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家社交礼仪禁忌及其宗教渊源探析
2019-03-15郝玲玲韩秀兰
郝玲玲?韩秀兰
【摘 要】 文章从衣着服饰、见面礼仪、餐桌礼仪、赠送礼物、交流礼节等方面叙述了伊斯兰国家的社交礼仪禁忌。从宗教渊源的视角解读了伊斯兰国家的社交礼仪禁忌。认为在和伊斯兰国家的交往中要尊重文化差异,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该国家的社交文化,增强对伊斯兰社交文化的认可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 社交禁忌;宗教渊源;《古兰经》;包容
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史表明,每一种文明的形成都有其重要深远的影响因素。伊斯兰文明的形成历程也是如此,伊斯兰文明与伊斯兰教息息相关,是伊斯兰文明形成中不可替代的精神源泉。因此,阿拉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文化也体现了伊斯兰精神文明的宗教性,它是一个极其强调人情关怀、讲究交往礼节、重视道德情操的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参与性广泛的宗教信仰和传播文化方式,用其明确的宗教精神和价值准则指导“正道”的社会行为。[1]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在交往过程中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影响了伊斯兰的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一、伊斯兰国家的社交礼仪禁忌表现
衣着服饰禁忌。伊斯兰国家的人一直以来都非常讲究衣着规矩,规定穿衣得体并且要符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女士穿着不能过于暴露,穿着要含蓄得体,符合女性的着装要求,禁止妇女过度的显露美姿和妆饰;男士严禁穿纯真丝布料的衣服、红色衣服和佩带黄金饰物;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禁止男扮女装,男女模仿的行为,忌讳穿戴带有星星图案的相关图案衣服等。
见面礼仪禁忌。在与伊斯兰人见面问候时,不要用眼睛长时间的凝视注目对方;注意不能用双手交叉说话,同时伊斯兰人忌讳对方问侯自己的妻子,女子不与陌生的男子握手或靠拢;此外,未经女士许可,不可主动给对方拍照;与对方握手时,要牢记严禁使用左手行握手礼;男士主动对女士伸手致意是不礼貌的,经女士许可后,男士用手接触女士的指尖表示礼貌,点到即可,忌讳太过热情,异性之间不以握手以示欢迎。
餐桌礼仪禁忌。餐饮之地和食物都是选择清真特色,餐桌上不能有酒和猪肉类的食物;就餐时不敬酒,用咖啡敬客,禁止用金、银器皿喝水喝茶,喝饮料禁止一起碰杯的行为;倒水就餐不可以使用左手;餐桌饭菜杜绝浪费,绝不贪吃,食物选择尽量口味清淡、菜肴色彩悦目,严禁选择猪肉以及相关材料类的产品招待对方,不要对食物评头论足;享受美食要做到物尽其用。
赠送礼物禁忌。第一次见面一般不要馈赠对方礼物;赠送礼物不能送酒,伊斯兰国家的民众禁止偶像崇拜,不能赠送洋娃娃作为礼物,不要送带黄色的禮品;严禁赠送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动物形象和统治者的塑像和画像;切记在接受对方的礼物时不要使用左手,用右手或双手接收以示礼貌的举止;绝对不可以单独向对方妻子赠送礼物。
交流礼节禁忌。与对方交谈时忌讳把对方的信仰作为聊天话题,对安拉、信使默罕默德、及其教义做出评论是极其忌讳的;在与对方交谈时不可有蔑视他人的行为举止或随意插话打断对方说话;首次交流要适当的面露微笑,说话语气注意用善良、温暖、亲切的口吻以示对对方最大诚意的欢迎。
二、从宗教渊源的视角解读该国家的社交礼仪禁忌
伊斯兰教一直以来都秉承重视交往,提倡高尚的道德品质,重视人文关怀、强调人情的教义和理念,先知的使命就是为了完美人类的道德,[2]使人类的道德变得更加的高尚。伊斯兰教具有强大生命力之一就在于它发挥了其重要的社会功能,规范约束了人们的道德准则和交往行为。《古兰经》也倡导要重视交往礼节等方面,倡导人们的交往要恪守谦让利他、宽恕待人、克己忍耐、诚实守信、真诚往来等高尚道德行为。典籍中归类性的把人的思想言行分为善恶两部分,一切合法的事物即是善,把所有不合法的事物归于恶,长此以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便自觉地形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社交文化。
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极其的讲究,倡导的衣着得体原则需符合顺乎自然、不追求奢华、简朴美观、干净整洁。衣着打扮重在表现自己的气质品味、精神追求、品德修养;又要防止产生炫耀奢侈、伤风败俗的不良风气。《古兰经》云:“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 [3]这也就肯定了男女性别上的平等权,他们认为服饰应具备的特点是端庄得体、含蓄大方非暴露,力戒媚俗妖艳和轻佻浮夸,要求人们保持自尊自爱的习惯,男子的服饰重点在表达其男子气概和风度。《古兰经》中明确记载“先知啊!你应当随你的妻子、女儿、贺信士们所谓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做最不容易受到侵犯。” [4]这种看似非常保守式的规定,旨在最大程度的保护女性不会受到任何的非法侵害,避免受到一些狂妄歹徒的骚扰和侵害。伊斯兰教反对穿着过度奢华高贵以及趾高气昂、傲慢无礼、奢侈腐化的享乐价值观和生活作风。
伊斯兰教法规定男女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基于对双方的尊重,男女双方都保持言谈谨慎、行为正派是保证心灵纯洁性的重要行为基础。在伊斯兰教看来,真主造化的事实即男女有别,全社会对这一事实必须认可尊重,男女各自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和自然天性,不可互相模仿打扮,以免造成社会上男女心理混乱、行为颓废和社会的不良风气的盛行,这样才可实现家庭幸福稳定、社会安宁和谐。
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是“顺从、和平”的表达,与“战争”“仇恨”和“恐怖”对立,旨在强调反对战争,消除仇恨,传播和平。[5]《古兰经》中也处处强调和平的理念,以此维系社会的长期稳定,避免发生动荡不安内乱或内乱的情况造成的恶果。伊斯兰国家的人很喜欢月亮,视月亮为美好的事物。古兰经中曾提到穆圣非常重视月亮,认为新月象征光明,是新生的力量的代表,可以战胜等腐朽事物。
历史上伊斯兰教是个非常提倡清洁的宗教,讲究“以右为尊”这一做法被视为是对信仰的虔诚,他们平时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视讲究清洁和卫生环境干净。穆圣遵循喜欢一切善事都从右始,处理污秽、低劣的的事情时,他们会使用左手,如扔垃圾、洗脚等行为,但如需完成吃饭、喝水、洗脸等类似可佳的事物时则用右手完成。因此,阿拉伯人一般上厕所和做脏活时使用左手,禁止人们用右手处理污秽的事情。此外,如果同对方握手时使用左手,对方会表情会面露尴尬和不悦,他们会点头示意代替握手,双手交叉着说话时,会让阿拉伯人产生误解,他们会把这种行为视为“态度傲慢”“挑衅”或是“不礼貌”的表现。
《古兰经》曾训导教民说到:“你们可以合理吃喝,但不可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的大众”。[6]穆罕默德也曾重点强调浪费是犯禁的,过度浪费、挥霍无度被伊斯兰教视为一种罪恶之行,阿拉伯人因此也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除此之外,穆斯林认为每一口食物都是真主的恩赐,反对沉迷浮华享受,贪恋现世生活的人生。所以,伊斯兰国家的人在就餐招待客人时,一般情况下客人应该把碗中的食物吃干净,做到爱惜食物,充分的享受美食,不允许践踏粮食。
在伊斯兰教早期,曾发生过与偶像崇拜做斗争的历史,最终,穆罕默德坚持真主独一,严禁任何的偶像崇拜,他们只信仰崇尚唯一的真主安拉,真主即代表了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源泉。《古兰经》中偶像禁忌的记载严禁崇拜偶像,在他们看来,真主是“无似像”、“不可知”、“不可见”的独一无二的神圣象征,决不允许人们私自绘画任何神像,绘制真主形象无疑是迈向了偶像崇拜倒退的极端错误的道路。[7]同时圣训中也强调了摹绘真主创造物是对真主安拉的蔑视,会受到严厉处罚。可见,伊斯兰教对内心信仰的虔诚和坚守无可动摇,通过始终如一地记念真主以及诚心的向真主祷告来维持内在的精神纯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时至今日,他们认为看相占卜是不端的行为,也是对他们信仰的蔑视,赠送带有雕像或动物形象的礼物是不祥的征兆,这是对他們的不尊重行为。
三、尊重文化差异,增强对伊斯兰社交文化的认可性和包容性
在历史长河中,伊斯兰国家一直非常注重社交礼仪,他们始终遵循和平平等、自由谦虚、仁道理性、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活习惯、社交礼仪、传统美德,传达着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8]在双方交往时,我们需要了解伊斯兰国家人们的社交文化,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首次交往见面,遵循对方衣着反对极其的忌讳过度放纵、奢靡浮夸的习惯,我们穿着应该得体大方,不宜穿着过度暴露奢靡等风格的衣服。在选择衣服颜色时,优先的挑选象征希望幸福的白色和绿色,穿衣打扮重在体现自己的内在修养,给对方以气质品位俱佳的美感,第一印象彬彬有礼而不失礼貌,让对方心中充满愉悦感。同时,见面与异性往来保持适当的距离,男性应以绅士风度向女士微笑表示礼貌问候,不可与女士交谈太多或过于热情的行为,女士需含蓄得体的表达自己的礼貌。
“左手不洁”是阿拉伯人非常忌讳的行为,交往礼仪中,握手就餐等一些正式的场合必须使用右手,以此表达诚意和欣赏。初次见面不送礼,避免产生贿赂的误会。男性如若赠饰品予女士一定要通过他们的丈夫或父亲,单独赠予女士被视为大忌,以此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欢迎。如若需要赠送礼物,挑选一些艺术价值、欣赏品味的知识性或艺术性等作为礼品,递送礼物时用右手给予对方,会让对方感觉到情深意重,无形之中感受双方温暖的情谊。就餐同样使用右手夹菜,餐馆和饮食菜肴优先选择环境卫生、菜品新鲜的清真餐馆,就餐过程中,注意谦让老人幼儿以及保持文明吃相,用相关类的饮品代替敬酒,做到节约食物。
的确,在跨文化的交往中,畅通的交流是增加彼此感情亲切感极为重要的基础。我们在与伊斯兰国家人们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对方国家的禁忌用语,对他们的信仰不随意的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自己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面带微笑,认真的倾听对方,用温暖亲切的话语与对方交流,说话讲究言简意赅,简略正经,不可相互取乐挑逗对方,使双方在此过程中能够拥有一个温馨融洽的交流氛围。
不同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伊斯兰国家把社交文化视为构建社会安定、民族和谐有序不可或缺的部分。伊斯兰国家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既相容又相异,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环境、传统教义、实际生活的影响,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有美好的道德品质作为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从中阿跨文化交往的背景来看,要达成双方的文明交往的共识,前提是要认同对方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个性,增强对伊斯兰社交文化的认可性和包容性,将文化差异转化为文化交往的动力,这也真正的尊重民族习俗、自由民主、平等自信的文化交往的诉求。在此基础上,达成相互助力、互助互通的共同心声,我们两国的交往文明才能在共同价值、精神理念世界进行深层次沟通与理解,为中阿两国实现长久的跨文明交往和合作共赢领域开创崭新的未来。[9]
【参考文献】
[1] 马明贤.伊斯兰文明观:构建与功能[J].世界宗教文化, 2015(06).
[2] 马健君.穆斯林社会生活中的宗教禁忌[J].世界宗教文化. 2009(01).
[3] 潘世杰.《古兰经》妇女赋权思想初探[J]. 中国穆斯林, 2012(5)17-22.
[4] 张伟东.伊斯兰教伦理视阈下的女性观[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61-62.
[5] 穆哈提热木·西日甫大毛拉阿吉. 伊斯兰教倡导和平 践行和平[J]. 中国穆斯林, 2014(02).
[6] 郭春霞.《古兰经》中的认识论思想探析[J].中国穆斯林,2013(02).
[7] 药倩倩.伊斯兰艺术中的穆罕默德画像与伊斯兰教反对人和动物艺术形象的戒律[D].上海师范大学,2014.
[8] 周晓燕.伊斯兰教理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6(01).
[9] 张倩红,刘洪洁. 从文明交往到文明自觉——彭树智先生的文明交往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 2016(04).
【作者简介】
郝玲玲,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
韩秀兰,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