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浅谈

2019-03-15白海军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转化方法初中化学学困生

白海军

摘 要:化学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难点,由于学生没有打好基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帮助,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

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这种学生在任何学科和任何年级都会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学生。

一、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导致学生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

趣,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随之降低。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消极抵触的学习情绪,思想意识松懈,完全感受不到紧张的学习压力。再加上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已经被扼杀,因此学生犹如失去了学习动力,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都不浓厚。不同学生的智力等会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化学的认知能力不足,也不够重视。初中化学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会以积极自主的学习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没有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抽象概念部分和公式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更没有总结规律,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三)学科方面的原因

由于初三才接触化学学科,而初三的学生又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教师都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却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加上化学存在着很多概念等基础知识内容,需要学生不断记忆,加深理解。化学还存在很多公式和实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

二、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分析

(一)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在实际生活中也到处可见。学好化学就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公式和概念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且容易忘记。因此教师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在课堂中的结合应用,就可以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公式和概念转换为趣味实验,挖掘原理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还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学生在大量实验中的观察、思考、操作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在讲授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来识别酸和碱的方式,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现出酸性或者碱性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有趣的化学实验融入课堂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等使用到课堂实验中。然后让学生考虑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可是如何才能够辨别它的酸性还是碱性。这时学生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实验中。当学生发现通过将这些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融在一起时,石蕊试液就会变成蓝色或者红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呈酸性,哪些是呈碱性。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学生才会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性,展开因材施教。化学课堂上的举例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缩短生活与化学的距离,让学困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化学原理、化学科学家以及化学发展史的内容,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学习。

例如学习化学的入门就是要学好元素周期表,因此教师在元素周期表的入门教学时,就要将它的由来和相关内容讲解给学生。如人们对元素分类,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国的“五行”学说。即把元素假定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到了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把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气体和土质四大类的观点。根据原子量来研究元素,则是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科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稱为“三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他把28种元素列在一张表上,表中各元素按原子量排列成序,并对元素进行了分族,且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位,比“三元素组”有了很大进步,等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继崟,杨成武.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浅谈应用[J].发现(教育版),2016(4):79-80.

[2]王思俭.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分析[J].新高考(高三数学),2017(1):15-19.

[3]黄建锋.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应用[J].中学数学,2014(5):90-92.

注:本文系陇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LN[2017]58。

猜你喜欢

转化方法初中化学学困生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为孩子创造闪光的机会
班主任工作之“慢”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