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SCCA水平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2019-03-14李安平刘洪梅李艳华韩素桂李婵陈艳梅
李安平,刘洪梅,李艳华,韩素桂,李婵,陈艳梅
唐山市人民医院1检验科,2核医学检验科,河北 唐山 0630000
肺癌不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病死率最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肺癌的病理类型是鳞癌和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仅占20%~30%[2]。临床上对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肺癌患者的治疗,预后是研究的重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前提是准确评估预后指标,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3]。用于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很多,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但大多数指标的特异性不强[4-5]。本研究选择了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6],以此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发现,SCCA在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特异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入院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③有精神疾病病史。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39例肺癌患者。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将139例肺癌患者分为NSCLC组108例(鳞癌47例、腺癌61例)和SCLC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5 ml,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离心半径为16 cm。留取血清,置于-70℃冰箱中,24 h内完成检测。设备选用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诊断试剂盒(美国雅培公司生产)。SCCA的正常参考范围设定为0.01~1.50 ng/ml,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SCCA水平。以SCCA>1.50 ng/ml为阳性判定标准,计算SCCA的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阳性率,以及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预后情况包括3年生存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GPS:1分为患者死亡;2分为患者神志不清,呈植物生存状态;3分为患者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分为患者轻度残疾但能独立生活;5分为恢复良好,生活正常[8]。随访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6.82±8.43)个月。随访方式:门诊、电话及随访信,部分随访资料来源于本院随访办公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的SCCA水平
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分别为(17.34±3.56)ng/ml和(17.71±3.08)ng/ml,均高于SCLC组的(11.82±2.4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44、10.345,P<0.05);而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C组患者、NSCLC组鳞癌患者、NSCLC组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36,P<0.01)。
2.2 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SCCA水平
108例NSCLC患者中I~Ⅱ期23例,Ⅲ~Ⅳ期85例。Ⅲ~Ⅳ期患者的SCCA水平为(18.22±3.87)ng/ml,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的(12.73±3.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5,P<0.01);Ⅲ~Ⅳ期患者的SCCA阳性率为68.24%(58/85),高于I~Ⅱ期患者的 39.13%(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1,P<0.05)。
2.3 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
108例NSCLC患者中SCCA阳性67例,阴性41例。NSCLC患者的平均GPS为(2.86±0.87)分,3年生存率为32.4%(35/108)。SCCA阳性患者的平均GPS为(1.62±0.37)分,明显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3.1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6,P<0.01);SCC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3.9%(16/67),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46.3%(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P<0.05)。
3 讨论
如何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最大限度降低肿瘤患者的病死率,既是临床肿瘤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不易攻克的难点,涉及预后评价指标的认识与掌握[9]。肿瘤的危害在于肿瘤细胞的转移与扩散,而肿瘤细胞可从原始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浓度非常低,很难被检测到。寻找可靠、便捷的预后评价方法和途径,明确、科学的评价指标,及时、全面探查肿物,是临床检验医学在肿瘤诊断领域的重中之重[10]。经过长期的探索,已有多种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其中许多肿瘤标志物可以通过外周血检测被发现,因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肿瘤患者的mRNA、CEA、NSE、CYFRA21-1、ProGRP和IL-2等都是努力的方向。研究显示,对于肺癌患者,尤其是NSCLC患者,一些常见的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较低,阳性检出率不高[11-12],一些学者和众多临床工作者主张进行多项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和综合判断,以提高阳性检出率。虽然多项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但是检测项目过多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受设备和技术所限,不少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条件,因此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发现NSCLC诊断中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SCCA是属于丝氨酸/半胱氨酸抑制家族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参与正常和恶变时的蛋白分解调控[13]。血清中存在游离SCCA1、SCCA2及与相对应的丝氨酸蛋白酶结合的复合物等,其中,SCCA1可抑制抗肿瘤药物所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SCCA2可抑制糜蛋白酶类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本研究显示,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均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CCA在NSCLC的侵袭和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NSCLC患者病情进展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同时发现,Ⅲ~Ⅳ期NSCLC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水平变化可能与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生长因子上调或血管生成等有关[14],检测SCCA水平有助于了解NSCLC患者的病情变化程度、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情况[15-16],提示SCCA可能成为诊断NSCLC较特异、理想的指标。GPS对各种肿瘤的预后都有指示作用,尤其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17]。本研究显示,SCCA阳性NSCLC患者的GPS明显低于SCCA阴性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阳性N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SCC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提示SCCA可能成为NSCLC的预后指标。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NSCLC患者血清中还存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等肿瘤标志物[18-19]。本研究尚未将SCCA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对比,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横向检测效果比较,尤其需要对NSCLC患者的SCCA及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进一步明确其诊断NSCLC的灵敏度及准确率。综上所述,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高于SCLC患者,且NSCLC患者的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