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区域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研究

2019-03-15兰海黄学惠王海昆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兰海?黄学惠?王海昆

【摘 要】 本文系统性地分析了青海省域内和省际间的旅游合作以及协同发展战略,据此对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青海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一、青海区域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青海的战略支柱性产业,2017年青海旅游收入已达371.53亿元,占到当年青海GDP的14.1%。青海地处西北内陆,地理区位优势不显著,但旅游资源禀赋充裕,2017年可可西里成功入围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截至2016年底,青海省共有106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共19家,3A级景区65家,2A级共19家。青海旅游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青海省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青海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与西北其它省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举措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加强青海省内和与西北其它省区的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能为青海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二、青海省域内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分析

1、青海省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

一方面从旅游资源整合分析看,根据青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青海省内旅游资源整合可采用核心边缘模式。青海省内形成三个旅游核心区,即东部西宁市、北部德令哈市、南部格尔木市和玉树州核心区。西宁市为青海省会,地理区位优势显著,可作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北部德令哈市位于海西州,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基础设施需继续完善。南部格尔木市与玉树州,生态较为脆弱,但玉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宗教文化和独特的民间传说等资源。[1]东部、北部与南部三大旅游核心的建成,一方面能够缓解西宁市作为青海省旅游集散地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核心带动边缘发展的作用,实现青海省域内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可对青海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来促进旅游的发展。青海省多民族聚居,因而宗教文化与民族风情成为青海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亮点。对于青海省文化资源整合,可以采用点轴模式,将各地丰富的民族风俗与宗教活动进行保留与传承,打造特色旅游文化节,提升地区旅游文化魅力。

2、青海省域内旅游线路的整合分析

旅游线路的完善需要依靠交通基础设施加以完成,2017年末青海省铁路营运里程为2299公里,民航通航里程达到12.5万公里。兰新铁路第二客运专线的全面通车,使西宁进入高铁时代。[2]青海民用机场“一主八辅”的格局正逐渐形成,机场的建成与民航线路的开通,为青海省接待更多境内外游客提供了条件,缓解了交通压力,使民航发展驶入快车道。以完善交通线路为契机,持续推进打造大美青海品牌,逐步形成“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线路发展格局。[3]

3、青海省域内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首先,以青海三大国际体育赛事为媒介促进省内的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青海目前拥有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原世界杯攀岩赛和黄河抢渡赛三大国际体育赛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体育旅游品牌。体育赛事沿线的各区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来提高地区旅游知名度,同时积极开展体育旅游文化等活动,将赛事观摩与地方观光连成一体,提升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其次,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省内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在旅游发展方面,通过省内“各地方政府旅游部门搭台,各市场利益相关主体搭台唱戏”的方式,形成省内的深度旅游合作与协同,共同打造提高青海旅游知名度。再次,形成基于民间组织的省内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局面。通过青海省旅游行业协会和各地方的旅游协会,规范青海旅游市场发展。青海省内的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组织、交通公司等加强协调合作,装订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

三、青海旅游在西北省区层面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分析

西北省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两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西北省区由于气候原因,形成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等相互交错的高原特色自然风景观和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和多样性宗教旅游资源。在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上,青海与西北其它四省区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在西北区域旅游上,青海应加强与其它四省区的协同与合作。青海旅游在省際层面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协同合作发展。

1、以“丝路经济带”为基础的串接模式合作与协同发展

西北五省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都异常丰富且优势互补,青海省需以“丝路经济带”为纽带,加深省际旅游合作。青海应以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合作联盟等形式,合作开发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五省会城市相连接的长途旅游线路,促进青海省西宁市等旅游重点发展地区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进行合作。

2、基于环湖赛促进甘青宁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因其级别较高,赛事线路由青海延伸到甘肃和宁夏,经过多年的赛事品牌宣传,每年赛事举办期间能够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重量级媒体的关注,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且环湖赛经过的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甘青宁地区可以凭借这一地区优势,在环湖赛段内合作开发体育旅游、民族旅游和生态旅游,合作打造以环湖赛段为基础的游客观赛线路,形成环湖赛区域旅游合作联盟。

3、加强西北省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旅游合作

与加强青海省域内旅游协同发展相似,西北省区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需要包括青海在内的西北省区的政府来推动。通过政府层面的旅游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西北各省区旅游参与的利益相关主体加强省区层面的战略合作与交流。青海省要积极鼓励本区域有实力、有优势的旅游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西北省区的旅游合作与共同发展。

四、青海省区域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对策

1、提高青海省域内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对策

第一,共同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为游客量身打造了一条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加强区域合作与县域合作,通过联盟、捆绑等营销模式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黄金路线。第二,各州市共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多元需求。第三,加大各州市政府的旅游开发投入。第四,加强各州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青海的旅游承载力。

2、提高省区层面的青海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对策

第一,与西北其他省共同打造丝路沿线旅游线路。第二,寻找符合自身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共同建立西北跨区域旅游网络模式。形成“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合作模式,达成信息共享。第二,完善交通,为青海省域内及省际间的自驾游提供便利。第三,加大对有实力企业的引进力度,提升青海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促进本省旅游行业与旅游企业进行各方面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窦存芳,张勇.以尊重文化的态度保护和开发藏文化——青海玉树灾后文化保护与重建中的启示[J].青藏高原论坛, 2016.4(4)85-88.

[2] 陈亚威.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战略支点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3]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青海师范大学,2016,154-156.

[4] 祁晓庆.基于文化价值挖掘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策略研究[J].丝绸之路,2016(8)37-39.

[5] 丁佳.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青海大学, 2015.

【作者简介】

兰 海(1982—)男,江西吉安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

黄学惠(1998—),女,湖北宜昌人,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管理.本文通讯作者.

王海昆(1984—)男,青海西宁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