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研究
2019-03-14马艳芳
马艳芳
摘 要: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能动性更强,热衷参与式学习。因此,为营造更加适合用户学习的环境,高校数字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将实现资源的高度集成,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促进内隐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高校数字图书馆可利用技术、空间及空间服务等优势,建设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通过科学引导和建立组织文化等方式,提升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感召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1-0032-0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学习共享空间;能动型
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基础上提出深化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充分整合人力、技术及空间等资源,形成超越时空限制、信息无缝对接的空间,即学习共享空间。2014年,美国图书馆与情报资源理事会发布的与图书馆相关的预测报告指出,到2030年大部分图书馆将变为知识共享空间。2015年,在我国召开的图书馆学会年会上,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将变为知识、学习与交流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服务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更多图书馆在空间建设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借助先进技术建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营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型学习环境,将实体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相结合,将图书馆服务融入知识获取过程中,促进咨询、技术及教学等多个机构的合作,帮助用户提升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这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就是高校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心,是为用户提供技术、资源、指导与咨询等服务的场所[1]。它符合网络环境下用户的知识学习特点,能够通过无缝对接的资源和人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能动型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数字图书馆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知识学习特点
1.1 学习行为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习惯于借助信息工具进行在线学习及交互。很多学生从小就会利用数字化工具,十分热衷于新科技和新方法,对学习方式和内容也更加强调个性化,喜欢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而由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用户的在线时间不同,上网目的也更加多元化,因此他们具有多样化的学习行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有的是在线检索信息,有的是学习网络课程,有的则是将互联网作为社交工具[2]。用户不同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不仅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丰富,还要求其服务系统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高效性特征,以更好地契合用户的特点。
1.2 学习能动性较强
虚拟在线学习环境本身具有开放性与随意性特征,同时网络诱惑较多,用户若在学习过程中被干扰,会极大地降低学习效率。因此,用户要想通过网络高效获取知识,就必须有较强的自控力与学习能动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多为大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动性,同时乐于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心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伙伴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信息交互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还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1.3 熱衷参与互动式学习
在线虚拟学习环境使不同地区的用户能够即时沟通,形成多样化的学习社区与讨论群,使海量信息唾手可得。微信、博客等在一定程度上为知识的传递与分享提供了便利,满足了图书馆用户的交流需求。大学生更加热衷在线探讨,喜欢以新颖的方式交流新知识,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的知识学习特点将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变革服务模式,促使其以更加个性化的空间服务满足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群体化学习提供便利。而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就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强调自主、能动、协作式学习,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作用
2.1 资源集成与无缝对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学习方式日益多样化,对知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作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数字图书馆承载着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能。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以提供纸质资源为主,同时缺乏与其他部门的互动,而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出现改变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方式,这不但促进了高校与社会机构的协作融合,而且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资源的高度集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资源需求,创造开放、交互、共享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场所。例如,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就实现了与多个机构的协作共享,将多种资源整合于一站式虚拟学习环境中,同时配置灵活、多样、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了用户的虚拟交互式学习需求[3]。
2.2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可以为高校师生创造随时随地高效学习的场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以无缝、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然后主动推送给用户,激发用户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交流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文献检索、定题推送、科技查新等个性化服务,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依托数据挖掘与WEB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空间,能够汇聚更多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挖掘他们的行为习惯及兴趣偏好,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使他们感受便捷获取知识的新体验,吸引并扩大用户群体。
2.3 促进内隐知识的转化传播
不同用户间进行知识交流,可以促进内隐知识外化,使内隐知识得到传播、转化及共享。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汇聚了大量志同道合的用户,为群体化的知识传递创造了条件[4]。而空间内多样化的交互平台、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先进的学习设施和专业的引导,也为知识的转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图书馆员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引导用户通过信息分享和研讨等方式,将自身的学习经验转化为可视文字,使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其他用户对这些知识进行借鉴、吸收和应用,进而升华为自己的内隐知识,可以增加他们分享、转化与创新知识的动力。
3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思路
高校数字图书馆对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用户的学习能动性,创建能够提高用户学习效率的空间环境。
3.1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包括智能学习空间和传统学习空间,是用户学习的主要场所。其中,智能学习空间是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智能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对信息库中的数据进行科学转换,并根据用户需求及时做出响应,使空间学习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传统学习空间的学习资源与智能化空间的基本一致,但系统不进行智能推送,需用户自行检索获取,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相应的学习团体,进行信息交互和知识分享。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系统会根据不同用户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并对空间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管理[5]。
3.2 基础设施系统
基础设施系统包括管理模块、决策管理模块和集成数据库,为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的学习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资源超链接。其中,管理模块对各类数据进行高效管理,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空间使用准则,规范空间内的多样化活动[6];决策管理模块是该系统的基础,借助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等技术,负责记录大量的用户交互信息,制定与信息存储、空间布局、安全防护等有关的决策,保障数据运转的灵活性,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集成数据库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信息进行组织分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4 高校数字图书馆提升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感召力的措施
4.1 建立引导点评机制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运营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励与引导用户,可以根据空间知识传递的规律,建立引导点评功能模块,为用户的知识应用提供指导。在空间信息传递过程中,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对用户的不同观点进行整理分析和深入总结,并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点评,促使其传递给更多用户。学科馆员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用户,给予其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并参与用户的信息研讨过程,分析整体协作流程,不断提高群体学习的效果。此外,高校数字图书馆还应充分了解用户的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方式给予肯定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4.2 建立和谐的空间组织文化
高校数字图书馆创建知识学习共享空间,不仅需要配置多样化的资源与设施,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空间组织文化。文化是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持续运行的内生动力,也是吸引用户的根本所在[7]。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加强与多部门的合作,制定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沟通的策略,掌握用户对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需求与认知度,为用户营造适合协作、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限制,促进用户间的多向交流,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图书馆员和用户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化解管理矛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保障服务质量。
4.3 以虚拟空间促进知识创新
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虚拟空间,将多种资源整合到虚拟学习环境中,方便用户随时获取,这不仅能够促进信息传播,还为用户的自主能动学习创造了条件。高校数字图书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用户创造模拟真实环境的学习空间,以开放式课堂的在线研讨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习社区”虚拟空间就实现了馆藏资源与虚拟空间的无缝对接,且操作性强,对知识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是将资源、技术及人才等进行充分整合,并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一种知识服务模式,是提高用户学习能动性的有效途径。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高校数字图书馆应以知识服务为本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遵循知识传播、转移及共享的规律,为用户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然,杨建国.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问题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S1):38-41.
[2] 朱荀.高校数字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5):71-76.
[3] 刘哲.新媒体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空间创建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6(1):48-50.
[4] 邵广盛,杨光茂.高校数字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与服务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4):70-71.
[5] 赵苹.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互动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學刊,2017(1):80-84.
[6] 刘巧英.浅谈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图书情报导刊,2016(10):73-77.
[7] 郑蓝钦.浅议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