用口头教育就让他们改掉坏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的讲解中,通过示范笔算的方法和顺序,让学困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要求进行操作,以此纠正其不良习惯。同样的,学生的阅读、书写和回答等习惯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的。

4.加强过程理解。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养

著名数学家哥拉斯曾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的。”由此可见,探索数学的过程往往比数学问题本身更有意义。而小学数学知识范围较窄,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忘记的也快,特别是学困生,知识在他们脑海的时间一旦过长,再让他们回想,可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遗忘了,到最后不光没有学到知识,还浪费了时间,学困生只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困生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从各个方面培养学困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讲解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后,由于后面的教学还会涉及到很多分数内容,为了学困生能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让学生回忆探讨知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再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其文学修养。

綜上所述,加强对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件迫在眉睫事情,也是需要教师耗费个人精力和时间去完成的任务。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要在尊重和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扬长避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爱心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使学困生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