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流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9-03-15刘世平刘传龙
刘世平,刘传龙
一、“全流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视角的提出
清华大学李一舟博士在《中国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现状研究》中提出对“跨学科整合创新模式”和“工业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建议,其在与国内一些重视工业设计的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有很大需求,但是从现有的应聘者队伍中找不到与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其实,这种现象说明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产生了错位,进而说明国内工业设计在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和全面,也就是说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载体出了问题。就目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而言,需要从“全流程”的视角,重新确立工业设计人才的能力目标,并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全流程”是根据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流程提出的,其是在传统产品设计内容上呈现出的一种新的拓展,是对批判性、继承性等创新思维模式人才培养理念的应用,也是当代对创新、创业社会宏观语境的适应。本文以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提出“全流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水平,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滁州学院已经成为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在,然而,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学校办学思路产生了错位。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主要集中在对设计流程与创新设计方法的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设计资源的整合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其中包含一些对产品材料与生产工艺理论的学习或实践,而对产品设计阶段的前卫性创新设计缺乏,大都尾随市场现有的设计趋势。从涉及流程上看,主要侧重于产品计划阶段、产品创新设计阶段,而忽视学生设计成果与实际生产转化和市场推广之间的关联。该培养过程一方面导致工业设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脱钩,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在创业能力上缺少相应的创业培训和专业实践(如图1)。故而,以“全流程”为切入点,可以理清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能力需求,优化现有课程内容配置,进一步从模块化课程的协同构建、校企链条式教学与生产转化协作以及市场化平台布局等角度实现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分析。
图1 滁州学院目前产品设计环节与“全流程”产品设计环节比较
二、“全流程”视角下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的能力目标
在“双创”的宏观语境下,通过对“全流程”环节分解,清晰呈现出工业设计人才的能力要素,为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确保能力目标要求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对应。以“全流程”为角度,从产品计划阶段、设计研发阶段、产品生产转化阶段到产品运营推广阶段,对人才完成创新创业设计实践所需要的能力确定目标。首先,在产品计划阶段,通过大量的用户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培养人才的市场研究及洞察能力、用户沟通及需求分析能力,最终形成一种超前意识的前卫性设计思维。其次,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侧重对学生市场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思维及设计表达能力、模型表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手绘、创意等课程内容为训练载体,全面提升学生前卫设计思维的表达。再次,在生产转化阶段,目标是加强学生生产规划及协调能力、工艺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掌握产品概念向产品生产转化的基本技能。最后,在产品运营推广阶段,以学生的产品后期推广能力为主要目标,如:线上/线下产品推广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以及必要的展示物料设计能力(如图2)。
图2 “全流程”理念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敏锐的前期研究能力、前卫的创新思维能力、精准的设计表达能力以及严格的生产转化能力是“全流程”视角下对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具体的能力要求,其也为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依据。依据每个阶段流程的能力目标,促进课程内容的丰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目标与市场需求达成一致,真正体现出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全流程”视角下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的课程设置
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满足学校通识教育、综合实践课的前提下,实践课和理论课基本各占50%的比例,每门课程之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不能完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表现出理论教学过于学术化,实践教学缺乏必要指导的现象。[2]目前,这些已开课程过于集中在设计研发、生产转化两个阶段,而产品计划和运营推广阶段的课程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创新创业的宏观语境下,有必要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要求,围绕产品计划、设计、生产转化、运营推广的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再进行设置(如图3)。
图3 “全流程”视角下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内容配置
第一,在产品计划阶段,依据工业设计人才的市场研究及洞察能力、用户沟通及需求分析能力等目标,进行用户调研文本撰写及分析、市场决策及定位、与甲方进行设计沟通等方面的课程训练,强调一种另类的、边缘性的切入点,可以设置用户研究、调研分析及表达、设计沟通及谈判等课程,与原有课程相互联系、贯通。第二,在设计研发阶段,工业设计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前卫设计思维的表达、设计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产品手绘、产品创新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表达等原有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联合命题的形式予以教学,提升设计思维和产品模型制作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应增加产品设计沟通与表达课程,达到与企业实际产品研发过程的贴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减少企业对新入职设计师的再培训的时间。第三,在生产转化阶段,工业设计人才应具有生产和规划协调能力,以及生产成本和工艺把控能力。然而,设置的机械制图与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等课程,只能满足工业设计人才的生产和规划协调能力,而生产成本和工艺把控能力培养的课程缺乏,因此,增加了产品生产流程及理论、模具基础知识、制造工艺及成本等课程,同时,可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赴企业深入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生产及加工工艺等生产方面知识的学习,实现学生在生产规划、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第四,运营推广阶段是对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有阶段的拓展,可以与企业或与市场营销、广告学等专业联合培养,增加市场营销及品牌规划、线上/线下产品推广、文案策划与写作、图像获取与表现、产品运营、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课程,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市场策划的基本技能,课程安排满足人才的产品后期推广能力的培养。
四、“全流程”视角下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全流程是对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等总体流程而言的,是对于工业设计人才能力培养过程性、整体性的表述,目的是拓展传统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内容,培养具有前卫性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目标是提高市场对人才的满意度。然而,针对滁州学院“全流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而言,创新和创业模块、校企合作及市场化平台等是关键要素,不仅关系到滁州学院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型,影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滁州学院跨学科、复合型及前卫性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理念的实施,故而,需要进一步阐述。
(一)模块化课程的协同构建
基于“全流程”角度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是通过能力要求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合理配置,离不开创新培养模块、创业培养模块课程的相互补充,其中创新型课程与创业型课程的模块化划分,为教学内容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如图4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在以往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课程的基础上,对专业模块课程、综合模块实践环节课程进行拓展,即从创新课程、创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培训到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环节的合理配置,明确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融入到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以往课程模块基础上实现教学拓展。然而,创新课程、创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互为的结果,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其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进行创业实践。
图4 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校企链条式教学与生产的转化协作
“链条式教学”是对工业设计专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关系的描述,就“全流程”的角度而言,校企分别位于“链条”的上下游,能够在教学上进行相互补充与协调,通过“链条的传动”,工业设计专业与企业能够相互配合,不断地输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人才。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具有企业一线设计、生产、管理经验的教师稀缺,仅依靠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实践平台难于达成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借助地方企业、设计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学生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以“高校(初步理论+初步实践)——企业(深度理论+深度实践)”双向合作、链条式的教学方式与产品实际生产转化相结合,从而才能使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走向深度的、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市场化平台布局的形成
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办学应注重与市场结合的观点,促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以商品的形式推向市场。此外,工业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优化模具设计基础、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运用与地方企业接轨的设计软件与设计方法进行教学, 从设计流程上保证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3]其实,市场化平台布局是滁州学院建立一种市场化的对接平台,如校办公司、企业产学研合作,以及学生创业孵化公司等,可以通过平台将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切实发挥了市场化平台连接市场和促进教学实践的作用。此外,也可以考虑结合地方经济特征,结合一些生产企业的设计需求进行展开,可以是企业实际需要的招标设计,也可以对个别已完成项目按企业要求进行模拟实践。[4]通过市场化平台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产品运营推广知识的培养,是在前期创新设计教学基础上,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市场适应能力的方式。
五、结 语
通过从“全流程”的角度对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旨在明确该角度下对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要求及相应的课程设置问题,其对于改变当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教学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对当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流程的优化与拓展。“如果艺术创作的目的仅仅在于运用直接的或者类比的方式把自然再现出来,或是仅仅在于愉悦人的感官,那么,她在任何一个现存的社会中所占的那种显赫地位,都会使人感到茫然不可理解”[5]。同样,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载体不能仅仅是部分课程的叠加,所设计的产品不能仅仅是愉悦感官的艺术品,需要以“全流程”的角度,不同阶段能力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配合与贯通,以及关键要素的科学、合理的实施。同时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的协同支撑,并且在该模式下,需通过工业设计师生、企业设计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合理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