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年人才向研究生导师角色转换中的准备

2019-03-15金超李贤军程燕南杨健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角色转换

金超?李贤军?程燕南?杨健

【摘 要】 文章从研究生导师所具备的特征出发,阐述了青年人才成长为研究生导师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要明确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熟悉国家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政策,形成研究方向与研究基础,实现学者向“学者+教师”、“学者+管理者”角色的转变,从而顺利完成从青年人才到研究生导师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青年人才;研究生导师;角色转换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创新强国、科技强国”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青年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推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顺利转型成合格的研究生导师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以及当前研究生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总结出研究生导师所具备的重要特征,为青年人才角色转化,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提供参考。

一、明确岗位职责: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

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最初是指负责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与学分制、班建制并称三大教育模式。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逐步试点并推广实行导师制。导师制要求在导师和学生间建立“导学”关系,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专业培养需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总结,研究生导师所需履行的基本职责包括:研究生的招收和录取、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生课程与科研指导以及学位论文的完成等;另外,导师还应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生活作风等给予指导,做到教书育人。

青年学者成长为研究生导师,除履行上述基本职责外,更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与业务素质,做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导师的人格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对学生施加着绝对的影响”。导师的思想、品德、作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青年导师应积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学术环境,为研究生做好榜样。同时,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渊博的知识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青年导师应不断夯实业务素质,提升个人学术水平与本领域影响力。再次,导师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因此,导师还需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对于青年学者而言,应从自身做起,重视课程前沿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指导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同时还应不断创新科研、教学指导模式,实现科研教学指导的共同发展与平衡,助力研究生成才成长。

二、熟悉国家政策:国家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

2015年,国家正式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将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明确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有力支撑。2016年,国家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加快“双一流”建设,制定相關实施办法。在“双一流”建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培养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柱。作为培养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青年导师更应积极肩负人才培养的使命,着力成长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坚力量。

关于人才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于2003年提出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概念,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所谓人才资源能力,主要包括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青年导师应以不同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从上述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综合培养。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教学科研中,青年导师应注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成为科研、教学活动的主体,调动其养成自主探索的能力。比如,在具体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支持、鼓励研究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疑义,培养研究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精神,鼓励研究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对研究结果进行谨慎论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探索学习能力的科研型人才。

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培养的核心能力的重要方面,亦是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理论上,对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实践作为过程,培养其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科研教学活动中,青年导师应该注重让研究生积极“体验”实践过程,比如研究试验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等,激发其发展意识,培养并提升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研究生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应该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年导师招收的研究生以应届本科生为主,这些学生处于储备知识向创新知识过渡的重要阶段。针对此,青年导师应适时引导研究生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引导研究生培养专业兴趣,扎实专业知识,为创新打基础;依据专业培养要求,根据个人特点,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引导学生追踪本领域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在培养过程中,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型研究工作所需的环境、实验条件与经费支持等硬件条件。

三、形成研究方向:以国家重点需求研究为方向

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品质和层次。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基础。指导研究生的关键,在于凝练好研究方向。青年导师应该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同时还应紧跟学术前沿,引导学生具备前瞻性、创新型科研意识。从这点而言,青年导师在确定其研究方向时,应瞄准国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或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问题。同时,也要意识到,研究方向的积累不可一蹴而就,需经过多年的积累与积淀。青年学者应依据个人条件选定适合自身发展且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比如可以围绕重大目标,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

除选定方向外,夯实研究基础,积累研究经验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青年导师应积极申请和主持面向青年的科研课题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借助此类项目,一方面可让研究生参与其中,在导师引导和指导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适时引导研究生参与项目立项申请、资料调研、实验设计和科研报告撰写等过程,可促进研究生培养良好的科研精神和写作习惯。

四、实现角色转变:由学者向“学者+教师”、“学者+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1、学者向“学者+教师”的角色转变

青年导师不再单纯是学术研究的学者身份,其还肩负培养国家高等专门人才的职责,即“学者+教师”。《论语》有云,“有教无类”。对于招录学生与培养目标,青年导师应深入了解并观察研究生特点,并与学生自身未来发展进行沟通,制定适合个人的科研工作方向,做到“因材施教”。于青年导师而言,研究生指导不完全是“你教我学”的过程。在科研教学中,青年导师要将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导师不再只是“教”,学生也不再只是“学”,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并在科研的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促进,做到“教学相长”。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学者向“学者+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学术科研往往需要团队的力量完成,青年导师可通过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法,组建一支研究生团队。作为团队管理者,青年导师应该向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学习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保证研究团队运转良好,并持续不断产出学术科研成果。首先,向德鲁克学习目标管理:通过制定团队发展的近期与远期目标,并对团队目标进行排序、执行实施,方可实现可控性的团队发展。其次,应向德鲁克学习时间管理: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在团队目标实施过程中,记录并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利用时间,减少非生产性时间成本。这样的管理方案,提高团队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明确的目标与时间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除上述外,青年导师还应思考“想做怎样的导师?”青年导师团队招收的学生多以硕士研究生开始,且以本科应届毕业生居多,这些学生较少接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尚缺乏最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因此,青年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时,可选择不断设问引导式教学方法,逐渐培养研究素养和能力。随着自身团队不断成长,青年导师还应思考“想打造怎样的团队?”从团队的构成而言,其应囊括四种类型的成员,即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因此,青年导师在组建团队以及构建未来团队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认识并明晰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做到成员角色互补,且尽可能发挥成员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以权制人、以情感人,方可实现更为有效的团队管理。

青年人才如何从学者身份顺利转变为青年导师,尚缺乏一个普遍适应的发展模式,需要个人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青年人才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在成为研究生导师前,应做到明确导师职责、确定发展方向与“学者+教师+管理者”角色转换,才能更加有效完成研究生指导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胡海岩.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1-5.

[2] 宋永华,朱晓芸.强化高校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大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16.Z1.55-57.

[3] 王跃宗.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223-225.

[4] 王辉,王卓然.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探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09.23-25.

[5] 孙中伟,葛永庆.论青年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和定位[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19-20.

[6] 陈全明,张广科.科学人才观与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J].管理世界,2006.09.151-152.

[7] 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8.99-103.

[8] 陳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1.10-13.

[9] 罗珉.德鲁克实践性管理思想解读[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07.56-64.

[10] 程璐.我国古代团队管理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金 超(198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脑发育及其损伤影像技术和教育.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角色转换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高校机关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