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与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思考

2019-03-14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谱例和弦声部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一、有关音乐听觉分析的科学方法论

(一)听辨音乐的方法论概要

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的优劣有着极为关键的关系。科学的方法,可以提纲挈领,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触类旁通,更可以使学习的进程缩短。科学的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方法来自实践。方法,只有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P74)足见,只有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算得上是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成效。

正确的方法首先来源于思考与判断。思考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是在思想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综合是在思想中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为一个整体,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统一的东西”[1](P74)。

听觉训练中的思考与判断认识某一音响的具体类别时是十分关键的,判断是指确定其音响属性的整个思维过程。比如一个大小七和弦,之所以判断它为大小七和弦,是来源于对它的结构部分的具体分析,它是一个大三和弦加一个根音上方的小七度,或者是大三和弦上加一个不协和的因素等。判断就是依据这些各个部分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和判断。

听觉训练中的科学方法,正是指在听到某个音响时,务必要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对该音响的属性、各部分和各方面进行周密的思考,并进一步运用综合、逻辑推理的思考。这个过程如能形成一种有顺序、有步骤、有层次而快速的习惯,它就成为一种方法。这是一个缜密地思考与逻辑推理的理性过程,而绝不是靠主观感觉和揣测。因为主观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如“人耳对音色的辨别能力也有许多奥秘之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模糊识别功能。形制完全不同的胡琴发出的声响,如用仪器测试,其结果大相径庭,但人耳却可以把它规为一类。”[2](P4)

(二)小法与大法

所谓小法,就是具体的定法,是具有解决具体的技术困难、指点迷津、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所谓大法,是定法之升华,称不定法,主要以“悟”与“道”为目的,侧重从内质、本原、整体上把握的方法。

举音乐记忆能力的大法为例:大家都知道,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记忆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关于发展音乐记忆力的方法,这里着重提出的是意义的记忆法,也就是逻辑的记忆法。所谓意义记忆法,就是有意识记忆的一种。“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理解,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3](P372)使用这一方法一定要和理解、思考、联想、兴趣、毅力、意志等心理因素相联系。也同诸如重复、循序渐进、重点、强化、规律、系统、发展特征、启发诱导等学习方法相联系。如果因势利导,重视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记忆力就有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音乐的记忆,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说死记硬背没有用,而是说靠死记硬背就等于没有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充分地运用意义的记忆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音乐的特点和规律中挖掘可供记忆的线索和依据。无论单声部或多声部音乐都要从音乐本身所呈现的特点和规律中挖掘可供记忆的线索和依据,以便使音乐的记忆有线索可依据和有规律可遵循。只有这样,音乐记忆力才可能在一个可靠的逻辑与规律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才可能使训练的成效显著。

从单声部音乐的角度讲,要以高度发展的对音乐各个基本要素及知识(节拍、节奏、音调走向、调式、起落音以及旋律的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等)。如重复、变化重复、模进、变化模进、乐句与乐句中的平行结构与对比结构等。以这些作为记忆的线索和依据。

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听写,要以高度发展的对和音进行的规律、和弦色彩、和声功能、多声部织体手法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作为记忆的线索和依据。如复调模仿式二声部,有简单模仿式、卡农模仿式和自由模仿式等。简单模仿式是模仿部分对先进入的声部只是部分的模仿(见谱例1);卡农式模仿是对先进入的声部要严格的模仿(见谱例2);自由模仿式即对先进入的声部随意的模仿等。还有一种是对比式复调(见谱例3),对比式复调是两个声部旋律各自独立并形成相互的对比。

谱例1:简单模仿式

谱例2:卡农式模仿

谱例3:对比式复调

这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运作出一套听辨音响的方法,也称“四十字诀”。这一方法包括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八个字,共四十个字。五种方法包容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和声序进、曲调以及多声部音乐的听辨与分析。对于听写、听觉分析、视唱等环节都适用,可以说是音乐听觉训练的基本方法。

1.相互印证,归调无变。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在听辨旋律、和声音程与单个和弦时,为了快速分辨其具体音,将音归纳进一定的调式(首调)内认知,只要是归纳进调式里,一般是不会出现变化音的。如果确实没有出现变化音,也就证明是归纳进调式里了。这一方法可以用“归调”与“无变”加以概括。也就是说,使用这一方法,其结果是:归调是无变的必然,无变是归调的佐证。

谱例4的和声音程是小六度,如果按照“归调无变”的方法,只能听31(大调)、64(大调)、75(大调),或是前三者的自然小调。此外,再没有别的了。再如谱例5是一个减小七和弦,归纳进调式里,只能是7 2 4 6四个音。就是“归调无变”的方法内涵。归调无变正是一种首调听觉,这对于绝大多数不具备绝对听觉能力的人来说,是广泛适用的。

谱例 4:

谱例 5:

2.模式结构,内心默念。

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提法和角度不同而已。这里主要指分辨和弦的性质与名称(从色彩上听辨)而言。如大大七和弦以1 3 5 7、4 6 13为模式;小小七和弦以2 4 61、61 3 5 或 3 5 72为模式。这些全是一种首调听觉。它是运用减少唱名词汇的原理,使听辨与识别简单易行,对于大多数相对听觉的人是适合的。

3.灵活机动,等音转换。

等音,在音乐实践中是十分有趣而又常见的现象。所谓等音转换,是指前面的音与后面相连的音处于唱名不同而音高相同时(以十二平均律为准)的一种关系转换的方法。这里指无论是横向旋律的连接,还是纵向和音的连接,对已经感知到的音,可以视其以后的发展用等音替代的方法灵活地加以改变。比如下面的旋律连接(见谱例6)。

谱例6:

王光耀

谱例6是一首等音转换的听写乐曲,前调为降E宫调式,后调为B宫调式。前调的最后一个音是后调的开始音的高八度,恰好相互为高八度的等音。用这种等音于以转换的方法,听辨和视唱都会变得比较容易。

4.纵横兼顾,孰快孰先。

笔者曾在《论音乐听写》的“多声部听写及其记法”里提到过“纵横兼顾”的听觉运用方法。它的含义是:在听多声部音乐时,在对待横的旋律与纵的和音的织体线条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哪个先哪个后的固定方法。而是应该从纵横两个方面灵活地掌握。也就是要随机应变地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来对付。所谓孰快孰先,就是横着先感知,就以横的线条感知为依据;纵着先感知,就以纵的立体感为依据。而且必须时刻灵活运用,随时纵横兼顾。

谱例 7:

如果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写出谱例7的具体音,其第一个和弦的上声部升1,到第二个和弦的上声部降2;再依据两个和弦的上声部升1和降2是等音,这样很快明确两个上声部为不同唱名而同音高。其他两个和弦的四个音和三个音,再依据纵的关系很快就知道,前一个和弦是3 5 6,是D大调的D三四和弦。同时也知道,上声部的音是降2,很快就明确,下声部的两个音是4与降6,应该是降D大调的主六和弦。

以上听法要求学生对各类音程与和弦的结构必须十分谙熟,否则,仍然无法熟练地运用。

5.天衣无缝,精琢细练。

这里泛指以上的四种方法,必须经常复习并精心地磨练,才能达到灵活运用和万无一失的境地。

其实,任何方法,若想使其成为运用自如的手段,就必须在练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分析和唤起想象与联想等因素,只有前面所说的这一系列的条件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并能达到快速,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谈得上达到了真正地掌握。可见,不断地复习,精心地磨练,才是达到运用自如地必由之路。

二、专业教师队伍的能力现状

在我们国家所有的音乐艺术院校中,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队伍相比其他音乐专业来说较为人数最多。主要是因为视唱练耳课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学程比较长,这是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本专业的研究生学历。而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都不是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大部分原是大学的钢琴、声乐、小提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对他们来说,欲从事一种新的专业,是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他们都扛过来了,而且通过辛苦地自学逐渐地胜任了教学工作,不少人还将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他们将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清和高度执着、敬业的精神,为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奉献了大半生。但由于无法自己做主的原因,本来相关理论基础就比较欠缺,再有作曲理论的欠缺,尤其是哲学与心理学没有学过(以上三门学科对从事视唱练耳教学非常重要)。由于上述专业知识的欠缺,从事本科教学尚且困难,而要从事研究生教学就更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只有一个办法。这办法就是:这部分中老年教师必须痛下决心,以崭新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自身的知识储备。首先要改变观念,自觉地给自己肩上加重担子,努力战胜自我。缺少什么知识就努力地补什么。当然,最好是自学。因为听老师讲课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自学是主动的学习。自学必须开动脑筋,更可以停下来查找有关的工具书,细致地推敲、琢磨。可以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道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是这个意思。还要充分运用相关的知识结合联想进行学习,这样,肯定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尤其重要的是,尽快地实现两种角色的转换:其一,尽快地实现从经验型向哲理型的角色转换。其二,尽快地实现从教师型向学者型的角色转换。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种角色转换必须完成,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是研究生导师,而且即将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任务!

猜你喜欢

谱例和弦声部
“传术音乐”吉他教学(五)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