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019-03-15侯如
侯如
摘 要: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阅读与写作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随后提出了一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结合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几乎贯穿其整个教学始末,教师通过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词汇量,教会学生掌握更多语法,为后续写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写作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直接反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通过进行更多的阅读加以解决弥补。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二者的协同促进作用,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阅读与写作关系分析
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即通过汲取书中新的知识内容,并与之前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论、方法的储备量,实现自我认知升华、完善,从而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在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支撑下,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问题更好地解决。而对于写作而言,其属于一种有感而发的过程,是思维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化抽象为具象,化真知为实践。但要想真正达到“有感而发”的状态,必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进行积累,因此写作也可以被看做“阅读的实践”,有时人的所思所想不能够完全用语言表述出来,说明自身对某些知识还没有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当再次带着疑问去阅读时,便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这对于写作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总的来说,阅读与写作类似于“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先“学以致用”,然后再从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二者相互促进,有效推动学习者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发挥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协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与实践,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利用词汇,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
英语作为典型的语言学科,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词汇都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过程中,首先要从词汇入手,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印象与理解,为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思维快速进入一个学习的状态,例如在学习“give up”新词汇时,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一次毕业典礼上,丘吉尔准时到达会场,年迈的他缓步走上演讲台,默默注视着台下上万名学生,良久之后,丘吉尔缓缓开口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随后在随从的陪同下转身离开,台下短暂沉寂了一分钟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通过这一故事,学生深刻地认识到“give up”这一词汇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要求学生利用这一词汇进行造句,有效锻炼学生词汇应用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有效提升英语词汇学习效率。
(二)在深度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開展写作教学
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带着“目的”进行阅读,提升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篇文章进行写作时,可以不再限制学生的表达方式,即在写作时只能写关于感想、感受等,可以让学生站在文章中主人公的角度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借助写作将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表达出来。例如在课文“Go for it”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中体育锻炼的场景,来判断出这是与体育训练相关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关于“love for sports”的话题,顺利写作的前提是能够对文章阅读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了新的阅读领悟,在对文章实现深入理解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写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该篇课文,提出一些有关的文章相关的题目,例如:What would you do,if you were Tom?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长期的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形成深度思考的好习惯,进而实现良好的写作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正向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对于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综上所述,在实际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写作能够产生正向的影响,有效促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水平得到平稳顺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下),2017(6):68.
[2]汤艺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考试周刊,2018(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