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的美妙“歌声”
2019-03-15王静
王静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所以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阐述了小学低年级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操作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课堂中设计丰富多彩的“读题”活动,指导阅读方法,让数学课上也能有美妙的“歌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阅读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又要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解决问题者。
如何有效准确地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感和阅读能力,所以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中的阅读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又是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如果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停留在不停地做题练习,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这种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也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作为低年级的一线数学教师,我觉得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中“说起来”“唱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能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带领学生享受美好的数学学习之旅。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打好解决问题阅读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孩子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培养较好解决问题阅读能力的基础。它不是靠死记硬背“九九乘法表”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通过在实际问题情境下使用数学、理解数学所获。
数一数。对于一年级刚刚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认识数字是他们学习数学的起点。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时,尤其是在解决“苹果比梨少多少个?”这样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出现用小数字减大数字的情况,这些孩子就是对数字的大小没有感觉,感受不到小数字是不能减大数字的。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课堂上设计了数一数的环节,讓孩子找到生活中数量较多的物品,比如一包豆子、一盒扑克、一包瓜子等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活动一:数一数一小包豆子有多少粒。学生有的选择2个2个地数,有的选择5个5个地数,通过真实的数生活中的物品,学生感受到当数量比较多的时候,10个10个地数是最优的数的方法。学生经历了数数方法优化的过程,也很好地体会到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这样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活动二:分别数出不同数量的物品,比一比它们的多少。如分别数出20粒瓜子和50粒瓜子,比一比,学生能直观的看出20粒瓜子有这么多,50粒瓜子比20粒瓜子多得多。学生通过直观的比较,对数字的大小有深刻的感知,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唱”起来
1.指读——小手来帮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注意力容易分散,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更有的学生习惯性依赖老师、家长帮忙读题。首先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题,再要求学生可以请自己的小手帮忙,专心的用手指着读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通过慢慢的训练,学生很好地运用指读的方式获取完整、准确、有效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多种方式有重点地读——数学的歌声“唱”起来。平淡无奇的声音过耳就忘,而余音袅袅、铿锵顿挫的音乐却让我们记忆深刻。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从题中获取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可在解决时有的学生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始不确定了,原因是没有阅读透彻,虽然找到了数学信息和问题,但是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读出来。课上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读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中的关键词。
三、细化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歌声”更美妙动听
1.按顺序找数学信息——培养有序思考。低年级的解决问题大多以主题图为主,通过阅读主题图,抽出数学信息。学生年龄小容易遗漏相关数学信息,所以从一年级要培养学生按顺序找数学信息的习惯,首先要观察10秒,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出数学信息,逐步学会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分类、分组,从而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的意识。
2.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阅读——培养清晰准确的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常常言不达意,又受口头语言的影响,描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时,经常啰里啰嗦还说不到准确的信息上,有时还会把其他学生已经清晰的思路打乱。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及时引导、纠正,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训练学生简洁、准确、完整的描述数学信息和问题。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数学教师从一年级起,就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言传身教,细心指导阅读方法,多方法多角度地训练指导,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说”促思,以“唱”促学,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谢鼓平.特级教师小学教案优化设计[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