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多样化研究
——以三国演义为例
2019-03-05刘麦田吴晟璇
◎刘麦田 吴晟璇
整本书阅读无论在它的思想进步性还是阅读价值方面都极具表现力,作为现代化文学教育的一部分,学会以多样化为起点阅读整本书成为可实践的研究方向。学会以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带动对“整本书”的学习,寻找书中的亮点,为文学基础教育做铺垫,是当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力措施。
一、引言
对“整本书阅读”的多样化研究前景大好,在它的教学设计与能力要求上是基于语文基础教学的范畴做逐步性拓展,需要在有限的课堂中讲授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路,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可以是对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可以根据书本的重难点以及自己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取向来灵活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速度,帮助学生锻炼阅读技巧。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为例介绍整本书阅读的多样化形式。
二、对整本书做多样化阅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对文本语言的强化理解
个体生活在社会群体里,必须要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同时还要学会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水平,可以有效对这种基本性社交能力的进行培养,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会不自觉得在阅读中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锻炼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之外,因为学生在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对某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过整本式阅读,或者学生因为阅读而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气质的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也不会遗落。换言之,学生发展阅读的过程,也是获得新的生命的过程。
(二)有利于系统的掌握阅读方法
就文本特质而言,整本书阅读能够向学生展示更为深广的社会纵深,帮助学生跳脱单一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学生阅读做多样化的研究分析,是有效地能丰富学生阅读的方式,采用“学会阅读”为教育出发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因为多读多看固属重要,但只是学会照本宣科的“滥”读书并不能发掘出书本中蕴藏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在整本式阅读中学会怎样“精”读书。凭借多样化阅读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中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学会以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
三、对《三国演义》做多样化阅读之思维导图设计
整本式通读是对全书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出相对应阅读任务,而思维导读设计的阅读任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相关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建立起学生的系统思维。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要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阅读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吸收知识的过程,但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不可能全面的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感受,所有在关注学生阅读水平存在差异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
例如:在《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通读中过程中,老师在让同学们开始正式阅读之前先要教会学生们导视的概念,让学生对导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基于文本阅读做出思维导图。在教授过程中为了使概念更加形象化,可以就一个具体的情节为中心枢纽,逐步拓展情节,而在具体情节的选择上要倾向于学生们所熟知的内容,尽量以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物和故事为切入点。以关羽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为导视,老师向学生提出有关该中心故事的事件起因、情节发展、人物关系、剧情走向等具体的阅读问题,启发学生在《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中对关羽这个人物的诸多情节做系统化整理。因为阅读从严谨意义上来说不仅仅只是对文字的浏览,而更多的应该是通过浏览了解了一些道理或人生感悟,基于对阅读的升华,让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做思维导读的设计也很有现实意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看似繁琐的整本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对这类具有挑战性任务的完成还能段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根据阅读的体验,给不同的人物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并结合着人物在文本中的命运阐述原因。
四、对《三国演义》做多样化阅读之细节文字赏析
任何一项阅读任务的执行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需要紧紧围绕着文本内容进行,以细节文字为多样化阅读的引入点,可以使他们在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细节文字的赏析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对文本内容做有的放矢的选择,同时能够使学生在精细阅读中培养学生对写作语言的审美感受力。
例如: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桃园三结义中“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在这段结拜情节的语言描写中,通过仔细阅读可以明显感受到文字以文言叙述为基调,在中间穿插了一些白话文式的表达。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描写都是以文学文为叙述基调,而这类细节化的文字赏析,需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察觉。老师以文字的辨析为多样化阅读任务,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只关注到情节和故事发展,还能对构成整本书的基本语言文字做精准提炼。从语文阅读的学习角度出发,对三国演义进行整本式阅读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做强化铺垫,以文字赏析为切入让学生对文言文叙事方式有所熟悉,有了大量的阅读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教学也能有举一反三的理想效果。
五、对《三国演义》做多样化阅读之阅读分享会
在多样化阅读教学中做分享交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流互享的方式可以更广泛的获取灵感,同时也是逐渐提升自己境界的重要途径。但要想真正地参与到阅读分享会的积极谈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分享者在前期需要大量获取文本知识,而为自己做知识输入的有效环节就是阅读,现阶段没有比读书更好更值得的方法。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叫曹操,在文学界很多研究者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评价存在辨证性,这也造成了对其事迹褒贬不一的争鸣现象。因为文学作品被允许有艺术化的加工,因此要想在著作中全面的审视曹操这个人物必须要对整本书做深入解读。在阅读分享会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正反两面进行批判式评价,并要求学生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借鉴书中的具体事例,以直观的文本信息强化自己的观点。
例如:对曹操评价持反面意见的同学,利用作者的创作定性为辩论依据,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给曹操的定性是偏反面色彩,也因此为其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是持正向意见的同学有不同看法,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几个极端的字词就判定曹操的历史价值,太过于片面,作者在创作中并不是一味地对曹操进行批判,在小说中对曹操奸雄的描写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因而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有其正向的一面。以分享会的沟通交流为阅读整本书的前提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自主的对书本内容做分析,通过交流分享可以更灵活的和他人交换看法一举两得。
六、对《三国演义》做多样化阅读之历史背景分析
在开展整本式阅读之前老师要先为学生们梳理背景信息,以历史的变迁为教学起点,向同学们阐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比如:讲解过程中分视角讲述,从当时的政治视角出发在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再从当时的人文角度出发,因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紧接着黄巾起义、群雄逐鹿,然后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鼎立成了三国。对学生而言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老师针对《三国演义》的整本式学习让学生做硬性阅读,很可能学生在主观情绪上会第一时间就产生排斥心理。转换下思维方式,在让学生在接触到整本阅读任务之前,就对整本书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在主观上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在进入到书本阅读的时候没有对历史背景认知不足的阅读障碍,对学生的流畅阅读也能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从一篇文本出发引领学生去做多样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上贯穿起语言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另外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实现主题阅读学习的目的。