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探索
2017-01-18金美琳
金美琳
摘 要: 最近这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要求越来越多,在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中,除了需要其恰当添加诸多现代化的音乐审美内容,还需要尽可能展示现代音乐的多种艺术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抒发音乐人的内在情感及心理活动为核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学前音乐;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245-01
一、现阶段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当前阶段,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在实际开展学前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西方音乐教学鉴赏内容比例严重失调,在授课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欧洲西方音乐。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课堂过程中,其音乐鉴赏内容严重缺少实践意义①。其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要物质进行信息交流,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形成共性的音乐教学内容,进一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与认知。同时,音乐教师在进行定制音乐教学内容过程中,应该是以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实际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教师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定制内容,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迫使高校生的音乐学习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民族意识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古国,具备较强的民族特色,民族音乐也极大的丰富了民众的现实生活。为此,其民族音乐形式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形式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悠久文明的古国中,包含着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民族风俗、音乐文化、语言艺术等,因此也促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形式②。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受到西方音乐的长期作用,出现了严重的西化现象。基于此现状我们需要及时将其融入至课堂教学内容中,勇于创新探索我国音乐特色的文化形式。
(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调动学习能动性
学习兴趣作为高校生学习音乐课程最好的教师,教师需要及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班级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从最基础开始学起,以歌唱、唱谱、音准、旋律等为主要内容展开音乐训练。运用最为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准、音高的训练,逐渐深化至学生双声部的音乐训练中,等高校生产生一定音乐学习基础后,尤其是具备一定节奏感后,需要及时扩展一些琴法的训练。对于普通高校内部的学生而言,其已经成年,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需要从简单的首调开始训练。对于班级中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可以先从首调唱名法开始。要求学生时刻熟记简谱记谱法。众所周知,简谱运用即为首调唱名法。其唱法节奏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学生肯辛苦专研,就一定会获取到音乐节奏感。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优质的节奏感作为学生学习琴法的物质基础,只有高校生的钢琴弹的好,熟悉所有按键,才可以有效提升自我音乐视唱能力。
(三)加强音乐实践活动,有效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旨在全面培养具备扎实基本功与优质音乐修养的毕业生。声乐与钢琴作为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的教学认知,侧重训练学生的钢琴与声乐的学习能力。其一,弹琴与唱歌作为学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同时钢琴与声乐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刻体验音乐、表述音乐情怀,培养内在乐感,进而不断提升自我的音乐表达能力及音乐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并不简单只是弹唱儿歌。虽然幼儿的音乐学习运用不到许多声乐、钢琴的技巧,但是教师仍然不可以忽视学生钢琴弹唱及声乐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期的音乐学习奠定物质基础③。除此之外,高校方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重视意识,进而逐渐提升自我音乐学习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社会需求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人才,高校音乐专业学前教育也同样如此。如何高效强化学前生文学素养与音乐技能,已经成为教师广泛热议的重点话题。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教学认知,结合多种形式教学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注释:
①王安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J].人民音乐,2015(08).
②陈孝余.问思“聆听”——沦音乐审美教育中聆听的本质属性[J].音乐研究,2015(03).
③牛力.推动学科交叉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