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负压置换疗法配合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2019-03-14
518034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慢性鼻窦炎属耳鼻咽喉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1]。不使用手术治疗时,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没有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但非手术治疗周期过长,不良反应较大。而使用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不足。所以,在近几年,鼻窦负压置换疗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上。为探究负压置换疗法相比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的优点,本文整理了慢性鼻窦炎患者150例的治疗数据,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11~52岁,平均(20.1±1.5)岁。本次研究抽选的患者都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考原卫生局制定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2]。排除鼻息肉患者,经检查后发现,鼻窦腔黏膜有肿胀现象,密度高于正常。大部分患者中鼻甲、下鼻甲肿大,嗅裂有黄色黏稠样鼻涕,少部分患者鼻窦区有压迫痛觉。患者临床有鼻塞、头晕、恶心、嗅觉障碍,严重患者还伴随记忆力大幅度衰退等症状。所有鼻窦炎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被随机抽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求他们采取仰卧位的姿势,头要向后方仰,肩膀下要垫枕头,保证鼻孔向上。用棉签蘸取1%的麻黄碱,在鼻镜下放于患者两侧鼻道中保持5 min,让中鼻道黏膜能够充分收缩,之后清除鼻腔内流出的鼻涕,再开放多组窦口,将棉签取出。将3滴1%的麻黄碱滴入鼻腔,使各组鼻窦口更加开放,之后用0.5%的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3次/d,2~4滴/次,持续滴2周。滴鼻的同时,患者要口服鼻窦炎口服液和头孢氨苄胶囊,4次/d,持续2周。②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窦口开放和口服药剂要保证和对照组一致。此外,将0.5%的庆大霉素针、麻黄素、地塞米松针混合成鼻腔液,滴加3~5滴到一边鼻前孔,缓慢揉动两侧的鼻翼,保证中鼻道的药液均匀分布。让患者持续发出“开”音,捏住患者两侧的鼻翼,让鼻甲旁侧鼻孔关闭,闭塞的情况下治疗单侧鼻孔。将置换橄榄头与吸引器连接,打开吸引器并且间断抽吸,频率保持在3~5次。
观察指标:分无效、有效、显著、痊愈4个指标。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CT检查没有丝毫改善或病情加重。②有效:治疗前后症状和CT检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显效:鼻流脓涕、鼻子堵塞、头痛、恶心等现象有显著好转,只有少许的黏脓液能够被鼻镜检查出来。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讨 论
慢性鼻窦炎归属于耳鼻咽喉科,是一种化脓性炎症,经常发生于鼻窦黏膜。大部分情况是多窦一起感染,并扩展到骨质,慢性鼻窦炎的病理发展过程与人体的生理学、鼻窦解剖学密切相关[3]。因为鼻通道黏膜肿胀,导致鼻阻塞,造成面部组织缺氧,提供给多种病原菌生长、繁殖合适的环境,导致鼻窦多次、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鼻内镜条件下负压置换治疗的原理方面,患者软腭上举之后能够封闭鼻咽的后腔,在此情况下鼻腔处于负压条件,鼻窦内部的压力较大,窦内脓液经过窦口排入患者的鼻腔之后吸除。在软腭复位之后,鼻咽腔以及鼻腔向外界开放,这时鼻窦负压同时鼻腔正压,鼻腔当中的药液就能够借助于窦口进入到窦内,循环反复之后,鼻窦内以及鼻腔的正负压持续变化,发挥治疗的效果。在抽吸的时候,能够持续调整橄榄头在患者鼻腔内的角度以及深度,从而生成最大的吸引力,使得脓液能够顺利排出。因为脓涕以及脓液持续下降,缓解了对鼻甲产生的刺激,不过急性鼻窦炎容易出现脓液流出而扩散感染,所以需要认真进行操作[4]。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鼻窦负压置换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对慢性鼻窦炎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度高,痛苦程度小,不良反应小,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