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改善随迁老人亲子关系探究

2019-03-15张杨陈冰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社会工作

【摘 要】 本文以昆明市H社区的随迁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随迁老人服务过程的参与和跟踪观察,发现其中的优势和局限,研究探析了社会工作改善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的服务介入实践。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做好随迁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宣传;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策略;探索随迁老人服务模式。

【关键词】 随迁老人;社会工作;亲子关系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47亿人之多。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在流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7.2%。这就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家乡来到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出于照看孙辈、就医治病或者养老等原因,也来到新城市与子女一起生活,从而在城市中形成一个新的群体——随迁老人。

然而在异域都市,老人们并非人们想象的乐享清福,他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随迁老人在新城市会感到陌生;子女常常由于忙着工作而缺少与他们的老年父母沟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老人需要适应和以前有差异的生活;祖辈与子女间对于教养孙辈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常常被随迁老人放在心里不愿多说,积压的时间久了,往往会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二、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改善的需求

根据笔者参与的调查,在随迁老人家庭面临的问题中,随迁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改善有着较为显著的需求。通过对昆明H社区内60名随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笔者发现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的改善非常必要。

首先,对于“与子女交流”这个问题,有70%的受访随迁老人认为子女平时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很少,15%的随迁老人表示子女在平时根本不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对于“您是否会主动找自己的子女聊天”这个问题,大多数随迁老人表示为了增进对子女的了解会主动找孩子聊天,但仍有10%的随迁老人选择了否,希望子女可以主动和自己聊天。

其次,对于“您认为影响在新城市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80%的受访随迁老人选择了与子女是否相处融洽这个选项,只有5%左右的受访随迁老人选择配偶是否健在这个选项,其余的随迁老人则选择了气候、交通、语言、生活环境等选项。对于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以及朋友等,40%的随迁老人竟然完全不了解,35%的老人不太了解,20%以上的老人了解一些。

三、改善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的实践

社会工作改善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的服务介入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介入阶段和评估阶段,每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各自的服务重点。

1、准备阶段:与案主彼此熟悉,建立关系

根据社会工作者会谈技巧中强调环境的选择与利用的原则,第一次服務时与案主谈话的地点选择案主熟悉的一处社区环境,这有助于帮助案主放松心情。

在准备阶段,社工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1)示范者:积极地分享自己异地求学的有趣生活,通过饮食、天气等较为轻松的闲聊放松案主的情绪。引导服务对象尝试分享自己在昆明的生活。(2)鼓励者:当案主谈及新生活中适应得好的地方,给予适当的肯定,并鼓励继续保持。(3)聆听者:案主在诉说最近生活状况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焦虑和烦恼,认真聆听并注重眼神交流,诚意平和的目光使案主及时了解笔者对其的关心与友好。

2、介入阶段:提升案主自我能力

通过学习沟通技巧等方式协助案主提高自我沟通能力,以增加案主与子女以及周围住户的交流频率,进而改善案主和子女的关系、扩大案主的社会交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了解和评估案主的兴趣和优点。一项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需要了解案主问题背后的需求、案主的能力以及案主周围潜在的资源。随迁老人在新城市会面对生活的变化和挑战,社工有必要对他们生活的期望、能力和支持其发展的各种资源作全面的了解。(2)了解案主的问题与需求。在介入过程中,社工可以首先自我袒露,对自身的家庭关系进行描述,当引发案主的共鸣,并在其发表见解时及时互动。(3)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目标,增强案主亲子沟通能力。社会工作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增能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将介入的重点放在增进案主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能力上,为自己的生活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通过案主问题的分析与案主有想要改善与子女沟通的意愿,从而确立本次服务的具体目标。(4)关注案主和子女的关系变化,巩固和维持服务成效。关注案主的发展和变化是增权理论介入老年人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前期的沟通能力提升练习,案主在表达能力方面有所进步。以此变化为契机,案主的不安情绪得到缓解,更加主动地与周围的人互动,并会打电话以及发短信给子女,增加了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从而降低了老人与子女的疏离感。

3、评估阶段

在整个介入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过程目的以及个案工作的规范要求开展服务并能够保障服务品质。在前期的访谈和整个服务过程中,给予案主无条件的接纳、支持和关怀并运用社工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断地挖掘案主潜在的能力,促使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去面对和解决当下以及未来的困境。通过案主自填目标达成表的情况以及每一次服务后的服务评分表得分以及通过社工对整个介入过程的观察、与案主以及相关人员的交流并协助案主填写后测问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案主沟通能力方面;(2)亲子沟通方面;(3)亲子关系改善方面。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案主能更加认同家庭的幸福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需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并且家庭是需要经营的,不能让家庭陷入危机了才去进行救助。

四、社会工作促进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改善的建议

社会工作者的适当介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改善或者缓和随迁老人和子女的关系,从而提高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质量和情感体验。基于本次调查研究,要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促进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改善,以下三个方面有待加强:

1、做好随迁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宣传

针对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不同的宣传方式,随迁老人也不例外。服务团队在宣传和招募方式上必须考虑随迁老人的特殊性。在开展随迁老人服务时,社工可以通过现有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认可和肯定,鼓励他们去动员其他随迁老人学会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服务与活动。如此环环相扣,提高随迁老人服务的影响力和可行性。同时,合理选择宣传地点,也是提高服务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对于潜在服务对象经常出现的地点先做一个筛选,农贸市场、生活超市、社区文化室、公园等都是不错的地点,然后把取得的服务成效制作成横幅、照片等,以便吸引更多的随迁老人。

2、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策略

在随迁老人的服务实践中,有些社工缺乏老年人服务经验,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够了解,在服务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导致服务方向和服务重点偏离。因此,应該提高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度,加大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3、探索随迁老人服务模式

笔者认为在社区开展随迁老人服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居委会配备专门的社区随迁老人服务人员,加强与随迁老人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成为这些随迁老人的“知心人”,发现随迁老人的家庭问题能及时进行调节,更大程度上地增加他们对社区的心理认同,促进随迁老人对新社区的心理融入。第二,多开展适合随迁老人与子女参与的亲子活动,为随迁老人之间、随迁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扩大随迁老人自己的人际网络,建立随迁老人采取行动共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异地生活问题的“智囊团”。

五、结论

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逐渐重视,社会工作已经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城乡社区发展等领域发挥了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随迁老人与子女关系,通过介入使案主了解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性,留意自己的思维与行为对于自己和子女关系的影响。通过学习沟通技能,案主与子女间的互动增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缓和彼此之间疏离的关系。在服务过程中,案主的意愿改变、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以及整个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均能对服务成效起着积极作用。为了有效地与案主进行互动,社会工作者也必须识别、理解和适应案主独特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

[2]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3] 姚兆余、王鑫. 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j].社会工作,2010(9)43-45.

[4] 李立、张兆年、张春兰.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11)185-186.

[5] 易丹.随迁老人:一个亟需社会关注的群体[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46-47.

[6] 陈可为.浅议父母与子女间的新型平等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1(2)14-15.

[7] 张国刚.论家庭中父母的角色与子女的关系[j].中华文史论丛,2007(3)207-249.

[8] 张杨.国家介入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法律基础及限度[J].法制与社会,2010(6)266-267.

[9] 莫拉莱斯、谢弗.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5-40.

[10] 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8-65.

[11] 张洪涛、席绢.增能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以济南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6)31-39.

【作者简介】

张杨陈冰(1994.8-)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任职于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社会工作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