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发展

2019-03-08闫秀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措施

闫秀

摘 要:随着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为显著。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的自身发展也功不可没。但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发展入手,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一些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 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

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早在党的十九大中被提出,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着许多有利于乡村发展的要素,而且也在呼唤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行业进入农村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严格来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拓展共享发展的开阔思想,还可以加快农村的脱贫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将脱贫问题快速解决,在一些较为贫困和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利,资源不足,生产力水平不够等等都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存在着一些村民的思想观念较为腐朽,无法接受外来的先进观念,种种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乡村落后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也就是繁荣发展农村经济来进行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就是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受许多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这种不平衡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首先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经纬度跨度也较大。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较大差异,而且国家在不同地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投资政策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不同地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经济上贫富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其次就是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口资源的匮乏,城市化建设难度大,城市化进程缓慢。由于中国不同的农村地区也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属于初级阶段的传统发展模式。城乡发展模式的良性互动依赖于城市资源的开发,依赖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经济效益不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平衡。

最后就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目前,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产业仍然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受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也受到影响。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少。所以,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或另辟蹊径,造成许多闲置的农田或粗放的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利于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不仅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且整个农村生态环境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3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培育人才

任何阶段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哪种行业的发展,其中优秀的人才都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乡村注重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吸引综合性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合理的福利政策,同时注重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整体的教育水平。

3.2注重科技创新

无论在什么时候,科学技术总是在提高生产力。所以,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重点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高技术成果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以及服务行业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这样,农村振兴战略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3.3制定发展战略,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要为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了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制定扶持政策以提高落后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要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大学生回村创业,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农民,大学生还是农业生产所需的资本要素,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到农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3.4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机制

生产要素流动不仅与农业市场经济活动有关,而且还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村生产要素不流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流通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实现振兴农村发展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还要重点加强土地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投入机制和农业科技转化机制。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结束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解决,必须从全国出发,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规划和战略导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推進乡村振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不仅要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还要为农村培养一批人才,这样才能带动区域发展,把先进技术引进农村。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各国的改革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 魏三珊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困境与转型[J]. 人民论坛,2017年

[2] 吴晓萍 .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的乡村建 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

[3] 侯燕 .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方 略研究[J]. 农业经济,2015年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措施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