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2016-06-29冉隆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包容关爱合作探究

冉隆华

【摘 要】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本文就从关爱学生、乐观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包容、合作探究、营造和谐课堂方面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师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情感生态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 关爱 兴趣 包容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的关注。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它成为我们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情趣、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推进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我们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呢?本人结合自己近一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关爱学生,乐观自信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更是一个爱的空间,学生在这里期许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的点滴关怀与情感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真诚的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不足,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关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觉得成功并不遥远,一旦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马上就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情、动作姿势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褒奖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与无尽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进而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渲染和引领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等维度上产生积极的反应,继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当然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地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手段。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把矛盾扩大。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宽容对待所发生的事,不能用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教师应信任和尊重他们,注意把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的鼓励结合起来。教师要用爱的小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的成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包容万岁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趣。首先新课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在教学《亲子之间》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和爱;接着我播放了央视公益广告《FAMILY》,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家hold 住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师生之间”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烛光里的微笑》中老师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的镜头,配上宋祖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比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设置学习障碍”:“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最后我们老师要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的心态包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理解与回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期待学生说出他想说的话,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家的注视下思维。②学会微笑,决不能有因为学生的探究没有正中自己的下怀而气急败坏,急于纠正的教态。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③学会商量。如学生谈论一些与探究主题实无联系的内容,提出一个本堂课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用一种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课后单独交流,或下一节专题研究,决不能因为所谓浪费时间而粗暴地令学生闭嘴。④学会克制。当学生有调皮,冒犯老师的地方,在瞬间可能非常生气,有回击的冲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忍耐,忍过几分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谈你的看法,能心平气和地教诲学生,而不会有暴风骤雨般地斥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三、合作探究,营造和谐课堂

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体验,是老师、同学、课程内容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全新融合,是生命的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和发展状态的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因为其中“需要”学生交流的问题真的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层次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收集、整理和决策。例如:在《跨越国界的沟通》一课中,同学们就网络的利与弊在课堂上展开了大讨论,持反方观点的同学明显占少数,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及交友带来了很大地方便,网络让我们这一代人真正享受到了现代文明;也有同学认为,现代人已经沦落为网络的奴隶,特别是部分人因抵制不住网络负面内容的诱惑,道德败坏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使整个社会风气肮脏颓废。我认真地点评了所有学生们的观点。然后总结说: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有网络,也可以随时离开网络,全凭我们自己决定。听到我的归纳,学生们笑了,原来,问题是如此的简单,我们应该利用好网络,而不应该沉迷于其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当即有学生表示,要重新审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利用这把剑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我也适时提出了一些上网时遇到的难题,被学生中的网络高手迎刃而解,师生角色的转换成功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教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权威者,学生们也不再是任凭灌输的朽木。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总之,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大家在这方面的作法很多,为此,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去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仁爱、理解包容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猜你喜欢

包容关爱合作探究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