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3-14谭明,廖天志,向东华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1]。鼻咽癌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2]。其致病因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病毒因素、环境因素等。放射治疗是临床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式,而目前国内外常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探讨了IMRT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鼻咽癌的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八版[4]中的标准;②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TNM分期为Ⅱ~Ⅳa期;③卡氏评分≥60分;④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⑤具有影像学可测量的靶病灶。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③伴有严重的肝、肾、血液系统疾病;④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另外,选取同期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39~78岁,平均(57.7±13.2)岁;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3]]:角化鳞状细胞癌67例,非角化癌17例(分化型11例,未分化型6例);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52例,Ⅳa期1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9岁,平均(58.4±12.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入选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行IMRT。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放在身体两旁,头部采用热塑面罩固定,再使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定位。通过连续增加CT扫描量,层厚3 mm,扫描区域自锁骨下3 cm而上至头顶部为止,肿瘤靶区主要是肿瘤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等,靶区处方剂量为每次2.2 Gy,每天1次,每周5次,共30次。30次放疗后,给予患者复位,并局部缩野加量,使总量达72~74 Gy。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观察组放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及放疗前后的肿瘤靶体积。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在全部放疗结束后,对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可见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且维持1个月以上;疾病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或增大<25%;疾病进展(PD),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25%或出现新症状。缓解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84例完成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CR患者31例(36.9%),PR患者30例(35.7%),SD患者14例(16.7%),PD患者9例(10.7%);缓解率为72.6%(61/84),疾病控制率为89.3%(75/84)。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为(276.0±48.0)cm3,小于放疗前的(677.1±89.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8,P<0.05)。
2.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外周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NK细胞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s)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本组放疗前比较,P<0.05
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NK细胞(%)观察组(n=84)放疗前63.1±4.4a 33.7±3.1a 25.8±1.9a 1.3±0.2a 20.3±3.9a放疗后55.9±5.0a b 26.7±3.4a b 28.9±2.6a b 0.9±0.2a b 21.0±3.5a对照组(n=30)67.2±3.8 38.6±2.7 22.4±2.1 1.7±0.2 15.6±2.3
2.3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放疗前后,观察组的血清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g/L,x±s)
3 讨论
鼻咽组织是指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3],连接机体鼻腔和口腔,是机体重要的呼吸通道。EB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等均是鼻咽癌的致病因素[4-5]。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鼻症状,如耳鸣、鼻塞、听力下降等。鼻咽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低分化鳞癌,由于其病变部位比较特殊,手术治疗难以完全根治,因此临床上鼻咽癌的治疗常以放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IMRT已逐渐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中[6-7]。
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即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8]。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通过调节后,IMRT可使靶区照射剂量最大、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靶区的剂量分布最均匀[9-10],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对颅神经、颅底骨质及脑组织损伤小[11]。
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其中T细胞亚群起主导作用[12]。目前针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多的是外周血成熟T细胞以及其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正常情况下,机体CD4+/CD8+值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机体免疫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13]。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MRT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功能细胞对放射线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经过放疗后,患者功能细胞亚群会进行重新分布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14]。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MRT对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不明显。84例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缩小(P<0.05),该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说明IMRT对于鼻咽癌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
综上所述,IMRT对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因此在放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免疫功能的保护。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样本量不足,缺乏多中心的研究。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取得更客观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