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2019-03-12刘慧
刘 慧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1620)
一、引言
国际收支反映了国家对外的经济状况,国际收支失衡会对一个国家的汇率、货币供应量和产业结构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个国家都把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2002-2016这十五年期间,我国的经常项目余额由354亿美元增加到了1963亿美元,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为我国带来充足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人民币汇率攀升、贸易条件恶化等结果。对于如何解决经常项目余额不平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需要我们对引起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讨。基于宏观经济领域的国内吸收理论和双缺口模型,经常账户余额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由此可知,引起储蓄和投资变动的经济变量必然也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国内的储蓄和投资。人口结构背后代表的是劳动力因素,通过索罗增长模型可知,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我国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优势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但是自从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以来,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劳动人口的减少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养老储蓄和投资的增加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国内和国际收支平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数从2002年的320.5万人增加到了2016年的748.6万人,人口的教育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个人对教育的储蓄和投资也在不断加强。除此之外,2002-2016年我国未婚人口比例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由2002年的19.5%增加到2010年的21.6%,之后又下降到2016年的18.9%。人口婚姻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个人的结婚储蓄,特别是在如今房价居高不下的状况下,婚房储蓄更是不断攀升。基于此,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弄清楚人口结构的具体指标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方向与程度,进而对国家的宏观政策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二、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经常项目占比CAB(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P的比例)。
解释变量:年龄结构AGE,包括老年抚养比ODR(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少年抚养比YDR(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总抚养比TDR(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教育结构EDU(6岁及以上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占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例);婚姻结构MARRI(15岁及以上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例)。
其它经济变量:经济增长率GROW(各省人均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INDUS(各省每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例);财政支出占比GOVER(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贸易开放程度OPEN(各省进出口总额(使用当年汇率转换为等价的人民币)占GDP的比重);实际有效汇率REER(由WDI数据库中得到国家整体的实际汇率,再使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各省CPI进行调整得出各省自身的实际有效汇率)。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时间跨度为2002-2016年。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7)、《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数据分析和实证估计均采用Stata 14来完成。
表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与实证结果
(一)模型设定
建立如下基本的回归模型:
i代表省份,t代表时间,j为人口结构解释变量的个数,k为其它变量的个数,α代表常数项,Xjit代表人口结构解释变量: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婚姻结构。Zkit代表其他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占比、贸易开放程度、实际有效汇率。μi代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实证结果
1、F检验和Hausman检验
在上述计量模型中,年龄结构选择老年抚养比为模型(1),选择少年抚养比为模型(2),选择总抚养比为模型(3)。下表的检验结果显示,均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模型估计结果
表2 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
采用LSDV(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法来进行模型估计。
表3 参数估计结果:C AB为被解释变量
上述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F统计量的值表明模型的整体回归效果比较显著;可决系数均大于一般情况下可接受的可决系数值0.8,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高。
由上表的参数估计结果可知:
在人口结构解释变量方面,年龄结构中的老年抚养比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少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为正且显著,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周期假说之谜”。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来看: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增加个人的预防性养老储蓄,但国家养老保障等制度的健全使养老预防性储蓄的增加量并不能显著影响经常账户;少儿抚养比的提高会增加个人对子女健康和意外等方面的预防性储蓄,并且显著提高了经常账户盈余。教育结构中教育水平的提升会对经常账户产生负向不显著影响。教育储蓄会提高经常账户余额,但是拥有高教育水平的个人往往会有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促进了相关方面消费和投资的增加,降低了经常项目余额。两种作用相互影响下,负向超过了正向作用,但仍不能占据显著的主导作用。婚姻结构中未婚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经常项目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占婚姻储蓄绝大部分的婚房储蓄增长较快,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逐步显现,对内吸收的减少刺激了出口并增加了经常账户盈余。
在其它经济变量方面,经济增长率正向影响经常项目余额;产业结构负向影响经常项目收支,主要是产业结构优化需要较多的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投资,从而降低了经常项目余额。政府支出对经常项目余额产生不利影响,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我国财政与经常项目之间支持“双赤字假说”,即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并存。贸易开放程度对经常项目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贸易开放程度在促进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进口,因此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不显著。实际有效汇率与经常账户余额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只有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在本文研究样本区间内该条件并不符合。
四、结论与启示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已经成了学术界不断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选取了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量外,还增加了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人口教育结构和婚姻结构变量。研究发现对经常项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的指标有:少年抚养比、总抚养比、未婚人口比例和人均GDP增长率;产生负向影响的指标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政府支出占比;影响不显著的指标有: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老年抚养比、贸易开放度和实际有效汇率。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论主要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一)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年龄结构的“生命周期假说之谜”表明我国的预防性储蓄处于较高水平,不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降低居民的储蓄动机,促进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提升。从长远来看,国内经济活力的提高会起到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作用。
(二)控制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个人的结婚成本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物价特别是房价水平的过快增长。由结婚储蓄所造成的经常项目盈余的增加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使物价和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才能进一步促进内需和经济的增长,为改善经常项目收支提供长久动力。
(三)控制公共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
财政支出与经常项目余额的“双赤字”现象表明,如果不进一步抑制近年来较高的地方财政赤字和财政债务,必然会导致国内经济内部失衡的加剧,最终会传导到经常项目收支上,导致国际收支的外部失衡。
(四)加强内外经济政策之间的联动性
理论上讲,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改善贸易结构,增加经常账户盈余。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反而降低了经常账户余额,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并未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对外贸易的政策上,二者之间的联动存在包括汇率在内等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内外政策的联动机制,才能在实现内外平衡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