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声乐技能训练教学的优化方式分析

2019-03-08唐祺禹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

摘 要:声乐专业技能是声乐学习者自如地把握作品、表现作品的必备要件,故对于声乐学习者的技能技巧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发展角度出发,论述声乐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以期通过优化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声乐技能技巧训练模式有效地提高声乐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水平。

关键词:音乐专业 声乐技能训练 优化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声乐艺术由于采用人声的方式呈现,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一首风格完整地道的歌曲需要强大的机能支撑,可以说,声乐技能是歌曲艺术表现力的依托和载体,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师必不可少的;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地的优化声乐技能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声乐演唱专业技能的划分

(一)科学的歌唱发声。声乐从发声机理上分为气息、发音体、共鸣、吐字咬字等部分。科学的发生是几大部分的灵活自然的配合下完成的。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抑或僵硬都会带来声乐发声上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发声的状态,也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声。科学的发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是越演唱越兴奋的过程,而不是相反。气息是声乐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的环节,掌握自然有支持的气息运用技巧就是声乐学习成功的一半。我们首先将手放在肚脐眼下方三指头处的丹田位置(小腹),当我们轻轻地咳嗽一声,会发现那里会微微地一动,找到那个小腹中间的点,把它想象成气息的支点,用嘴巴轻轻地发出“SI”的声音,出气和用力的方向就是那个气息的支点,肩膀不可抬,腹式呼吸,横隔膜下移,呼气时均匀饱满,一条气息线是平稳的。我们的喉咙是发音源,附近是颈部肌肉,歌唱始终保持放松,气息冲击声带自然发声。人体的声带是发音源,而头腔、鼻腔、额窦、蝶窦、口腔、咽腔、胸腔属于扩音器,能够将声音美化,故共鸣是声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在此基础上,运用准确的咬字吐字技术完美地呈现歌曲,这些综合运用就是科学的发声。

(二)娴熟的表演技能。声乐演员也是演员,也是需要进行表演的,只不过与影视演员不同的是我们声乐是依靠声音来描述情境、表达思想感情的。完整地富有表現力的歌曲一定是带有表演性质的。声乐是极具表现力的艺术门类,但是,无论我们在琴房怎样练习,最终都是要拿到各个场合进行表演完成的。娴熟的表演技能是声乐演唱专业必备的技能,它包括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和声乐作品呈示的综合效果。前者注重的是将演唱者与创作者以作品为媒介进行隔空沟通,体会作曲者的创作意图、结构、风格和背后的民俗文化,需要演唱者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融入作品角色,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呈现作品的感情和内涵;后者注重的是演唱者的外在视觉感受,符合作品需要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着装,以及将各个舞台上的表演要素充分融合发挥的素质和能力。

二、声乐演唱技能的教学优化方式

(一)声乐个别教学模式。声乐一对一教学是最古老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方式,在这个教学工程中,学习需要依据声乐学习者的自身条件而定,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总体来说,在一对一的课堂上,以师生之间技能的反复模仿体会为主,从最开始的气息、共鸣、母音、咬字,到最后的歌剧咏叹调都是如此。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声乐技术属于抽象的感觉技术,很做到客观化,但是,教师应该尽量创设形象的环境为学生的理解服务,如在教室摆放镜子,让学生直观感受与教师的不同;在教师放置声乐解剖挂图,播放横膈膜运动的视频,播放声带运动的内部结构,观看人体内部的腔体构造和发音原理;使用比喻性质的语言,闻花香、打哈欠、喝半口水;讲授作品背景和风格知识等。

(二)声乐小组观摩交流。声乐小组观摩课型在专业音乐院校是经常开设的课程,在声乐教师的组织下,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观摩。由于每个学生彼此的演唱问题是不同的,故而,相互的交流观摩是直观观看问题,反思自我的必要手段。在教师的主导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声音音质的好坏,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策略,以此提高每一位参与者的声音演唱技术,以更好地为声乐表现服务。在这个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一方面可以交流技术技巧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摩,熟悉大量的自己并未演唱过的声音作品,积累大量的听觉信息和声乐作品知识,在聆听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的声音辨别能力。

(三)声乐表演艺术实践。声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声乐所涉及的要素是纷繁复杂的,在琴房一对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停下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一个音一个音的指导,可是,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一首完整的涵盖声乐技巧各个要素的声乐作品是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完整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同时是学生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声乐表现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重视声乐学习的舞台实践,创设舞台表现的平台是合理优化声乐教学方式的必由之路。当然,在声乐表现艺术实践课程的展开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从作品的情感表现到演唱者的举手投足都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得学生熟悉舞台,能够在上台的一瞬间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在熟练掌握舞台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瞬间恢复常态心理的自如发挥演唱水平的能力,这是舞台艺术实践给予学生的不可替代的声乐表演技能。

结束语

声乐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需要教授者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依托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能动地把握各个基本表现要素,既要有基础气息、共鸣、发声、咬字等机能训练,也要有对于作品内涵的文化基础的学习,也需要师生之间的常态化的观摩交流学习提升技能,更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实践,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技巧,熟练的把握舞台的表现要素,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完整地声情并茂的演唱声乐作品。总而言之,对于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需要对教学本身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者声乐技能提升的需要,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声乐技能训练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开展思路及优化思考[J]. 戏剧之家, 2017(15):146-147.

[2] 孙琦.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J]. 中国音乐学, 2000(s1):116-118.

[3] 刘大巍.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索——谈谈声乐理论课教学[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3):107-110.

[4] 褚黎明.声乐教学中技巧学习分析[J].音乐时空, 2016(6):117-118.

作者简介:唐祺禹(1987.7—),女,云南临沧,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学士学位,音乐学声乐方向。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探索
贵州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探讨
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试论高职音乐专业技能课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河南省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研究分析
能力结构下的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