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优化探索
——以对《C校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为例

2019-03-15徐立娟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在校生课程标准环节

徐立娟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实践环节的设置是高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外学前师资培养中教育实践以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职业能力为中心,Alberto Luis August提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问题等改进性意见[1]。美国在师范生培养中实施全程实践性课程,配备大、中、小学的指导教师。[2]德国教育实践课程约占总课时数的14.3%,挪威实施了延伸至小学的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3]国内学者步社民在《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中指出,为学生创设“在战争中学习战斗”的仿真实战场。[4]吴丽芳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中明确指出,采用分组实训及多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5]曾莉在《国外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比较及其启示》中分析指出,实践时间短、组织形式单一、实践内容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6]总之,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研究中以采纳专家、专任教师以及社会对培养方案的建议为主,[7]但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比对的文本分析和调查在校生和幼儿园教师(毕业生)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借鉴分析结果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意见进行反思,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实践环节的设置有一定实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本分析中主要是将C校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文本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教育实践环节的文本要求进行比对。所采用的问卷为自编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生、毕业生)教育实践调查问卷》。问卷共计12题,均为单项选择题,主要涉及调查对象基本信息(1、2、3)、对教育实践设置的满意度调查(4、5、6)和对教育实践设置不满意原因的调查(7、8、9、10、11、12)三个层面。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入学时间、性别和第一志愿与否;对教育实践环节设置满意度调查包括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校内实训、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方面满意度;对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不满意原因调查包括训练内容的实践性、教育实践形式、教师的专业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时间、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采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修订、调整和完善,最终问卷的可靠性信度为0.945,结构效度为0.729,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此外,本研究结合深度访谈的方式进一步补充和印证问卷调查的结果,因此在问卷编制的基础上拟定了相应的访谈提纲,以期更加深入剖析教育实践环节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

研究借助新媒体对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5个班级共226名学生,2019届毕业的1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4份,收回332份,回收率为96.51%。剔除4份填写不规范的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为95.35%。本研究访谈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2名在校生和2名幼儿园教师(毕业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应然规定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能力为重”为基本理念之一,明确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键的能力素质。规定教学中“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保教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过程,着重培养保教实践能力”。[8]可见,“实践+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把“实践取向”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培训的终极价值目标。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实践取向”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之一,要求“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教师教育课程应关注现实问题,加强课程的组织和条件保障;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从组织形式、内容的角度,重视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并要求组织和安排观摩名师讲课的活动,更多地用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等形式和内容丰富教育实践;时间上,规定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时间至少达到18周即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时间;指导上,实行双导师制,规定教育实践中要安排责任心强、有耐心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指导教师。”[9]《课程标准》中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以实习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定位于反思性专业实践,有效组织和管理教育实习过程和主体,促进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依据《标准》对教育实践环节的应然规定,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的设定要求为:

第一,基于两个《标准》的实践取向,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凸显师范教育实践性的根本,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要保证教育实践环节时间、内容和形式有机系统性的结合,以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石,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期,实现高职教育的“毕业即成就业能手”的目标。

第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提高教育实践环节培养的专业化,落实“双导师制”,为教育实践环节进行中的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专业化的优秀指导教师,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第三,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积极落实“双导师制”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组织和保障,积极联系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和兴建、完善校内的实训教室,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内外实践的硬件条件,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环节的实然要求

通过设计在校生调查问卷和幼儿园教师(毕业生)问卷对C校学生进行了关于教育实践环节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其调查情况见表1和图1。

表1 C校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满意度调查情况

图1 C校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满意度调查情况

由表1、图1,可以看出,C校的在校生对学校安排的教育实践一般满意的人数最多,占比达35.78%;毕业生对教育实践比较不满意的人数最多,占比达63.64%;在校生对教育实践非常满意的仅11.01%,毕业生非常满意的为0。综合来看,C校的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实践安排总体是不满意的。

究其原因,对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不满意的原因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2和图2。

表2 C校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不满意原因调查情况

图2 C校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不满意原因调查情况

由表2、图2,可以看出,C校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育实践不满意的原因,在校生和毕业生均认为最主要的是实践形式单一,占比分别达71.56%和96.36%;其次是实践时间太少,占比分别达70.18%和92.73%;第三,是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占比达38.07%和84.55%。

访谈中,学生甲表示:

“虽然学校说三年级的下半年是顶岗实习,但是在下半年还安排了一些课程,我们开学还是首先得到学校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实习16周,学校也没有按照教育实践计划执行。”

学生乙表示:

“如果是学校统一安排的见习,一个幼儿园每个班里去了好多学生,感觉幼儿少见习生多;如果是自主见习,好多同学其实都是趁着见习在家玩了,学校也没有老师指导我们,见习完交份见习小结就可以了,有时候真的是不知道见习干什么”。

幼儿园教师(毕业生)甲表示:

“在校时,当时我们见习了一次,是在凤阳县示范幼儿园见习的,实习就是最后的顶岗实习,当时是先到学校上了一个月的课,最后实习的,我实习不到4周,因为都准备复习考编制了,而且老师也不会管我们的,最后只要把毕业实习手册填满交了就可以了”。

幼儿园教师(毕业生)乙表示:

“工作了,现在想想见习和实习真的很重要,但是上学时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学校也没有管得很严,而且学校也不联系幼儿园给我们见习、实习,所以好多同学其实就是找人盖个章,交了自己的见习小结和实习手册。”

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实践环节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C校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见习具体安排情况如表3,教育实习具体安排情况如表4。

表3 个案C校2017版培养方案中教育实践情况表

表4 个案C校2017版培养方案中教育实习情况表

1.教育实践内容、形式单一。基于《标准》的文本分析来看:《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强调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其中《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实践可以师范生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名师观摩等内容和形式来开展,教育实习可以积极组织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而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C校培养方案中关于教育实践环节内容主要就是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形式就是分散和集中两种。从文本比较来看,教育实践存在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

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来看:在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中,从表1、图1可以得出,C校的学生对教育实践环节的安排总体是不满意的。从表2、图2中可以得出,C校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教育实践内容、形式单一。

综合文本比较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C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实践环节存在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

2.教育实践时间安排少。基于《标准》的文本分析来看:《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实践安排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学期,至少是18周。审视C校2017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表3、表4可以看出,C校的教育实践的时间总计刚刚达到18周,与规定的至少18周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是有差距的,教育实践时间安排还是不足的。

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来看:从表2、图2的调查中,C校的学生对教育实践不满意的原因之一是教育实践安排时间少,同时访谈中,学生也说明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实际上在实施中并没有按规定来,理论课程占用了顶岗实习的时间。

综合文本比较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C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实践环节存在教育实践时间安排少的问题。

3.教育实践缺乏指导和评价。基于《标准》的文本分析来看:《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校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安排优秀的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而从表3、表4可以看出,C校培养方案中关于教育实践内容的具体安排、实践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实践的最终考核等都没有详细的体现,学生在参加教育实践前没有具体的准备性指导,过程中没有跟踪式的指导,实践后没有及时的评价反馈,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为学生配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差距较大。

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来看:从表2、图2的调查中,学生不满意C校教育实践安排的最主要原因还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指导。访谈中,学生也表示,没有安排教师指导,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见习和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成为了形式。

综合文本比较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C校的培养方案中教育实践安排缺乏指导和评价是教育实践方面的又一主要问题。

4.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少。基于《标准》的文本分析来看:《专业标准》中强调了实践能力作为合格性教师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也提出“实践取向”的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强调学校要加强课程的条件和组织保障,对于教育实践,则是要加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C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情况如表5。

表5 C校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从表5可以看出,从数量上看,C校的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仅有4家,显然无法满足在校生1400多人的实习、实训需求;从地域上看,地区主要是在滁州凤阳和北京,北京作为首都城市,一个是距离太远,交通不便,另一个是经济发展情况差距大,市场人才需求差异大,实习实训的实效性不够明显。

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访谈中,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提及了见习、实习时学校不联系单位,或者联系了实习单位,但是一次去见习的学生太多,导致幼儿园里都是见习的学生,见习效果不明显。这些都反映出了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

综合文本分析和调查结果分析,C校的教育实践中硬件条件保障支持不到位主要集中表现为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太少。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建议

1.丰富教育实践内容和采用“赛训教”式一体化教学。教育实践环节安排的重点是选择恰当的实践内容。依据《幼儿园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高校应以“全实践”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教育见习方面,可以增加并明确一日生活见习熟悉并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际情况,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其次,再增加保育生活见习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并掌握保育工作环节及其开展的方法和步骤。并将这些内容要求具体化增至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内容,使其得到有力执行;第二,教育实习方面,增加安排实习支教和到特殊幼儿园实习,从而拓展学生的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激励评价及交往沟通能力,更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受培训和进行锻炼,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相关要求,在当前“赛训教”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实践环节形式上可以增添在校内、外搭建诸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讲故事比赛、幼儿舞蹈大赛、师范生技能竞赛等平台,在竞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综合技能。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上示范课、聘请专家讲座培训等提供给学生校内更多的观摩实践的机会达到教育实践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增加教育实践时间,实施“全开放”式的灵活时间教学。教育实践环节安排的要点是实践时间的选择和实践时间时长的确定。高校应该遵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中必须保证基本的18周、32学分的教育实践学时、学分安排;本着“全实践”的教育理念,贯穿入学至毕业的全开放的灵活时间实践教学。具体如下:第一,本着“理实一体”的理念,强化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训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室、课堂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如增加师范生的基本功(三字一画)训练,说课、试讲等课堂教学训练项目;第二,增加教育见习时间。可以在前四个学期每一学期都安排不少于1周的不同内容的入园见习、教学观摩,让学生熟悉并了解未来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有机地将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第三,增加教育实习时间。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关注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 “毕业即成就业能手”的专业化教师。为此,上岗前的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第五学期安排2周的有教师跟踪指导的实习,第六学期安排完整的18周的顶岗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充足的实习时间里加强自己的保育教育能力。具体的安排设想如表6。

表6 C校增加教育实践时间的安排策略

3.落实双导师制,构建“全程”教育实践指导评价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教育实践中,学校要选派有责任心,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内、外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为此,依据该标准等文件要求,第一,构建良好的教育实践指导体系。一是,通过借鉴和根据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以及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管理和考核制度,培养、选聘和考核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在数量上保证师生比1:10左右的安排;在质量上,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选聘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强的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给予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二是,对于教师指导的要求,选聘为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师核定工作量给予相应津贴,在教育见习、实习前给予学生全面的思想动员和具体内容要求的指导,在学生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定期指导不得少于额定课时,在学生见习、实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客观评价,提交指导总结材料。第二,构建良好的教育实践评价反馈体系。在建立完善的教育实践指导体系的基础上,首先从制度层面学校应该商讨颁布《高校教育实践考核办法》,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求的规范,编制学生教育实践手册,规范教育实践的评价考核程序;其次,从操作层面,要求学生实习前拟定实践计划,实践中撰写记录,实践后撰写见习心得、观摩感想、实习小结、实习报告等书面材料;最后,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同时考核,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其评价成绩占7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30%,以此评定学生的见习、实习总评成绩。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学生打分为主,主要评价教师指导的态度、指导的次数和整体指导的水平,作为学校选聘指导教师的参考。

4.创建“综合”的教育实践条件组织保障体系。教育实践的完善和强化更需要条件保障体系的匹配。高校在优化中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综合”的教育实践条件组织保障体系:第一,软件方面,加快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提供和安排教师下幼儿园锻炼,鼓励教师考取“育婴师”、“营养师”、“保育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指导水平,进而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实效性。第二,硬件方面,加快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包括蒙台梭利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幼儿心理观察实训室、育婴实训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琴房、舞蹈房、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等,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求体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应职业的真实情境,建立模拟、仿真、全真的校内实训室,成为学生实践的实战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大幅增加高质量专业实训基地,同时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区域周边为实训基地拓展重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实践的目标。

猜你喜欢

在校生课程标准环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