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7陈玉观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初中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不再是课改前以记忆背诵理论为主,而是转为以理解和实践为主。怎么能使学生适应这些变化并实现学习目标,就成为一个专项研究的课题。而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手段,恰恰能够帮助教师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条理清晰地掌握知识。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維导图展开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对初中学生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的是,这门学科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体系,在内容上就是以道德和法治这两个板块为核心;陌生的是,进入初中后,原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形态发生了变化,由偏于感性认知向偏于理性解析方向转变,教与学的难度明显增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人才需求观正在形成,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在新的素质教育目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就不是让学生记忆一些现成的理论和法律条目,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这些道德和法治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教学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需要教师在策略、方法、手段上多花些心思,多用些工夫。

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形式或手段,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把握脉络,并能够强化知识的牢固程度。用好了思维导图,就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发展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探讨。

一、 合理使用思维导图种类

所谓思维导图,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用一张图表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系统地、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张图,其实也并不容易操作——首先,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种类和形式缺少研究,这需要尽快补上这一“课”),常见的是树状的导图和枝状的导图,还有饼状图、环形图、集合图、金字塔图、辐射图等。这么多的种类,到底是用哪一种适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习惯来应用——有些教师只会按着一两种(通常就是树状和枝状),这显然是不够用,也不见得是合理的。

比如,在教《亲情之爱》这一课中关于“家的功能”的知识时,我们用什么思维导图种类是比较合适的?“物质生产、休闲娱乐、教育、抚育赡养、消费、人口生产”这些功能,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没有统领和从属关系,也没有延伸和分层,那么,使用树状图显然不太合适。那枝状图是否可以呢——在“家庭”这个概念下分出这么几个枝杈来,分别指向各个功能。这应该是行得通,可以较清楚地表达。这种枝状图图形虽然条理性比较强,但比较松散,而且有排列次序,这样容易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家庭功能”有主次之分。所以,教师最终选择了用辐射图来绘制,家庭的各种功能围绕着“家庭”这个核心形成圆形辐射,这样各种功能就像开“圆桌会议”一样,不分主次,而且也比枝状图更紧凑,给学生一种家的凝聚感。

二、 注意思维导图的整体性

《道德与法治》所教授的内容是成体系的,从小学到初中,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体系。而且,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中的内容也是具有系统性的,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脉络构架。所以,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首先应该考虑到思维导图内容就应该是整体的架构。先按照所要教授的目标对整节或整章所教授的内容归纳整理为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系统地把握好知识。这个整体结构性的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学之前就先给学生展示出来,让他们先从整体上把握,然后再进入细节,这样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也可以在教授完一个段落之后,教师在总结巩固的时候再给学生梳理出来,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吸收。具体是先列整体思维导图,还是后列出来,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来操作。

比如,在教“青春时光”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先展示出思维导图——本单元的三个主要板块:青春的邀约(身心变化)、青春的心弦(心理特征)、青春的证明(让青春精彩)……(这个单元的三节之下还有小层次,可以采用树状图)——教师结合这个思维导图,给学生讲解下面要学习这些内容,分这么几个板块来学,分别给同学们讲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和如何做的问题。这样再进行下面具体的讲授时,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是非常清楚的,很容易就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也能迅速在学习过程中捕捉到学习要点。

三、 把握好思维导图的逻辑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清晰的认知,起到引导或归纳的作用。那么这个思维导图的设计就应特别注意其逻辑严谨和思路清晰,如果这个思维导图本身是混乱的、逻辑不清的,那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使他们的思维陷入混乱无序或者是掌握错误知识。这样应用思维导图,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对待每一个思维导图,教师都要精心梳理知识,合理构建,并反复验证检查,确保条理清楚、逻辑规范。

比如,《共奏和谐乐章》这一课,是教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其中《节奏与旋律》这一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自己的多重角色身份和不同集体间的关系。如果教师将这部分绘制成枝状图,使“我的角色”成了与“集体”并列递进的关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对这块知识,建议采用集合交叉图,把“个人”画成一个圆(可以画多个,代表多个学生),与代表不同的集体(比如篮球队、团组织等)的圆分别进行交汇。这样逻辑正确,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综上,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强调了思维导图的种类应用要合理、思维导图要注意整体性以及思维导图要符合逻辑规律。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注重把握好这几个要点,才能保证思维导图应用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其促学和培养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琴.思维导图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3).

[2]郭雪梅.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7).

作者简介:陈玉观,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