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5马俊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马俊

摘 要: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音乐教育体系,指启发学生进入乐曲的激情中,将乐曲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而传统的单纯教、学音乐的方式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不全面且收效甚微的。灵活化的性质使其适应于小中阶段善以身体活动表达诉求的学生教学,且其动作外化的方式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情境情感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艺术欣赏、鉴赏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音乐指挥是乐团演奏中的核心人物,因其通过肢体运动的幅度、方向与分部位形式甚而表情等来对乐队成员施以音乐感的影响,进而促使乐队能够统一、正确地演奏作品。将此类比于音乐教学,便是通过对学生体态律动的训练引导学生对音乐节奏、速度力度与情境情感进行有效的辨认与感知。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其符合人外在身体运动与内在情感起伏的一体性规律,找到了与内在音乐情感相匹配的外在体态传播媒介。下面,我便围绕上述节奏等音乐要素三方面对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详做阐述。

一、分辨节奏轻重缓急,感受音乐流动

音乐节奏即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亦即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与强弱。这具体表现为一首乐曲的拍数变化与固定节拍的强弱规则,它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起伏流动,学生对它的感知是初步掌握整首乐曲情感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拍手或根据每拍强弱规则、运动身体不同部位等的方式感知乐曲的节奏与流动。

例如:我在《夏日泛舟海上》歌曲的教学中,因其为的节拍,所以每节中拍子变化按照的是强—弱—弱的规则,在明确此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轻重有别的拍手活动来感受乐曲基本的起伏变化,如第一句:“夏日在海上”,其被分为两节,“夏日在”为一节,并且是一字一拍,这时学生拍手的力度便是强(夏)—弱(日)—弱(在)。为了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强弱变化感觉,我还伴以强弱不同的钢琴伴奏,这时,学生通过手臂活动得到的节拍强弱感知便是明显且有效的。在对八分音符拍子长短的训练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走路的方式,如:一个八分音符代表单腿一迈步,则曲子中两个十六分音符合并的时值便亦是单腿一迈所用的时间,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便是双腿两迈所用的时间。这样的训练不仅打破了传统静坐演唱的呆板教学模式,而且大大利于学生对乐曲节拍与强弱的感知内化。

二、外化行进速度力度,初步基调感知

速度和力度是在基础节奏之上对乐曲整体基调与情感氛围的营造。其除却与节拍规则的联系之外,“速度”还受限于“拍每分钟”的规定,“力度”亦受影响于不同种类的乐器对其进行的演奏。而这所有的因素皆被包含于一首既定乐曲中,或欢或悲,由于人类情感的相通性,学生自觉会生成一定感知,但动作情境的融入能够促使学生更形象、更感同身受地还原作品在速度与力度背后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伏尔加船夫曲》片段乐曲的欣赏教学中,为让学生更确切形象地感知既已介绍过的乐曲创作的社会背景与情感,我让学生模拟船夫拉纤的场面。将教室内充当道具的暖气片等用粗长绳系住,让一部分学生低头以拖步慢速行走的方式伴随着乐曲的播放感知其中的沉重、滞闷与艰辛;同时另一部分未参与活动的学生通过面前的模拟场景与乐曲的播放,作为旁观者而更能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再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跑跳或模仿大家一起划船、谈笑风生的场景,伴随着音乐的行进,切身感受其优美、和缓、轻柔欢快的速度旋律与力度。

三、引导分析自主欣赏,深入情境情感

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之后,便是学生通过自己独有的体态律动方式自主分析欣赏乐曲的过程,亦是学生运用前面积累的音乐素养进行深度内化的过程。但在这里依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客观的乐曲本身,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保衛黄河》歌曲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播放了几遍音乐之后,向其提问:“这首曲子在节奏旋律上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短促有力、明快豪放,振奋人心。”我又向其提问:“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学生在听罢后回答:“男女声齐唱和轮唱相结合的形式。”在对此明确后,我为让其更深刻地感知音乐演唱中具有的意境与情感,让班委组织班里男女生以代表音乐中包含的男女两方队伍,并让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知自主排演一场在歌曲伴随下的无声剧。学生在排演中采用了在高潮部分肩并肩齐步发奋前进,起始部分为个体运用板擦等道具充当武器进行模拟斗争、沉默、奋起、思考等的方式,无声胜有声地再现了历史斗争场景。可见,学生在此过程中将对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理解通过外化活动的方式得到了再次的深化与升华。

由此可见,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方式会给予学生良好的、通过肢体活动得到的音乐体验,而且在课堂运用中具有广阔的集体参演等实施空间。其虽在中国的音乐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展开,但其打破传统的活动化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有效的教学效果将使其在未来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下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开垦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5):215.

[2]朱汝俊.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7(9):133-136.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