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9-03-07袁嘉莉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小学

摘 要: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理解抽象性强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影响其学习效果。为此,小学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即对动手操作的作用及应用方法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

小学生在学习中受极强的好奇心与兴趣引导,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极大影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对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意义。

一、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 顺应小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机制未完全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用动手操作恰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生对图形、绘画的兴趣较浓。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讲解《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绘画各种图案,也可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操作。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

(二) 抽象知识具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水平

数学知识多是从生活实际中总结而来,是对各种相同性质事物规律的总结,使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未得到良好培养,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抽象的原理知识还原到简单的生活实践,使其理解知识的实际含义。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图形特征,从理论上学生无法体会为何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他图形不具备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推拉四边形教学模具,可发现四边形可变换为同底不同高的其他四边形。如长方形与矩形的随意切换,但在拉动三角形模具时会发现其形状无法改变,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用三角形加固的实例,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一)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手、眼、口、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感知,在这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经长期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如在讲解圆的基本知识时,通过实际绘画等操作,使学生对圆的各基本组成要素形成逻辑认知,使学生在看到圆时首先想到确定其圆心、半径,而给出一定的圆心与半径时,学生可以快速形成圆形图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水平。

(四)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

动手操作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实际体验数学知识的归纳过程,并了解其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实际操作,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对知识形成深刻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在几何图形的相关章节中关于图形的面积公式的相关内容,学生理解记忆较为困难。利用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强化其对公式的记忆。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己制作一梯形模板,通过动手操作可将其分隔重组成等高的矩形。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推导出梯形面积=1/2(上底+下底)×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力的提高,加深对知识记忆。

二、 动手操作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一) 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都是从概念教学入手,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概念才可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而数学概念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极强的抽象性,这对思维能力仍不健全的小学生而言,深入理解概念是有较大困难的。所以必须利用动手操作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全面感知与理解,加深对知识的相关记忆。动手操作是学生重新体会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逐渐将自己的具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以余数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余数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教师以分糖、分香蕉的实践活动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体会余数概念的实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实例,使学生可以深刻、直观地体会到概念的本质含义。

(二) 在数学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相关规律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握知识的规律,会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了解知识的规律,可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含义。如在进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剪裁拼接的方式由矩形面积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了解推导法在面积公式求导中有效性。从而利用这一方法推导三角形、梯形、菱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并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了解各面积公式的关系。

(三) 在学习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会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技巧,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技巧,促进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挥更大价值。动手操作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学习用具的技巧,如距离的测量、图形绘画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整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形成数学解题思路。

三、 结论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要注各项相关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正确的应用方式,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段磊.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5):116.

[2]许广路.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6):44.

作者简介:袁嘉莉,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水西赤珠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小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