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办法

2019-03-15万灿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万灿

摘 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摸索中试用于课堂教学中。初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在初中生心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A下,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尚不健全。步入初中教学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完全陌生的,处于新环境的学生,多少会存在着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而好奇心可以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在新的环境中,新颖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分析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接受了小学的基础教学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并未完全建立,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而初中生的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量并不是那么的深厚,任课教师通过单纯的知识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的全新知识且需要学习的一种自然学科,相对于首次接触的初中生来说抽象而复杂,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经过任课教师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的认知受困于抽象思维难以自拔,认知障碍的产生逐渐会让学生产生物理难懂且乏味,从而丧失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而放弃学习物理。在课改为背景下提出的相关教育理念中,着重提出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综合性因素,分析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法,更需要转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学生与教师第一次接触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决定着对于该老师所授学科的态度。对于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课教师通过设计新颖的课堂内容、活跃的课堂氛围及互动性更强的实验内容作为第一堂课程的开始,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所授学科产生兴趣。重视第一印象的营造,使学生从第一堂课对物理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从心底里对教师产生认同感,通过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

二、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教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程度不成熟,且容易产生叛逆性的行为。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像是家长对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学校生活,“压抑”的环境并没有改善,在校园中我们多数看到的都是学生会尽量避免与教师频繁的接触,由此可以推断老师对于学生是不易亲近的,有甚者可能是惧怕老师的。在任课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家长式管教,学生和教师将处于对立面,教师想更好地管理学生,而学生想获得“自由”,造成了不可调节的矛盾。教师想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师生之间对立的关系。教师需要在相处的过程中,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走进学生单纯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生从内心里接受任课教师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能够能好地执行教学手法,通过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将更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增加物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颇重,对于他们来说能让其产生新鲜感的事物能够更直接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任课教师把握住初中生的此种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在每次开始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引入相关的物理小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趣味性的故事讲解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的氛围,并且无意识中建立起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期待性和任课教师的认同感。通过每次课堂开始的故事的讲解埋下伏笔,促使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兴趣,期待每次教师准备的小故事,从而带动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好。

四、多样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加简洁直观、新颖独特的板书,对于学生的课堂感受将会有直观上的改善。物理知识抽象且复杂,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很难做到时时刻刻注意力集中,通过新颖的板书设计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任课教师所讲的内容上。新颖的教学板书能够创造出学生享受的课堂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享受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物理知识。学生看惯了杂乱的教学板书,接触到更加优美的板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知识引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在课堂上穿针引线般植入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常识,增加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上抽象的知识,并且产生新鲜、好奇等情绪,加深对物理的兴趣。例如:讲解受力分析课程时,让学生用手指抵住桌面或者墙面,切身感受力作用于自身的感觉,让学生通过好奇心去自主思考桌面受到了什么样的力,手指又受到了什么力而保持静止不动的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任课教师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改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对立”关系,为学生营造平等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主动追求。并且改变古板的板书设计,增加板书的观赏性,加强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新鲜感。更重要的将物理知识引入生活,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生活的统一,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加强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学习兴趣的养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教师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学探索,2004(11).

[2]顾建元.重视物理情境创设促进物理意义建构[J].物理教师,2006(3).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