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活动设计探析

2019-03-15李竞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

李竞

摘 要:近几年,应教育部要求,我国正式将小学阶段原有的品德与社会教材改名为道德与法治,通过对新教材修改精神的理解,并考虑其具体架构以及最近几年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的具体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设计方案,可知应将法治课堂现场发展成课程活动设计的中心,特别需要将小学生与人文社会、自然万物以及学生本身进行深度联系,通过介绍活动设计的主要流程,希望能够将这种模式推广开来,希望能使学生不断认识与改进自我,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目的。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程;活动;设计

在改版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大纲倡导在实践中应以大纲为指导,不断诱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不但在实际当中应不断践行,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理解新版教材的思想与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掌握如何能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一、在课程活动设计前使学生明确计划应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理

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在开展活动设计之前就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教学的终极目的都是使书面的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紧密联系,在进入具体的操作阶段,特别是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应重点挑选当前的焦点事件为例子,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并逐步发现其背后的社会动力来源,进而对各类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解读,以保证在活动的后期可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主动探索答案的情境,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的观点、现实的各方观点同时考虑,找到冲突所在,进而探索解决方法。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在进行《校园生活有规则》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下课的一刹那谈起,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人说下课时的热闹场景,有人说课间操场上的追逐场景,在这放松的氛围中,我突然向学生出示一张当年发生在足球比赛中的踩踏事故报道的报纸,当一幅幅悲惨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都惊呆了,并且才知道原本看起来空旷的操场上也会出现这种惨痛的事件,使得活动设计从具体案例出发,最后以具体的案例结束,通过此类教学活动设计,结合了光影与音响,让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可能会令其记忆一生,从其内心生出了遵守秩序、珍爱生命的强烈愿望。

二、应当在课程设计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各方交流

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充分考虑到其正处于可塑性阶段,由于生理与阅历限制,其认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此阶段一定要重点帮助学生加强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将学生内心的软弱、怀疑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化解,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感受到一个有秩序的集体力量的强大,使得学生所在的小组、大组、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实现有秩序、和睦、稳定的发展,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使学生可以享受到秩序带来的愉悦。保证学生多方位看清自己,在学生中引发思考与讨论,比如:某同学受大家拥护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有的同学言谈举止让大家觉得舒服?有的同学的办事效率为什么这么高?通过诸如头脑风暴等模式集思广益。把个体良好的个性在集体中推行,使得集体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三、应努力打造逼真的模拟场景,对法治课程的活动进行辅助设计

在活动设计中,可以依课本内容进行分饰角色的活动,让体验角色的学生扮演该角色,进行主动学习,不但代入了角色,还亲身感受了教育带来的深刻性。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进行“自己的事情主动做”一课的讲授时,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在家庭中独立的房间或小床等整理得较好的图片制成幻灯片给大家,给讲解的学生带来荣誉感,进而增强其自信心。而对于平时自己的事情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看到整洁的内务图片时,能够产生一定的憧憬,通过提问这类同学问题,比如:“你想不想也这么干净啊?”让被提问的同学产生“我也想打扫得这么干净”“我也要我的书桌这么井井有条”的渴望,增强后进学生的争胜心,通过心理暗示,得出正確的结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实现最终自我能力的提升。

四、不断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将“师传生受”的过程上升到精神层面

融化学生的内心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一过程中充满了生命的美好、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智慧的结晶。国际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彻底抛弃了教育给人的死板印象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是最有人味儿的教育。”因此,由表及里的健康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必备条件,要以同情心感受学生的内心,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教育成果。还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地改进自我。最后,要在活动中给予各类学生足够的宽容度,允许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集中讨论,找出正确的发展途径,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课程活动设计的方案与流程分析,可以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开启学生内心光明世界的重要课程,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自我内心,看到自己真正向往的精神世界,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目标,相信通过同仁的努力,一定可以通过课程活动设计实现这一美好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宏伟.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J].好家长,2018(67):94.

[2]黄敏.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J].教师,2018(12):63.

[3]张俊梅.让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活动设计[J].好家长,2018(8):128.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