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2019-03-13戴兰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体验式高中数学

戴兰娟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高效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而言,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功能.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体验情境、开展体验过程、设计体验作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枯燥性,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能够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化,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认为,如果教师不能够全面激活学生的积极情绪,不能保持其内心和智力的亢奋状态,过分着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只会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生发冷漠的厌学情绪. 如果在具体的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快乐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只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使学生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数学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这样才真正有助于提升学习的兴趣,由此才有助于生发积极的情感[1].

例如,在教学“通项公式”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珠穆朗玛峰的实际高度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可以轻松地回答,然后教师这样引导:“如果将一张纸对折,究竟能有多高?”很多学生都认为如果将一张纸对折是折不出多少高度的. 接下来的环节,教师就沿着一张纸持续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不断增长的高度. 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如果将一张纸折叠100次之后,可能会有多高?学生们纷纷进行猜测.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将一张纸折叠100次之后有可能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学生听到了这个结论以后,个个目瞪口呆.

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的这情境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渴望探知究竟的情绪. 实际上,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和现实生活都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选择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2. 创设问题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式体验情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极限”这一内容时,在导入环节引入了“蜗牛爬杆”问题:“一根一米长的竿,蜗牛每次爬都会剩下一半,第一次爬50厘米,第二次就是25厘米……”教师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面的探讨,学生必然就能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心态开展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开展体验过程,优化数学学习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活动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体验的过程,以此优化他们的数学学习.

1. 借助游戏体验,提升记忆效能

对于高中数学知识而言,所有的公式和概念才是支撑高中数学知识的主要架构,是完成学习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所以其核心在于记忆. 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显然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极不吻合,更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而体验式教学则可以结合相应的游戏,帮助学生提升记忆效能.

例如,在教学“几何球体”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以球的表面积公式V=4r2为依托设计了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其主观能动性,降低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又强化了记忆. 这个游戏设计如下:提前准备好四张卡片,并在每一张上面分别印上r2,而且这四张卡片刚好可以将一个球面贴满. 教师将这四张卡片分别发给四名同学,对他们进行两两分组,然后开展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两两对抗的获胜者可以得到一张卡片,最终的赢家可以获得四张,由他将这些卡片贴满球面.

这种游戏活动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充分体验,使他们对这一理论知识产生了更深层面的理解与认知,强化了记忆.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借助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快速入情入境,展开对知识的深入探究.

2. 借助实验体验,经历知识形成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每天都面对大量的概念、定理以及练习. 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既降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椭圆的定义”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画椭圆”的数学实验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块木画板、一根铅笔、两枚钉子以及一根没有弹性的细线. 首先将两根钉子钉在画板上,中间隔开一段距离. 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根钉子上,之后借助铅笔尖拉住细线,慢慢地在画板上移动,就能够得到一个图形,也就是椭圆形. 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椭圆的形成过程,对椭圆的定义产生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模拟椭圆的形成过程.

以上案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文字知识更具体、更形象,既强化了学生的体验,又提高了教学效能.

3. 借助交流体验,开拓数学思维

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体验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交换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使他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数学问题,通过分享既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成功,同时也成为对自我提升的有效激励;合作交流中可以实现自我反思,由此深化对知识的体验与认知,掌握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基于彼此体验的方式感受合作交流过程中的成功与喜悦[2].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直线和圆”这一内容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过点M(3,0)作直线l,与圆O:x2+y2=16相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的斜率. 基于这一道习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与合作,先在组内探讨,完成小组总结之后得出最佳解法. 有的学生选择了拼凑法,也有选择判别式法,等等. 当学生在经过交流与合作之后,竟然发现可以自主归纳出多种较好的解题方式,自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思维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这对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计体验作业,促进知识内化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與拓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体验式作业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1. 设计生活化作业,促进知识内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数学作业量极大,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沉重的课业负担. 所以教师必须要对作业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构与规划,要能够和学生生活相关,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完成作业.

例如,在教学“线性规划”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某人期望以不超过5万元的投资金投资项目A或者B,根据预测,这两个项目最大的亏损率大概为20%以及10%,而其最大盈利率大概为100%以及50%,假使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在0.9万元以下,求怎样对项目A,B进行投资,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盈利. 在这一作业中,既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运用,同时又链接了学生生活,检验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的素质教育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偏离,所以针对作业的设计,教师需要考量的重点就是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检验,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 每天所布置的作业最好和当天或者近期所学习的内容相关,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才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巩固和提高知识的目的[3].

2. 设计拓展式作业,促进知识内化

实际上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基于课后作业完善对知识点的巩固以及拓展,所以对于体验式教学而言,最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保障课外知识点的拓展.

例如,在“椭圆的定义”一课中,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仅仅只能了解椭圆的画图方式以及定义和性质. 教师可以布置和椭圆的面积相关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可以生发对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可以基于定义等展开拓展研究,从而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实践指导功能.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数学讲座或者生活常识等,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此必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是顺应教改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适合大范围推广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克玉.探究应真实合理 教学需注重逻辑[J]. 中学数学教学,2017(3):4-6.

[2]  王祥友. 谈让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增长点[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4).

[3]  黄静. 核心素养引领,践行数学真阅读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2018(3):37-38.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体验式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