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19-03-07刘艳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对于具有典型国际化特征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而言,专业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邮轮运营管理》课程为例,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改革有效途径,以期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功能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时期,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愈加光荣和艰巨。对于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而言,按照“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政”要与“思政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给予学生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一、 邮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立足于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与传统的“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系,实现了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是2015年正式写入教育部专业目录的全新专业,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国际邮轮乘务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邮轮客舱、餐饮、休闲娱乐、宾客服务等岗位群,能够从事対客服務工作以及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特点,学生在国际邮轮企业就业,工作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员和游客交流,航线遍及全世界各地,故而不仅需要具备対客服务等技术层面的素养,更应该具备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技术层面的素养。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思想开放而活跃、容易受到外界思潮影响的在校生而言,有必要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 邮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需要各门专业课程在思政方面协作配合,实现思政元素的系统化挖掘;从狭义的角度来讲,需要厘清思政元素与具体某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以《邮轮运营管理》课程为例。

(一) 《邮轮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邮轮运营管理》课程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职业基础课,讲授现代邮轮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念、知识、方法和实践技能,内容包括现代邮轮、邮轮公司、邮轮产品、船上服务、港口靠泊、安全航行、管理保障以及产业趋势等,是《邮轮宾客服务与管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邮轮酒吧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承载着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国际邮轮行业以及企业运营现状。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邮轮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知识传授更加明确,课程育德功能更加充分体现,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教育与教学实现有机统一、协同并进。

(二) 《邮轮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邮轮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加强《邮轮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推进常态化集体思政备课活动,形成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合力,并辐射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教师是实施“课堂思政”的主体,其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对于“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中,定期组织课程教学团队与思政课程教学团队举行大教研活动,增强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帮助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提升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

二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深入发掘《邮轮运营管理》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优化教学内容需要做好课程顶层设计,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将课程原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具有价值引导和德育内涵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形成内在契合关系。

《邮轮运营管理》课程目标,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融合。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实现引导学生价值追求的目标,比如在介绍邮轮公司业务与组织结构时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在学习中国本土邮轮公司发展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讲解中国邮轮港口城市建设时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在正向价值观的引领下,充分利用课堂,采取榜样示范法、演讲辩证法、网络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做延伸性的思考,推进“课程思政”的稳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比如开展诺唯真喜悦号邮轮退出中国市场缘由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邮轮公司与旅行社之间战略合作模式展开思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的认同感和收获感。

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邮轮运营管理》课程知识点颗粒化资源的建设,注重每个知识点颗粒化资源的建设质量,并将思政元素贯穿其中。逐步建成网络课程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过程中实现校企合作与校际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其他教学问题。

四是,改革评价标准。

改革评价标准是有的放矢地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在专业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注重检验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将学生思政表现纳入考核标准。增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自然表现,这既是对学生思政素养的检验,又能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邮轮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信息化课堂的改革,通过“学习通”“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可以实现对学生融入思政评价标准的过程性学习的全方位考核。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向前推进,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会不断形成并转化为更加丰富的思政内容,故而“课程思政”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

[2]裴晨晨.浅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文化,2018(4).

[3]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企业与教育,2018(9).

作者简介:刘艳,天津市,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