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分享场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9-03-11薛静云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那如何“提高”呢?搭建“阅读分享场”进行阅读教学便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其基本要求为:要从课内走到课外,要聚焦具体的学习任务,要充分发挥主导性和主体性,要拓展分享的空间等。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分享场 语文核心素养 操作模式

可以说,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学生“多读好书”。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多读好书”呢?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只对“阅读分享场”进行讨论。

一.搭建“阅读分享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笔者所在学校的黄芝洁老师曾对高二年级323人的课外阅读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你最喜欢哪类书籍?——经典名著30.5%、网络文学47.9%、畅销书36.5%、卡通漫画29.1%、杂志24.8%、微信微博图文等35.9%、其他25.4%;2.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可能促使你课外去阅读?——家长阅读影响0.9%、教师指导影响6.2%、媒体网络等宣传影响20.1%、同学交流影响27.7%、自主选择37.6%、其他7.4%;3.阅读一本好书后你会怎么做?——分享给他人56.6%、做读书笔记10.5%、运用到写作中去45.1%、看过就算了26.1%。

从第1项数据中可看出,“电子阅读”在中学生中地位最高,纸本阅读的“快餐化”也很突出[1],然而,作为“人类价值选择”结果的“经典名著”[2],或者说这些“支撑着人类文明”的书[3],却处于很次要的地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2项数据显示出,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师占不到7%,家庭占不到1%。由此可见,在农村高中生中,阅读还是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当前网络阅读资讯浩瀚无边而又泥沙俱下,教师和家长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的阅读处于一种茫然无序的状态。学生对于自己“应该读什么和怎样读”缺乏高度的自觉[4],只凭本能和习惯,阅读质量很难把控。高中生阅读如果不能得到教师的引导,他的阅读层次往往会停留在粗浅的阶段[5],多数高中生尽管读了书,但是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并没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第3项数据则表明,阅读一本好书后“做读书笔记”的比例最低,只占10.5%,由于“记笔记”能够“增进阅读效益”[6],所以这一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但学生中想“分享給他人”的高达56.6%,则很令人欣喜。由于分享能够增强阅读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学习,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分享平台,通过规划和引导,建立起良好的阅读生态,推动学生“多读好书”,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阅读分享场”的基本要求

其一,要从课内走向课外。

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才”,就必须让“学生必须走大量阅读的道路”[7]。而由于原有的课本不能完全抛开,所以既要教好“法定”的教材,又要积极“沟通课内外”[8],尽量让学生学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阅读并进行分享,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如在上《苏轼词两首》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苏东坡的生平简介制作成PPT在上课前展示并解说。之后我推荐了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2——苏东坡》这篇短文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书的阅读。并且对苏东坡人格魅力中的“豪”“民”“心”的三个主题展开研讨。这样,从课内的两首词走进课外的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主题。学生从走近词人到走进词人,从走近一个作家到另一个作家,从走进一本书到走进一个时代。在教师的引领跟踪下,学生的阅读动态过程和课外阅读量得以把控,课堂上营造的“阅读场”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可能。

其二,要聚焦具体学习任务。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认为人一生的阅读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而高中生的阅读应属于“多重观点”阶段,这个阶段呈现了一个个体从初级阅读者逐渐成为成熟阅读者的蜕变过程,是提高阅读素养最重要的阶段。但现在很多高中生的阅读“求速度”、“求效益”[9],碎片化、卡通化、娱乐化阅读相当普遍。而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轻阅读尤其是网络的浅阅读状态,就会越来越远离甚至放弃“更有利于精读和沉思”的“书籍阅读”[10],从而损害阅读品质,造成思维能力的衰退。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一般地阅读内容外,还应该聚焦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分享任务,以此来“促逼”学生对阅读内容作思考、探讨,从而增强他们细致的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如在指导《苏东坡传》的整书阅读时,笔者针对阅读的三个阶段,分别布置系列的具体的学习任务。

第一阶段:完成各章配套练习;绘制苏东坡一生游历足迹图,并标出时间、地点。

第二阶段:围绕“豪”“民”“心”这三个核心人格分组制作ppt并当堂进行解说。(必须结合文本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他人、典型诗文等等来佐证。)

第三阶段:撰写读书笔记择优展出;与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2之苏东坡》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黄州突围》进行比较阅读。

第一阶段的任务指向了了解整部书的大概内容和传主的人生轨迹,学生需要依照书后面的大事年表来分析确定其人生曲线中的转折点;第二阶段的任务指向了传主的主要人格特征,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筛选事件和诗文来确定了;第三阶段的任务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并与其它两篇作品作比较阅读,才能了解到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开始并不是像林语堂笔下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潇洒和淡然,也有惊慌、恐惧和狼狈,这种“人之常情”会让苏东坡的人格更可爱,更伟大。为了完成上述分享的任务,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文本、查找信息,并梳理、分析、讨论、协商,这样,以任务驱动学生阅读、思考与探讨,培养和发展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师生共同建立一个阅读的大课堂,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学习成果,这无疑能够推进共同阅读、深度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表达、思维、审美等能力。

其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阅读分享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受到保护,教师也应该有必要的干预。一方面,加强师生互动、经验分享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个性解读。另一方面,又应该有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引,否则,问题的讨论很可能只停留在肤浅表层,缺乏思维的深度和认知的拓展。像上述进行《苏东坡传》的整书阅读中,如果没有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来助推,通过课堂阅读分享来引导的话,学生的阅读很难达到深刻和创新的思维层次。

三.“阅读分享场”的操作模式

1.课前十分钟分享模式。

每周安排2到3次的课前10分钟活动,包括名著阅读分享、课内有关作家作品介绍、学生读书笔记分享等等。不论是哪种形式、内容,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才会有成效。如在讲到辛弃疾作品时,笔者先要求全班分组制作PPT来简介辛弃疾的生平,然后抽取一组派代表进行讲说,其他小组补充。接着再推送一篇朋友圈热文《“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热血》,此文笔风幽默诙谐,把作者英雄的一生、传奇的一生、诗意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这样的阅读交流和师生互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表达、鉴赏能力。

2.整书阅读分组交流研讨模式。

刚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把“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当作一个最重要的课程学习任务内容列出,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契机,让学生在这一个月内集中精力完成同一部经典名著的整书阅读。然后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并在这个学月中每周安排一节课,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阅读分享。

除上述利用课堂45分钟的两种模式外,在互联网普及状态下的今天,搭建“阅读分享场”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如利用手机微信QQ群来交流阅读经验,展示阅读成果;模仿弹幕、回帖、推荐语等方式进行互动和评价;等等。

总之,搭建多样的“阅读分享场”,把课内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建立师生共同阅读的“大课堂”,对于增加高中生阅读量以及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5.

[2]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3.

[3](日本)斋藤孝.超级阅读术[M].赵仲明,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34-35.

[4]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下),2005(12):91.

[5]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6]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讀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

[7]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

[8]陈宝红.在高中课外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8(06):101.

[9]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6.

[10]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YQJK345,项目负责人:陈宝红)

(作者介绍:薛静云,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彩塘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