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体育本质回归

2019-03-08李嘉琦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6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李嘉琦

摘  要:学校体育的本质在于:健“体”、强“体”、育“体”对人体的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责任与纪律意识、团队归属感的与端正行为态度对人格的培养;促进人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挑战人生价值的培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现状与教学存在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实践价值与本质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本质回归进行梳理,深入剖析学校体育课程本质,以期为教学策略切入和充分实现“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本质  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063-05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school PE class can be concise in brief: the cultivation for the human body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body, toughening body and cultivating body; the education for personality shapes such as resilient volitional quality, decent attitude towards behavior,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iscipline, and engagement; the pursuit of the life value such as driving force for self-transcendence, self-creativity, self-challenge, and etcetera; the current status of P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have been driving us to review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essential understandings of PE class. The study was analyzed mainly focused on the existed problems and to deepen and explore the essence of school P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development,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PE then fully realiz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essence of PE; Core literacy; All-round development

自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的提出掀起了国际环境视域下再三商酌的热潮,OECD提出的三大核心素养、UNESCO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以及EU提出的八大核心素养不断夯实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逐步创新新时代下教育实践、文化建设、综合软实力等。核心素养是国际与各国家基于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需要,为人类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提出的框架。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将“核心素养”带进大众视野。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举措,我国数百名学者历经3年研究历程,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各界教育学者积极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此为目标全面建立核心素养课程教学体系,各学科对以往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各学科积极建立目标理论与实现途径。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相关研究者基于核心素养研究背景与探索,致力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体系提出具有辩证性、参考性的信息,但目前还尚处于初级实施阶段。由此,通过上层设计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指明的方向,具体出发点还需从课堂出发,以期将学生核心课程观念与发展目标渗透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目前在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校体育本质回归的研究涉及較少,主要原因是对学校体育的功能、策略、手段的探究较多,对课程本质的研究较少,从而导致了盲目性研究泛化,学科实践价值与本质认识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纠正。本文主要通过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本质回归进行梳理,深入剖析学校体育课程本质,以期为教学策略切入和充分实现其“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领域迈向新的时代,只有培育出具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并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名列前沿,从而提升国际地位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育领域是首要切入点。因为教育的表现形式为对人的成长作用和对社会的发展作用,是纯粹的影响人与改造社会的手段[1]。因此,为帮助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文化价值与综合素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学生培养方向以及培养目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又具体细化出18个基本点[2]。简而言之,核心素养的目标在于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不但是个人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学科课程目标统一于“全面发展的人”的总目标,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个人终身发展”,课程安排统一于“综合能力”。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对应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主要体现在运动文化基础、自我规划能力、思想品质精神。其中文化基础涵盖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这既是对体育传统文化深厚的理解,也是执着探索科学体育、追求真理的精神。自主发展涵盖着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们学会规划自己去学什么以及如何学,而非坐享天成。健康生活则诠释了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基于这一理念,体育学科主要体现在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按照健康标准,科学地规划个人身体活动与健身锻炼。社会参与涵盖着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责任担当不但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体育学科的责任担当就是担任起人民健康、民族振兴、体育强国的责任,增强国民体质与身心健康,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为圆“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这就是体育学科教育工作者目前的使命担当。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方法、手段提出新思路、新理念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发明创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门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目前,各学科教育学者积极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以此为目标对课程标准与内容进行修订。

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经历过了迂回前进的一段过程后,现今也正处于实施阶段。在英国,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为人们应当具有积极性、自信心、身体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只有通过这五方面的协同发展,个人生涯中才能够保持适当水平的身体活动[3]。英国多处地方政府已将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总指导方针。通过对信息的汇集整理,英国基于体育核心素养提出的理念与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提出的“自主发展”相似。但不同的是英国体育核心素养不仅是针对学生层面提出的,而受众对象是落实到社会层面的每个人的。

加拿大健康活动与肥胖科研组在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方案。加拿大体育素养评估方案The 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CAPL)是首项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技术和能力的综合方案,这项评估有助于测评儿童的体育素养水平并确定其特征[4]。小组将体育核心素养评估方案划分为4个领域;知识与理解、动机与信心、身体能力和日常行为(见图1),其中,动机与信心、知识与理解、身体能力寓于日常行为之内,即每个领域彼此之间产生联系,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

不同领域由不同分测试组成,评估结果将根据分数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4个等级。加拿大针对体育核心素养提出的目标是让每位儿童在12岁时能够全面具备体育核心素养,其在评估与实施方面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此方案也曾被我国学者作为评估手段在我国地区予以研究。

美国K-12[5]体育课程标准根据体育核心素养创立了阶段等级制度,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身体活动等级共分为5个等级。从幼儿园至五年级为一阶段,六年级至八年级为二阶段,九年级至十二年级为三阶段。每个阶段包括5个等级,各阶段的学生从等级一基础活动开始递增发展到等级五,由易至难(见图2)。

美国针对体育核心素养提出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健康终身,并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实现手段。其提倡定期参加身体活动,自主学习相关技能,拥有积极的健康价值观。其特点在于美国针对不同等级提出了相应的身体活动实施方案;如阶段一完成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移动技能以及动作组合技巧,由此,5个等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阶段二与阶段三采用相同策略。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体育学科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做出的响应。《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6]”。通过比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课程标准》在继承了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围绕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评价等。《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6]”。在这个三维模型框架下,运动能力涵盖了体能、技战术与心理能力等身体活动的基础;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远离不良嗜好,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体育品德则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3个方面,是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这3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并且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性要求,寓于其之内。总之,《课程标准》所指对象是高中学生,所以具体培養途径还应以学校为主要环境,通过对三维模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传授,逐渐地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树立健康价值观念和品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7]、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各项品格、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无论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具体的实施手段来看,都必须尽快改进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目前《课程标准》改革的总体情况来看,不乏还有一些传统教学观遗留下来的问题尚未得到本质性本质的解决,如历经小学至高中的体育课程,但还未具备特定的体育运动能力,而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的形式化现象还普遍存在。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转变还应当从基层抓起,回归身体活动的本质,进而完善教学方法与策略。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也将面临新时代下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这也是体育教育研究者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透过学校体育课程表现形式并抓住其本质。为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积极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

2  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现状与教学存在问题

2.1 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现状

自新一轮学科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基于《课程标准》文件指导下,教育领域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为新时代人才的培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育学科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改变。

(1)通过以往融合健康成长相关知识的体育运动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学科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2)从以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到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目标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旨在学生掌握基本体能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卫生健康的基本的方法。选择性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升学考试的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多样性。

(3)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的转变。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还对师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正由于以考试成绩来呈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以致于太过重视期末考试并以此作为唯一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检验方式,最终形成了应试教育形成的本质原因,也是未掌握任何一门运动技能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势,要注意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对获得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更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4)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从2个水平细化至5个水平,从具体学习内容的角度描述具体表现更加详细。这为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到何种水平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更高水平指引了方向。

每个模块都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做出了相应地调整[8]。然而,因各地区课程教学基础条件以及影响程度的不同,实际上实施成效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不积极做出调整的学校、教育形式化问题还普遍存在,还未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与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些因素都对核心素养体系建立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了抑制作用。

2.2 体育学科教学存在问题

当前,体育学科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亟需转变。从上述《课程标准》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核心观念是将立德树人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兼顾性地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实现全面发展的人。实际上,新兴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在某些层面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说明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但是,“师道尊严”现象、放羊式教育、应试教育模式等因素完全限制了新课程教学观的初衷,阻碍了课程教学与学生进步的步伐。所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内容,体育学科课程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则是要做出相应的观念转变、行为转变及方式转变。

(2)教学观念两极化。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模范教师会率先成为课堂教学的先驱者和探路者。在相同的教育体制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共时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方向。但这是新课程标准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所以要尽快实现新课程教育观的转化,确保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一致性。

(3)学校体育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共分为6个运动技能系列,其中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以及新兴体育类运动[6]。虽然课程内容设计极为全面广泛,使学生增加了选择性与趣味性体验,但倘若都要做到面面俱到,必定有难度可言。与之凸显出的问题便是学校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问题,以及资源匮乏地区能否顺利与《课程标准》接轨,这也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必将面临的严峻问题。

(4)缺乏教学方法创新能力。《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务必首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才能将目标实现效果最大化。隨着教育改革的演进,教学方法手段已不再单调乏味,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等。随着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予以检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教师缺乏创新能力,盲目模仿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导致部分教师为了探寻出路,以网络自媒体、网络公开课等形式进行教学展示。实际在日常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种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发展,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阻碍实现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现象必须即刻改进。

3  学校体育课程本质回归

通过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让学校体育回归本质并及时提出改进策略,才能培养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谓学校体育本质回归就是回归体育活动的根本属性,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从《课程标准》内容变化中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体育课程目前着重培养的指标,也是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夙愿。并且,考核方式不再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但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体质水平不合格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与课程教学存在着长期性的偏差。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改革下,必须转变传统课程教学观,让学校体育回归本质,以期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实施策略。

3.1 以强身健体为基础培养可持续的身体文化活动

古希腊时期,人们以强健的体魄代、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代表人的能力与健康水平。同时更加重视身心的协调发展,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目前,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心理疾病以及人格障碍等问题已经打破协调发展的平衡。人们在质疑教育义务与使命的同时,也对学校体育的实践价值、课程结构和本质内容提出了极其尖锐的批判。正因为许多动机与回应无法触及学校体育的本质,所以人们对体育运动、身体活动、锻炼身体无法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学校体育的根本是健“体”、强“体”、育“体”,只有确保“体”基础稳固,才能在此基础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然而,强健体魄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而是要遵循身体活动的循序渐进与持续性原则,两者相辅相成才可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身体文化活动,进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这既符合宏观层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又与微观层面的个人终身发展条件契合。

3.2 以体育品德为核心升华体育的实践价值与本质认识

现代课程教学模式与设计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改革的同时,往往受到其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在升学与教育双重压力的影响下,往往过分注重于运动技术策略以及竞赛考核成绩,人们对体育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价值上,从而忽视体育运动最核心的精神与本质。基于此,体育学科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体育核心素养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由此看出,体育学科的本质功能已经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而是落脚于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必备品格与综合素质。

体育品德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其基础表现为体育活动参与、坚韧的意志品质、责任与纪律意识、团队归属感与端正的行为态度等;高级表现形式为促进人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全面发展、并将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良好品德迁移到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为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综合素质契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学习和遵守各项行为规范,逐渐养成受益终身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学校体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实践价值与本质认识将极力提升人们对学校体育内在价值的认识以及更深远的理解。

3.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的人”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终极理念,也是体育本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方面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是现代化教育、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同时反映出我国教育目的本质精神。

学校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比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本质功能,即身心兼修。学校体育课堂中,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身体练习或体育活动,对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提高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与智力发展、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塑造良好自身品格。学校体育在美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它以其本质内容和形式,不仅塑造身体形态的外在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自我身心得到更加协调、自由、全面的发展。基于此,体育学科本质上就对人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体育核心素养提出,在学生意识到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养成有益于维持终身健康的健康行为,意识性地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但从学科内容的角度辨析健康行为是集营养学、卫生保健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领域的一门学问,这也是目前课程改革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一大困境。如果能够在这困境中找到出路,学生离新时代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更近一步。

4  结语

通过国内外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现状与教学存在问题可以看出,对学校体育进行本质性研究和认识是一切课程教学活动前提和基础,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一针见血地提出对策。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对学校体育的本质研究甚少,甚至将“目标”等同“本质”,这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培养策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通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现我国新时代教育育人的全面发展,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例如通过高中3年时间是否能达到文件中提到的要求乃至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高中教育依照上层提出的方向尽量去贴近核心素养的理想目标,若将重担仅托付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唯恐放大了高中教育的角色功能和作用。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应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環环衔接,最终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邢永富.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13-20.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 Whitehead M.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out the Lifecourse [M]. New York, NY: Routledge,2010.

[4] Longmuir, Pat.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Literacy Journey of Children: The 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J].ICSSPE BULLETIN - J Sport Sci Phys Educ,2013(65).

[5] Society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ors. National standards and grade-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 [M].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2014.

[6]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8] 季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实验版”的继承与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3):196-203.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