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探讨
2019-03-11邓淑冰
邓淑冰
摘要:数字影像艺术是一门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形式。数字化影像艺术包含图像、摄影、电影、电视、数字媒体等多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影像艺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艺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数字化 影像艺术创作 审美价值 分析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183-03
一、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
(一)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语言特征
视觉是人类认识大千世界,获得信息的最有效的感知方式,也是人类接受信息量最大的一种知觉方式。视觉艺术创作的语言特征是以各种视觉信息形态、色彩等元素构成视觉信息物。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尽管在艺术语言和表现上与影视技术比较接近,与传统艺术创作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从艺术创作的本质上讲,数字化艺术创作设计上已经对影视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原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都进行了重构和拓展。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在创作语言上有一个新的界定,也就是运动的视像再现性和高度的假定性综合,突出的标志是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最高度的综合。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并不是完全的逼真写实、夸张、变形等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元素去构造一个充满奇趣、快乐、完美的艺术世界,数字化影像视觉艺术创作的假定性正是出于他的非物质的制作手段。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另观众明知是假却仍然为之动容,向观众阐释了一个与现实不同魅力无穷的梦幻世界。
(二)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审美价值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中,造型与展示的审美能力得到大大拓展,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对空间的占有,吸纳了影响艺术中运动和声音两个构成要素。另外,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还增加了听觉感知以及时间流动两个新型审美维度。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追求风格和设计语言,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成为当下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创作形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展示的手段,尤其是数字化的功能特效,将艺术创作提高了到了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能够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愉悦度,无论是对自然形态的夸张而创造出的虚拟形象,还是制造出的幽默的、荒诞无奇的故事情景都能够给观众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和愉悦感。
数值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是最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水彩、油画、雕塑等所有艺术创作手段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影像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激发艺术创作人的创作灵感。
二、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
(一)高扬人文精神
高扬人文精神是数字化影像藝术创作的审美价值之一。几千年来,探求美、发现美、追求美一直都是人们的坚持不懈的趣味之一,随着人们审美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审美趣味性也发生了调整。人们追求的美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不同的人对美的追求态度、喜好都存在差异。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是通过一定的艺术符号来反映客观事物,外加艺术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取向以及感情色彩从而创造出具备审美价值的作品。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能够将现实事物的理性美、人文精神艺术美相结合,满足观众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判断。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为人类创造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数字化影像创作中的人文精神,不能完全独立于时代,应该紧紧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坚持批判的激情和理性审美相结合的眼光。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不能完全通过高科技自动化快速地大量复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人文精神必然荡然无存。
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创作时应该以影像技术为依托,将生活、人性的美结合到虚拟影像中,以虚拟影像为载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人文信息,诠释人文精神。
(二)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要实现自身的审美价值,必须充分了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喜好。过去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以各种艺术形式通过某种艺术载体展现融合自身审美理解、审美取向的艺术作品,对于受众的审美则较为忽视。然而现代社会则不同,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应该更加重视受众的审美取向和喜好。艺术家和普通受众的审美几乎无交集可言,但是雅俗共享是现代社会的审美价值追求方向,因此,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作品应该让广大观众所接受,将受众层次降低、拓宽,使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能够发挥到更大作用空间和群体中。坚持“雅俗共赏”应该是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美学追求方向。
随着社会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当前社会的文化形态已经不是完全有文化主导,艺术受众群体的拓展和延伸是市民大众作为其艺术受众的标志。大众文化在于与艺术创作格格不入,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创作的新颖度和可理解度、可接受度更加广泛。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不仅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艺术审美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创作时为了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可以以“陌生化”的创作手法,使观众产生新鲜感、代入感。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创作时,使用“陌生化”手法应该适度,过于陌生会使观众无法理解或接受。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变化,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时应该坚持“雅俗共赏”的审美原则。
(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手法。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手法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技巧、方法特别丰富,并且千变万化,电脑特效为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漫是数字化影像创作常见的表现形式,其创作思维和创作形式也不断拓展和进步。
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将本质的现实融于直观的真实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中最大限度的表现主观世界。 2.能连续运动,以拍摄对象的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可以通过镜头中人物的运动或者摄像机的运动,表现出时空的穿梭感,适应审美的需要。
3.通过镜头内部的连续移动营造时空的连续变换,也有鏡头外部组接的时空跳跃,可以扩大和压缩现实时空,从而使用艺术审美的需求。
(四)间离效果与人性化价值
间离效果是所有艺术创作手法中必须存在的一种形式,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俗的讲,间离效果与现实中人们的视觉感官所感受到的现实状态下的层次感而对虚拟的艺术作品感知到其有“距离感”。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一直强调的艺术创作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间离效果。在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中,无论是漫画风格还是写实风格的动画,都需要对取自于自然或者产生于想象的形象进行夸张、归纳的主观创造,使艺术家充满创作灵感。数字化影像审美价值通过与观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从而满足观众对审美需求。另外,数字化影像艺术的间离效果在制作方式上与众不同。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能够对大限度地体现出不同创作者的情感和心理轨迹,同时也能够显现出数字化影像创作者人性化的内在价值。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创作时,设计师在描绘与设计每一个人物时都为其设定了现实中人物存在的性格特征,并且为每一个人物都设定了形象与动作。不难发现,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形象受到设计师的主观艺术影响,因此,艺术设计师在创作时应该结合现实世界、结合受众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字化影像艺术作品不脱离于现实,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拉近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数字化影像作品在创作时,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恰恰诞生于此,也唯有此,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备人性化、情感化等信息,更加打动受众群体的心灵世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能够提供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无法提供的高效性和便利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逐渐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阐述,重点讨论了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应该注意审美取向,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和业务水准,推动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卓良.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J].大舞台,2010,(10):136.
[2]邱国桥.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薛洁,姚令华.数字化影像的现象学思考[J].消费导刊,2008,(0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